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特种水产养殖新技术,30年水产养殖产量增加20倍

人气:320 ℃/2024-01-25 14:04:39

一、浙江特色的水产养殖业

01 历史悠久

浙江省是我国传统渔业省份,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杭嘉湖平原就曾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商品鱼养殖基地。著名的“桑基鱼塘”养殖模式就起源于此。

02 规模较大

而现如今的浙江,水产养殖整体规模仍居全国前列。2016年,全省水产养殖总面积436.3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占133.2万亩,而淡水养殖面积是303.1万亩;养殖总产量206.9万吨,海水养殖产量为101.7万吨,淡水养殖产量105.1万吨。

30余年来,产量增加20倍。水产养殖业在保障全省水产品有效供给,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推动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浙江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发展的一大亮点和重要增长点。

03 产业发展特色明显

(1)养殖品种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目前水产养殖品种有100多种:传统的鱼类、贝类仍占优势,龟鳖类、虾类比例增加较快。

上世纪50年代末~1980年的起步阶段:主要以野生品种驯化为主,其代表是“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主要品种是青、草、鲢、鳙、鲤、鲫、鳊等。

1980年~1990年的发展阶段:异育银鲫、日本沼虾、罗氏沼虾、河蟹、对虾、泥蚶等新品种开始养殖。

1990年~200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代表品种包括青虾、中华鳖、鳜鱼、加州鲈鱼、海水蟹类、滩涂贝类等品种。

2000年至今,浙江省的优势主导品种及特色品种逐步形成。

2006年起,省政府将中华鳖、南美白对虾、珍珠蚌及海水蟹作为浙江省水产养殖业的四大主导品种。

中华鳖:第一主导产业;2016年产量1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近35%),养殖规模、品种选育及模式与技术等居国内领先。

南美白对虾: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引入开始养殖,现有养殖面积40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逾30亿元;产业链较为完整,设施化养殖技术全国领先。

海水蟹: 青蟹养殖面积 16万亩,年产量2.6万吨;“三门青蟹”全国闻名,品牌价值30多个亿。

梭子蟹:梭子蟹养殖面积 5.2万亩,年产量1.9万吨。

珍珠蚌:拥有全球70% 、全国80%以上淡水珍珠产量;2016年产量849吨、产值60亿元以上;育种、加工等技术国内领先。

(2)特色品种丰富

滩涂贝类:育苗技术与能力名列全国前茅

• 泥蚶养殖12.6万亩、产量15.3万吨。

• 缢蛏成为全国供苗基地,全省养殖面积超过5万亩,年产量达2.7万吨。

• 贻贝占全国育苗量约90%,养殖面积2.3万亩,产量超过12.9万吨。

• 牡蛎6.8万亩,产量17.2万吨。

淡水经济鱼类:

大力发展黄颡鱼(6.5万吨)、加州鲈(2.9万吨)、鳜鱼(1.4万吨)、乌鳢(4.6万吨)、鲟鱼(0.58万吨、生产鱼子酱60余吨)等经济特色品种。

淡水虾类:

青虾:2016年全省产量2.3万吨。 主要有池塘单养、虾鱼/虾蟹混养、稻虾轮作等模式。

罗氏沼虾:

• 浙江省自1978年引进养殖,2002年又从缅甸罗氏沼虾引进原种;2016年全省产量1.5万吨。

• 育成“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国家新品种,带动全省沼虾种质改良,并推广江苏、广西等省份。

• 建立了国家遗传育种中心和国家级良种场,湖州地区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罗氏沼虾良种基地和集散地。

山区溪流性鱼类:

如光唇鱼、光倒刺鲃,现已突破苗种人工繁殖技术,进行推广养殖并取得良好的效益,已成为山区洁水养殖和溪流增殖放流的重要品种。

(3)重视种业建设

• 2001年起,以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的种子种苗专项为基础,不断推进全省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建设。

• 支撑了水产养殖和增殖放流苗种需求

2015年全省生产各类苗种3406.8亿尾(只、粒、株)、产值18.7亿元。

(4)百万亩池塘的改造

2005年启动全省百万亩池塘改造:

• 有效土地面积增加10%以上, 水体养殖容量增加50%;

• 亩产量增加50%,效益增倍;

• 全省水产养殖结构大大优化,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5)推进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工程

• 阶段一: 上世纪80年代

对传统稻田养鱼技术改造,有稻渔兼作、轮作、稻萍鱼套养及专养的多种方式。

• 阶段二: 90年代末~本世纪初

稻田养殖从以山区解决“吃鱼难”为主要目的转为稻区发展效益农业的主要途径之一。

• 阶段三:2010年~至今 ,“养鱼稳粮增收工程”

以养水产动物为手段,以提高粮食品质和效益达到稳粮增收作为主要目标。主要有稻鱼共生、稻鳖共生、稻虾轮作等模式。

二、干在实处,勇于创新的浙江水产技术推广系统

浙江省水产养殖近三十年来的发展,是全省渔业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狠抓落实的结果;同时也与全省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长期以来干在实处、勇于创新密不可分。

至2016年底,浙江省共有水产技术推广机构512个,其中省级站1个、地市级站11个、县级站 79个、区域站7个、乡镇站414个,形成了以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为龙头、市站为纽带、县站为主体、覆盖乡镇的四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实有推广人员1188人,其中技术人员占比80%,中高级职称占比50.0%、大专以上学历占比71.9%。

近年来,全省集“水产技术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渔业环境监测等公益性职能“四位一体”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能力和手段明显提升,切实发挥了“示范推广、服务渔民、技术支撑”三大作用,成为促进渔业科技创新、渔民增产增收、渔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推器”。

(一)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成立于1986年,直属于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自2001年起,与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干部学校实行“二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统一管理”,为公益I类事业单位。

单位先后增挂浙江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浙江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浙江省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中心等3块牌子,并建有农业部海水种质种苗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中华鳖遗传育种中心等2个部级中心。 承担浙江省水产学会、浙江省原良种审定委员会、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浙江省休闲观赏渔业协会的秘书处工作。

(二)主要工作成效

(1)主持 “十二五”水产育种专项

(2016年6月,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夏宝龙参观“十二五”农业科技成果展,并询问了水产育种专项情况)

• 省政府12个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省财政经费700万元/年。

• 联合省内49家单位、184名水产育种科研和从业人员,省总站为牵头实施单位,省站何中央研究员为首席专家。 设置 “4 1”个专题9个项目,涉及中华鳖等12个水产品种。

• 专项实施前,我省仅有国家水产新品种6个,只占“十二五”之前全国水产新品种比例的5.5%。

• 专项实施后,专项组育成7个水产新品种: - 大黄鱼“东海1号”、文蛤“万里红”、坛紫菜“浙东1号”、泥蚶“乐清湾1号”、中华鳖“浙新花鳖”、 三疣梭子蟹“科甬1号”、文蛤“科浙1号”。

• 新品种数量占近四年来农业部审定的国家水产新品种的12%,列全国第二。

省总站共自主育成中华鳖新品种3个: 是目前全国仅有的3个中华鳖国家水产新品种 。

• 中华鳖日本品系 (GS03-001-2007)

• 清溪乌鳖 ( GS01-003-2008 )

• 中华鳖“浙新花鳖” (GS-02-005-2015)

(2)组织实施全省水产原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全省已建成国家级遗传育种中心2个,国家级原良种场6个,6个国家级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省级良种场41个,省级优质种苗规模化繁育基地105个。全省苗种企业721家,产值超3000万的18家。

• 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图左)

• 中华鳖遗传育种中心(图右)

繁育推广了一批养殖新品种:引进开发了罗氏沼虾原种、南美白对虾、鲟鱼、太阳鱼等10多个国内外优良品种。

开发了一批本地特色土著品种:翘嘴红鲌、黄颡鱼、青蟹、厚壳贻贝、岱衢洋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大鲵等30余个品种。

(3)渔业主推模式与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

• 自2008年以来,以省局文件形式,累计推介发布主推品种22个、主推模式与技术34项,年均推广面积100万亩以上,为渔民直接增效6亿元以上。

集成创新了一批新型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技术

新型综合种养

■ 稻鳖共生

■ 稻鱼共生(联合国粮农组织首批全球四个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 稻鳅共生

■ 稻虾共作

渔菜共作(下图)

• 莲(藕)-鱼共生(图左) • 茭白-鱼鳖共生(图右)

• 鳖-空心菜共生(图左) • 白对虾-西葫芦轮作(图右)

现代设施养殖

白对虾设施大棚

中华鳖新型设施

透光温室

太阳能 秸秆炉

地源热泵 温室 外塘 两段法

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

海水网箱养殖

池塘生态混养模式

鳖虾混养

鱼鳖混养

围塘蟹-虾-贝混养

养殖尾水综合处理

• 白对虾

• 中华鳖

“十三五”水产配合饲料替代冰鲜或冰冻小鱼虾行动

• 围绕海水蟹、海水鱼、淡水肉食性鱼类等我省主导品种和特色品种,组建省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服务团队,开展配合饲料研发与替代冰鲜或冰冻小鱼虾的推广行动。

• 省总站联合省内30余家涉渔科研院校,相关市、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及部分饲料企业组成产学研推一体化的省级研发和服务团队。

• 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以省级渔业主管部门文件形式,对推广配合饲料应用以及全省分年度推广任务目标作出明确要求。

• 2016年全省已推广海水蟹池塘养殖8400亩、海水标准小网箱7600只、淡水池塘5600亩以上。至2020年,全省海水网箱实现50%以上替代应用、海水蟹池塘实现配合饲料部分替代应用、淡水鱼池塘基本实现全覆盖应用。

(4)水生生物疾病预防与控制

• 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监测与预报:全省71个县设立404个测报点,对21个品种进行测报。

• 开展主要养殖品种重大疫病监控与流行病学调查。

• 承担国家水生动物疫情监测任务。

• 开展耐药性普查和安全用药指导。

• 指导全省水生动物防疫实验室建设:全省已建省、市、县三级实验室58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1个、县级46个;有20余个实验室已经正常运行。

(5)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渔业环境监测

• 省总站省水产质检中心实验室2003年11月首次通过省级计量认证(CMA)与审查认可(CAL);具备了初级农产品、渔业投入品、渔业环境产品及参数等共6大类313个项目的省级计量认证/授权,其中166项产品(参数)获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授权;可出具准确权威的检测数据和报告。

• 组织完成农业部、省局的检测和风险评估任务专项,以及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环境监测和产品检测和委托检测任务等,为安全监管提供支撑。

• 开展水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前移质量监管关口,防范水产品安全风险。

• 开展水产营养品质研究:探索以品质引导消费,以消费培育市场,以市场发展生产的新模式。

• 每季度对产卵索饵场、养殖水域、增殖放流水域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四大类渔业水域开展业务化监测与评价。

• 开展钱塘江入海通量断面、江海界线断面及钱塘江入海口邻近海域等断面水文、水质监测。

三、发展展望

进入“十三五”,浙江省水产养殖业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转型升级主题,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着力发展现代生态渔业,打造水产养殖业新格局。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将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持创新引领,继续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狠下功夫,做好“推广示范、主体培育、管理支撑”三篇文章,促进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推动浙江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 池塘:传统水产养殖转型“主战场”

(塘大 水深 先进设施装备 尾水处理设施)

• 新型设施养殖:重要“突破口”

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 新型设施大棚

• 稻田、浅海: 主要拓展空间

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化、产业化)

浅海科学高效利用(滩涂、网箱、围栏)

• 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

- 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符合供给侧改革需求的品种选育、引进与推广

- 配合饲料的全面推广应用

- 基于“物联网 ”的智慧渔业设备与管理技术

目 标:产出高效 、产品安全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

1. 作者 |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丁雪燕研究员 何中央研究员 周凡高级工程师

2. 来源 |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

3. 本文为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一律禁止转载!

搜索更多有关“特种水产养殖新技术,30年水产养殖产量增加20倍”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