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内经灵枢16篇 学习内经,灵枢第二十篇

人气:375 ℃/2024-03-08 11:03:25

《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五邪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邪在肺则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翻译】病邪在肺,则表现为皮肤疼痛,恶寒发热,气逆而喘,出汗,剧咳引动肩背作痛。治疗时应取胸部中、外侧的腧穴,以及背部的第三胸椎旁的腧穴,进针之前先用手快速的按压,患者有了舒适感以后再进针。取缺盆正中间的天突穴,以散解肺中的邪气。

【原文】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翻译】病邪在肝,表现为两胁疼痛,中焦脾胃寒气偏盛,肝藏血,肝病则瘀血留滞体内,肝气不足以养筋,会出现小腿筋脉抽掣的现象,关节时有肿痛。治疗取足厥阴肝经的荥穴行间穴引气下行,以缓解胁痛;补足三里以温中焦脾胃,并针刺本经的络脉以除其中的瘀血,并刺双耳间的青络,可以缓解掣痛的症状。

【原文】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翻译】邪气在脾胃,表现为肌肉痛,如果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胃腑阳热之邪盛而感到胃中灼热、消食善饥;如果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就会脾气虚寒,而出现肠鸣腹痛的症状;如果阴气和阳气都有余,就会表现为邪气偏盛;阴阳都不足,就表现为正气不足,而病发寒热。但不论是寒是热,都可以针刺足阳明经的足三里穴进行调治。

【原文】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翻译】邪气在肾,表现为骨痛阴痹的病证。阴痹,就是身痛而无定处,即使用手按压也不能确定疼痛的部位,腹胀满,腰酸痛,大便难,肩、背、颈、项都出现屈伸不利的疼痛,有时感到眩晕。治疗取涌泉、昆仑穴,如有瘀血的现象则针刺出血。

【原文】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翻译】邪气在心,表现为心痛,情绪悲伤,时有眩晕甚至昏仆,治疗时根据其阴阳气血的有余和不足,来确定如何取本经的腧穴用补虚泻实的方法进行调治。■

【来源:黄帝内经网】

搜索更多有关“内经灵枢16篇 学习内经,灵枢第二十篇”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