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箜篌的历史发展:扼臂交光红玉软起来重拟理箜篌

人气:242 ℃/2023-12-05 02:24:55


前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音乐不仅是久远治道的重要一环,也是文人修身养性的至关重要的部分,拥有极其强大的实用功能。

在中华文明的遗迹中,很早就有关于以笛、哨为代表的吹奏乐器和以钟、鼓等为代表的打击乐器的记载。礼乐制度不断建立和发展,使得乐器更加复杂,出现了编钟、编磬等体型庞大的乐器。

同时,以琴、瑟等弹拨乐器产生并成为文人雅士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至先秦至汉代。

随着王朝疆土的不断扩大,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开放,外来音乐元素与我国文化产生融合,让中华音乐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乐的世界,去探索一下古老的箜篌文化!

一、今日闲窗拂尘土,残弦犹迸钿箜篌

箜篌是一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代弹拨乐器。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一代的两河流域,后来经过不断传播,让东西方都对它有了认识。

那么箜篌是如何得到国人的青睐的呢?

东西方的音乐体系自古以来都有着天壤之别。

弦乐的一部分传到了西方的大不列颠半岛,经过不断的文化交融,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凯尔特竖琴,这种竖琴在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都极为流行。

在《隋书音乐志》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

《史记·孝武本纪》中有着更早的历史记录,内容中是这样阐述的:“于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由此可见箜篌历史之悠久。

而另外一部分,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我国,经过东方文化的熏陶,就成了我们所熟知的箜篌,东南亚地区对箜篌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从箜篌的优势来看,其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曾经是中国宫廷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乐器之一。

不过除了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箜篌才成为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元素。

战国时期,箜篌的形制还比较简单。

到了汉代,人们开始在箜篌上雕刻山水、花鸟等题材,箜篌演奏的艺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直到隋唐时期,箜篌演奏艺术才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了盛唐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中国盛唐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箜篌演奏艺术也随之发展。同时,箜篌也传到了日本、朝鲜等邻国。如果你去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寺院中参观,依然能够看到两架唐代箜篌残品。

虽然箜篌在盛唐时期的演奏艺术非常发达,但是从十四世纪后期开始,箜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由于社会变迁、音乐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于箜篌的需求逐渐减少,箜篌也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如今,人们只能在遗存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部分箜篌的图样。

虽然箜篌时至今日已经不如当时那样流行,但是它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元素和文化遗产,仍然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

现在,箜篌已经成为了音乐教育和文化交流领域重要的对象,也在民间艺术演出等各种文化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所蕴含的精髓仍然深深感染着广大音乐爱好者。

二、地湿莓苔生舞袖,江声怨叹入箜篌

传统的箜篌是由竹制的共鸣箱和弯曲的竹杆组成,上面带有丝弦。箜篌的发音和弹奏方式非常独特,因此很受欢迎。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箜篌产生了不同的类型和玩法。

在日本,箜篌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风格,如清泉流、源流、津軽流等等。

在中国,箜篌也和古琴、琵琶等传统乐器结合,在演奏和技巧上互相借鉴,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薛馧的《赠郑女郎》中,箜篌是十分精美的:“能弹箜篌弄纤指,愁杀门前少年子。”

洪咨夔的《 浣溪沙》中也有提到 "细雨斜风寂寞秋,黄花压鬓替人羞。归舟云树负箜篌。 "

《大清会典图》中的箜篌是这样的:“总稿机,缅甸乐器,十三弦。”

第一种就是竖箜篌,它最常见的箜篌类型,场合包括演奏、教学和学习。它的外形是一个竖直的矩形,较为简单。在北方或江南地区的箜篌演奏中,竖箜篌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第二种凤首箜篌,它是一种较为复杂、精美的箜篌,因外形像一只凤头命名。

它通常用于演奏高雅的音乐,如古代宫廷乐和吟唱曲等。在南方或广东地区的箜篌演奏中,凤首箜篌是常见的器乐之一。

第三种卧箜篌,又叫做橫箜篌,是一种横放放在大腿上演奏的箜篌,它的特点是音色柔和、音域较窄。因为它适合演奏柔和、细腻的曲目,被用于伴奏和歌唱等演出中。

第四种小箜篌,是一种较为小巧的箜篌,它通常适用于需要移动、旅行或空间较小的演奏场合。

这种小型乐器也适用于儿童学习和练习,进而增加年轻的受众。

第五种双排弦箜篌,是一种流传于南方地区的箜篌音乐,其头部有两排弦,分别由竖琴和古筝连同构成。这种箜篌在演奏和音效方面极富变化、充满活力,常被用于表演精彩的箜篌独奏、合奏和重奏等节目。

箜篌是中华民族演奏乐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它在日本、朝鲜、中亚、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地区的国民间音乐中也被广泛使用。

箜篌是一种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乐器,其多元化的类型和风格反映了人类多样化的文化表达和审美追求。

三、希音解人幽人听,世间俗耳徒箜篌。

箜篌在两河流域流传了数千年,在中国也一直广为演奏,然而到了明朝后期却不幸失传。

直到三百多年后,民国建立,经济文化相对开放,箜篌才终于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近百年来,乐工们都在不断的对箜篌进行改良,但箜篌在演奏中仍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弊端,近几年广大器乐爱好者们,又对箜篌文化产生了新的见解。

箜篌在这千年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历程,才会导致它在我国反复消失又出现的呢?

箜篌是一种外来乐器,虽然它并不是原产于中国,但它的音乐魅力和精致的制作工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演变。

西汉时期,因汉武帝深谙箜篌的美妙,他将此项技艺纳入皇宫中,命令宫廷乐师组建卧箜篌乐团,从此,卧箜篌就成为了中国宫廷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之后箜篌便成为了皇家贵族的专属,明令禁止不允许在民间私自演奏。

顾况在《李供奉弹箜篌歌》中就有过这样的感慨:“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绦索金鎝头。”可见在当时,皇家对箜篌演奏的喜爱。

东汉《释名》的箜篌条中也有过记载:“师延所作靡靡之乐,盖空国之侯所作也。”

到了盛唐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心,箜篌取代了卧箜篌成为皇家宴会和娱乐活动的主要乐器。随着时间的流逝,箜篌已经发展为独奏、伴奏和重奏皆可的乐器,并与其它古老的乐器融为一体。

在当时,箜篌作为一种带有高雅艺术符号的乐器,也代表了帝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这样的举措大大削弱了恐后的传播范围,虽然代代延续,但在民间流传却并不广泛,在此时我国箜篌的演奏技艺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

“安史之乱”爆发后,宫廷乐师流落民间,箜篌的演奏者和乐谱作品更是越来越少,正在此时期,箜篌的没落和消失埋下了伏笔。

到了宋代,人们追求自由欢快的音乐,因此那些富有旋律、适合帮衬人声的乐器更受大众的欢迎。

于是琵琶乐器经过不断改造,成为了风靡一时的演奏工具,然而当时的竖箜篌如果想要达到同样目的,所需要消耗的物力财力则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箜篌仍然困于宫廷,最终还是没能跟随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从上个时期五十年代起,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制作工艺,又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中国的器乐爱好者,这才终于帮助它回到了音乐历史的舞台上。

他们不断在古籍和壁画中寻找各种资料,模仿着可见记载中乐器的形制研制出了各种不同种类的箜篌,终于让响绝千年的音调重新走向了世界。

现在,人们对于箜篌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在研究、保护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箜篌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为箜篌这一珍贵的文化财富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四、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

箜篌一度被认为是一个消亡的乐器,在民国初期,中国乐器界的工作者为了保护并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开始了对箜篌的复兴工作。

是因为中国乐器界的工作者没有放弃,他们不仅对箜篌进行了深刻研究,还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更加适应现代音乐演奏和演出的需要。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乐器界的工作者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新型号的箜篌——“大箜篌”。

音乐工作者们,始终不愿放弃这项技艺,其实是有原因的!

王昌龄在《箜篌引》中,记录着:“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形象描绘出这种乐器所弹奏的声音之空灵,音韵之婉转,怪不得能得到古今中外音乐创作者的青睐。

在旋律方面,箜篌按十二平均律七声音阶降C大调定弦箜篌的音高和音调是按照十二平均律进行设置的,就是说它的七个音符是符合西方音乐中最常用的音阶的。

而在调性方面,箜篌通常是降C大调,这意味着它的音高是一个半音低于C大调的,因此这种旋律要比寻常的五声音阶更加流畅。

在音域方面,箜篌的音域非常广阔,大型的专业用箜篌可以超过六个八度,有时甚至达到七个八度。而一般的乐器则是五个八度。

这使得箜篌能够表达出各种不同的乐曲和情感。

在技法方面,箜篌的演奏技法主要包括按弦、滑音、敲击、拨弦等。而箜篌曲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四种:

1、“丝”:表示箜篌的柔和、细致的音色。这种手法常用于表现一些柔美的情感,如悲怨、温柔和恬静等。

2、“竹”:表示箜篌的明亮、清脆的音色。这种手法通常用于表现欢快或热烈的情感,如喜悦、舒畅和兴奋等。

3、“弧形”:表示箜篌的动态特点,包括弯弓、划拍、吟唱等等技巧。这种手法使箜篌的演奏更加生动、有力,能够表现出一些激越和慷慨的情感。

4、“弹跳”:表示箜篌的跳舞、悬空和摆动等动态特征。这种手法常常出现在箜篌的快板曲目中,能够表现出一些轻快、神秘和飘逸的情感。

总而言之,箜篌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手法。能够通过四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与意境,所以才会深受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和追捧。

经过音乐工作者的不断改良,大箜篌的琴身更加精致美观,琴弦更加稳定、响亮,音色更加优美动听。此外,大箜篌还具有更广泛的音域和更多样化的音效,更容易被演奏家们所驾驭。

大箜篌的出现,又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乐器文化的魅力。

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在古代箜篌的地位逐渐下降。

元代时期,胡琴等其他异域乐器的引入以及科举制度的成立,使得箜篌逐渐退出了宫廷音乐的主流舞台。

到了清朝,箜篌又遭遇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当时许多新兴乐器的出现,如二胡、琵琶等,使得箜篌的位置更加边缘化。甚至在抗日战争时期,箜篌都几乎被彻底遗忘。

但好在,如今箜篌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兴。2017年,中国箜篌艺术家刘珂矣在美国林肯中心开展的音乐会上演奏了箜篌独奏曲目,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标志着箜篌已经开始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

箜篌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其兴衰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风雨历程,在某中程度上说,箜篌的发展所反映的是中国音乐文化博大开放的心态。


参考文献

郑州日报 《箜篌之音今犹在》2023-05-08

刘隽颖《箜篌乐器的改革历程和发展前景》2023-02-05

西北大学《北朝至隋入华粟特人乐舞研究》2022-06-10

马梦成《多视角下中国古代乐器的重现》2020-11-05

北方音乐《丝绸之路古代乐器箜篌》2018-02-28

《大清会典图》(卷三十六)

搜索更多有关“箜篌的历史发展:扼臂交光红玉软起来重拟理箜篌”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