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孔子不求小利:子朝迷踪考第三章孔子适周

人气:464 ℃/2024-02-02 16:47:09

两千五百多年,世人不知子朝及九鼎的去向,然而他们就在这里——鲁山团城。

考证摘要

1、考证“王子朝奔楚”的实际地方为郑国,即为今河南省鲁山县团城乡。

2、考证王子朝陵冢的实际所在地,即为今河南省鲁山县团城乡鸡冢。

3、考证王子朝在郑国隐居的行宫,即为河南省鲁山县团城乡朝王殿。

3、考证春秋时期遗失的禹作九鼎,逻辑判断九鼎即在王子朝陵冢之中。

4、考证春秋时期遗失的传国典籍,考证结论典籍即在王子朝陵冢之中。

5、考证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晁喜铺村,即为王子朝的后人重要迁徙之地。

6、考证今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晁陂草场,即为王子朝的后人主要迁徙之地。

7、考证今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晁庄村,即为王子朝的后人主要迁徙之地。

8、考证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太仓村,即为东周天子周景王陵冢所在地。

9、考证今河南省洛阳市盘龙冢村盘龙冢,即为东周天子周灵王陵冢之地。

10、考证今河南省洛阳市金村东周王陵,即为周景王之后的天子陵冢之地。

11、考证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周公庙,即为西周诸天子及三公陵冢之地。

12、考证今河南省南阳市“不见冢”大墓,即为楚国宛城郡守唐眛的墓冢。

第三章:孔子适周——王不待见

史源:《史记·老子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译文:孔子去周都,请教于老子有关三代的礼数。老子说:“你说的这个东西,说这话的人和骨头都已经朽掉没有了,只有片言还在。是真正的君子,遇到时运则就要的积极采取行动,遇到时运不佳就要停止行动。我听说,真正的富商,不会显露财富。大德的君子,容貌看似愚钝。去除你的骄傲和多欲,骄傲和多欲都是不利于你。我所能告诉你的,也只有这些了。”孔子出来,跟弟子说:“鸟,我知道会飞。鱼,我知道会游。兽,我知道会跑。走者,我可以用网捕捉。游者我可以用钩钓起。飞者,我可以用箭射去。至于龙我不能有什么办法,其乘风云而上天。我今日见到的老子,就如龙一样。

史源:《史记·孔子世家》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而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译文:鲁国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给孔子去周问礼一些帮助吧。”鲁昭公就给了他一辆车子、配两匹马,一名车夫,随他出发,到周老子处学礼。返回时,老子与孔子送行说:“我听说富贵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言辞送人。我不是富贵的人,只能窃用品德高尚人的名号,用言辞为您送行:聪明深察的人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识见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为他好揭发别人隐情的缘故。做子女的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孔子从周回到鲁国之后,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就渐渐多起来了。

史源:《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餬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徃。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坚其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译文:孔子对南宫敬叔说:“我知道老聃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源,明白道德的归属,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师,现在我要到他那里去学习。”南宫敬叔回答说:“我遵从您的意愿。”于是南宫敬叔找鲁君说:“我接受父亲的嘱咐说: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的先祖在宋国消亡了。他的祖先弗父何本应为宋国的国君却传位与他的弟弟厉公。到了正考父时,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个国君,三次任命,他一次比一次恭敬。因此他家鼎上刻的铭文说:第一次任命,他弯着腰。第二次任命,他弯着身子。第三次任命,他俯下身子。他靠着墙根走,也没有人敢欺侮他。在这个鼎里煮稠粥,煮稀粥,用来糊口。他的恭敬节俭就到了这种地步。臧孙纥曾说过这样的话:圣人的后代,如果不能执掌天下,那么必定有圣明的君主使他通达。孔子从小就喜好礼仪,他大概就是这个人吧。我父亲又嘱咐我说:你一定要拜他为师。现在孔子将要到周都,观看先王遗留的制度,考察礼乐所达到的高度,这是大事业啊!您何不提供车子资助他呢?我请求和他一起去。”鲁君说:“好。”送给孔子一辆车,两匹马,派了一个人侍候他给他驾车。南宫敬叔和孔子一起到了周都。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走遍了祭祀天地之所,考察明堂的规则,察看宗庙朝堂的制度。于是感叹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公称王天下的原因。”离开周都时,老子去送他,说:“我听说富贵者拿财物送人,仁者用言语送人。我虽然不能富贵,但私下用一下仁者的称号,请让我用言语送你吧!凡是当今的士人,因聪明深察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因知识广博喜好辩论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好揭发别人隐私的人。作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作为人臣要尽职全身。”孔子说:“我一定遵循您的教诲。”从周都返回鲁国,孔子的学说更加受人尊崇了。从远方来向他学习的,大约有三千人。

史源:《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王二月丙戌,仲孙玃卒。

译文:鲁昭公二十四年春,三月丙戌日,仲孙貜卒。(这里所说的仲孙貜,指的就是孟僖子。他在这年二月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必然要遵循父亲的遗嘱,拜孔子为师。他们请求昭公帮助孔子赴周,可视为送给老师的见面礼。

论证:从上述文史资料中,即可认定为老子与孔子的第二次相会于周都洛邑。但是文中却并没有标注具体的时间,只能从这些文史中的相关内容去分析,其中一条重要信息那就是鲁国人南宫敬叔是在遵循其父的遗嘱下而拜孔子为师的,所以只要查出南宫敬叔的父亲逝世的这一年就可以得到论证,相关史料记载孙玃卒于昭公二十四年。而鲁昭公二十四年即为公元前518年。这时孔子的年龄为三十三岁,而老子的年龄为五十四岁。

史源:《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喟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良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或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人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孔子见老聃而问,焉曰:“甚矣道之于今难行也,吾比执道,而今委质以求当世之君而弗受也,道于今难行也。”老子曰:“夫说者流于辩,听者乱于辞,如此二者,则道不可以忘也。”

译文:孔子在周都观览,进入周太祖后稷的庙内。庙堂右边台阶前有铜铸的人像,因嘴被封了三层,而背后刻着铭文:“这是古代说话谨慎的人。谨记啊!不要多言,多言多败。不要多事,多事多患。安乐时一定要警戒,就不会做后悔的事。不要以为话多不会有什么伤害,祸患会是长远的。不要以为话多不会有什么害处,祸患将是很大的。不要认为别人听不到,神灵在监视着你。初起的火苗不及时扑灭,变成熊熊大火怎么办?涓涓细流不堵塞,终将汇集为江河。长长的线不弄断,将有可能结成网。细小的枝条不剪,将来就要用斧砍。如能谨慎行之,将是福的根源。口能造成很多伤害,是祸的大门。强梁的人是不会死亡,好胜的人会遇到对手。盗贼憎恨物主,民众怨恨长官。君子知道天下的事不可事事争上,所以宁愿居下。知道不可居于众人之先,所以宁愿在后。温和谦恭谨慎修德,会使人尊敬和仰慕。守住柔弱保持卑下,没人能够超越过你。人人都奔那里,我独自守在这里。人人都在变动,我独自坚定不移。智慧藏在心里,不要向别人炫耀。我虽尊贵高尚,人们也不会害我,谁能做到这样呢?江海虽处于下,却能容纳百川,因为它地处卑下。天道没有亲疏,而能善对所有人。一定谨记啊!孔子读完这篇铭文,回头对弟子说:“你们要记住啊!这些话实在而中肯,合情而可信。《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立身行事能够这样,哪还能因言语惹祸呢?”孔子见老聃后说:“常礼之道在今天很难施行啊!我从鲁国而来,为了表达对大王的尊敬,向其献上礼品来拜见大王,而大王却没有接受我的礼品,也没有待见我,常礼之道在今天很难施行!”老子回答:“说与听的人都只是注重表面的东西,并没有把这样的礼法放在心上的,即使这样,也不要忘记行于大道。”

论述:上述史料记载了公元前518年,孔子由鲁国国君的资助下,来到周都向老聃问礼,在此期间游览了周都太祖庙,在太祖庙右边的台阶上,伫立着一个铜铸的金人,金人的后背铭刻的铭文,相关史料记为黄帝《金人铭》,其铭文由孔子此行记录,这一重要文献,是研究老子的思想体系的源泉的重要史料。

上述史料中却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孔子想为当朝的大王献礼,却没有得到大王的接受和召见,是为何故,事情是如常理吗?作为当时孔子的身份,看似属于个人行为的造访,实则也有官方的影子。因为孔子适周,是在鲁国国君的资助一驾两匹马拉的车而此行,可不要忽略这一小的细节,因为当时在那个历史时期,只有身居大夫一级的人才可以乘用两匹拉的车,不够大夫级别的只能乘用一匹马拉的车,如果不是这样,就属于犯罪。这就说明孔子适周,也有官方的身份,这才有得到老子的待见的条件,并被引见孔子拜会当时的乐官苌弘,这才有观览于周太祖庙的待遇。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却没有受到当朝大王的待见。因为此时的周都,看似一片祥和,背后却是腥风血雨。为了取得王位,此时的周都已经是有两个大王,一个是由众多臣子拥护的王子朝,一个是由朝中的权臣推举的王子丐,彼此之间已经是杀的水火不融,而此时占据在王城的是为王子朝,而从鲁国来的孔子,也许他并不知道这里的实情,他又会想去拜见哪一个大王呢?所以才会出现上述有趣的事情。而老子回答孔子的话:“夫说者流于辩,听者乱于辞,如此二者,则道不可以忘也。”从这句双关话语中,老子告诉孔子:“你听到的和你看到的未必是实情,即使这样,也不要忘记行于大道”。而孔子在这里所感受的遭遇,同样在下面的史料中也异曲同工,就更加说明上述史料的真实性,别说一个以私人名义造访的儒学孔子没有得到待见,就连晋国的公派大使也没能得到待见,这其中的原委几句话也不能说清,在此就不多在附缀。

史源:《左传·昭公二十四》三月庚戌,晋侯使士景伯涖问周故。士伯立于乾祭而问于介众,晋人乃辞王子朝,不纳其使。

译文:三月十五日,晋顷公派士景伯到王城调查周朝发生的事故。士景伯站在乾祭门上,向大众询问,然后派信使去见王子朝,而王子朝并没有待见其信使。

声明:本今日头条文案为作者数年考证,原创发表,后续章节将在本头条号每日不间断发表,敬请阅览,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若发现有抄袭、剽窃的行为,本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

搜索更多有关“孔子不求小利:子朝迷踪考第三章孔子适周”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