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吴孟超用一生实现了誓言: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人气:371 ℃/2023-10-24 18:02:46

几天前

团团分享了爷爷奶奶们的快乐生活

不少网友都对退休后的生活充满期待:

等自己老了,要干点啥呢?

是每天公园里喝茶遛弯

还是琴棋书画陶冶情操

抑或子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

有这样一群老人

他们“黄牛虽老,余力犹存

霜染鬓华,壮心愈迫”

凭着一双妙手回春的巧手

一颗悬壶济世的仁心

尽管已白发苍苍

但披上白衣的那一刻

他们再次以己之身

在生死之间筑起高墙

“我能看好一个就是一个”

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常能看到一位扶着手推车行走的老人

她叫盛锦云

是中国儿科哮喘界的知名专家

如今86岁高龄的她

依然坚持在门诊一线接诊

作为中国儿科哮喘界的知名专家

盛锦云是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唯一以个人名字设有挂号窗口的医生

医院规定她每天只有15个号

但这根本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80多岁高龄的她

坚持一天要看40多个病人

“家长抱着孩子坐在边上

孩子就对着你这么喘着

你硬说没有号不能看了

你能这么做吗?

我不行”

“有些人不能理解

说我这个老太婆不在家好好享受

也不出去玩

还在这里拼命做什么

不管别人怎么看

只要我的脑子清楚

不会看错病、不会开错处方

我就是要看

我能看好一个就是一个”

《面对面 盛锦云:做个好医生》,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年轻时

盛锦云响应国家号召到甘肃工作

在这里

她用嘴巴帮食管堵塞的孩子吸出异物

也曾经徒手从孩子肛门里

抠出堵塞大肠的瓜子

还曾七天七夜抢救一位重度脑膜炎患者

……

她说

我爸爸说医生要有“割股之心”

如果这个病人吃了你的肉以后能好

那就把肉割下来

2019年

盛锦云获评“中国儿科终身成就医师”

在她眼里

医术的传承也格外重要

如今,她把工作热情放在科普宣传上

甚至开起了儿童哮喘科普的网络直播

成了行业“网红”

一片真情,一份坚守

她用宝贵的青春和毫无保留的关爱

换来了小朋友们的健康和家庭幸福

“要跟患者交那种托命的朋友”

与盛锦云奶奶一样

如今已100岁的张金哲爷爷

也是一名儿科医生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小儿外科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

也是国际小儿外科最高奖——

“丹尼斯·布朗”金奖的获得者

但在小朋友眼里

他一直都是一位慈祥的爷爷

“要跟患者交那种托命的朋友”

张金哲很注重与患者的平等相处

“交朋友

你连名字都不告诉人家

那有什么诚意”

医院统一的胸牌上字很小

病人很难看清

张金哲就在每一件白大褂上

都一笔一划写着

‘外科张金哲’”

张金哲说:

“好的儿科大夫必然是爱孩子的大夫”

他也是这么做的

每次出诊

他都会温和地起身迎送患儿

检查身体时

他一定会先把听诊器焐热

看完病

他也会起身送患者离开

为了减少孩子对检查的抗拒

他还学会了魔术

张金哲刚参加工作时

全国正流行产房皮下坏疽

新生儿一旦感染

两三天内整个后背皮下化脓

死亡率几乎是100%

他做了一个大胆设想:

如能抢在发生大面积感染前

把患处切开放出脓血

或能救人

但这一设想与传统外科原则背道而驰

中西医老师们均不支持手术治疗

张金哲刚出生三天的女儿

也不幸被传染上皮下坏疽

于是,他选择了以自己的女儿

来当第一个受试者

没有人能想象他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

所幸,女儿很快康复

他创新的手术治疗方式

使当年新生儿皮下坏疽的死亡率

从几近100%下降到5%

从医70多年来

张金哲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

即使担任众多要职

他要求自己再忙也不能耽搁出门诊

“长寿在于工作

医生,做的是服务于人民的工作

就必须接触人民

一个医生

可以其他什么都不会

但一定要会看门诊!”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

名誉,那算啥?

今年5月22日

吴孟超院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忘不了他那一双

因为拿了70年的手术刀

而严重变形的手

忘不了他由于手术长时间站立

脚趾已经不能正常并拢的脚

带领同伴完成我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

奠定新中国肝胆外科基础

把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

提高到90%以上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

面对一系列光环的笼罩

他说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名誉算什么”

救死扶伤七十余载

吴老先后完成16000多台手术

成功救治了20000多名患者

眼前是病,心底是人

他“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

直到退休前

他每周还要至少做3台手术

2018年

在手术室的方寸之地

吴孟超共进行了52台手术

高龄、一线、密集手术……

当时,吴老已经96岁了

他说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

要下班了,吴孟超挨个察看手术室后才离开医院,这是他的习惯 王建民摄

对待病人耐心温柔的他

在教育学生时一丝不苟,很是严格

他常对学生说:

“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

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

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当你们帮助别人时

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

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最有效的处方是爱!”

一副老花镜,一支小教鞭

手拿放大镜

仔细查看患者的每一张CT影像

……

从1955年至今

66个年头

结核病防治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主任医师

马玙扎根结核病防治一线

见证了中国结核病防治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如今,她已经90岁

但仍坚持每周出诊

视频来源:微博@青蜂侠Bee

今年4月24日,国家卫健委官网

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

《*********给结核病防治专家马玙教授回信》

*********给结核病防治专家马玙教授回信

*********在回信中说

“您从事结核病诊治

科研和教学工作已有60多年

始终奋战在结核病防治一线

如今九十高龄仍从事临床工作

您的医者情怀令人感佩”

结核病防治专家马玙

从临床大夫到科主任

从主任医师到知名教授

再到享誉国内外结核病学界的权威专家

漫长的从医生涯中

她始终没有动摇过那份济世救人的信念

马玙经常说

医生最大的敌人是冷漠

最有效的处方是爱

结核病医生最忌讳治病只盯着结核

只管病不管人

有一位病人右下肺发现病灶

来到医院求医

马玙觉得不太像结核

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然而,病人看过门诊后便离开了

情急之下

马玙发动医生、护士

和其他病人一起想办法

最后终于把病人找到了

病人被确诊为肺癌

因治疗及时

预后效果非常好

病人家属感动地说:

“只听说过病人找大夫

大夫找病人还是头一回遇到”

90岁高龄的马玙仍坚持每周出门诊

很多患者成了马玙的朋友

遇到马玙不出诊的时候

他们就直接拿着片子跑到实验室

实验室成了马玙的“第二诊室”

她常对身边的同事说:

“病人千里迢迢来找我看病

就是信得过我

我有什么理由拒绝他们?”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医院院感防控政策要求院外人员

不能随意出入实验室

碰到有需求的患者

这位九旬老人就亲自到楼下

为他们耐心讲解

“为患者多跑点路

虽然辛苦点儿

但我们医生的本领也是从患者那里学到的”

虽已90岁高龄

如今的马玙仍坚持每周出门诊

每周给学生上课

每周参加疑难病人会诊

她说:"胸科医院就是我的家

党和人民还需要我

我还不想退

还要为实现终止结核病的目标奉献余热”

尽管年事已高

但他们仍在坚守岗位

奉献医者仁心

他们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他们与死神斗,以命换命

他们教会我们

良心远比技巧重要

善念远比医药可贵

他们是生命的“保护者”

他们是健康的“守门人”

今天

是他们的节日——

中国医师节

致敬平凡又伟大的生命守护者!

来源:共青团中央

搜索更多有关“吴孟超用一生实现了誓言: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