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民俗>正文

青岛避暑山庄之称的由来 醉青岛,关于

人气:407 ℃/2024-04-27 06:33:17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四大"某某,比如自然界有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京剧界有"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国统时期有"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青岛,其实也有许多"四大",比如老青岛的"四大名楼",顺兴楼、春和楼、聚福楼、英记楼,有的已经消失在历史中,有的经历风雨如今焕发新生。

前三大名楼,很多青岛人都了解,是民国时期的青岛港餐饮界老字号,各有特色名吃,是当时达官显贵、社会贤达的追捧,它们的料理主厨,每每聚会时,还经常被邀请到家中现场烹饪。而"英记"知道的人相对较少,今天来聊一聊,青岛港的粤菜名楼"英记楼"。

青岛港的第一次大繁荣,就在清末民初的交叠时期,许多老字号都产生于那个时代,当时的青岛号称"胶澳",在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地位,不次于上海和广东,许多有能力的生意人,都到这里谋生,凭借高超的手艺扬名立万,落地生根。

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青岛的中山路(当时南段称斐迭里街,北段叫山东街,以德县路为界)上开了一家小小的摊位,专门售卖中式点心,以粤式糕点著名。这位做糕点的手艺人叫英达昌,祖籍河北,英氏家族世代以制作糕点谋生,他的一位堂弟还是京城御膳房里给皇帝做点心的师傅。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土崩瓦解,隆裕太后无奈发布退位诏书,袁世凯许给了逊清最后的荣耀,允许孤儿寡母仍居紫禁城,给予皇室每年费用四百万两白银。这些银两不足以运作奢靡腐朽成性的逊清贵族,紫禁城里许多优秀的匠人,被遣散出宫,流离失所。

英达昌的堂弟也在出宫之列,没有了衣食保障,英达昌搭伙商议了一下,决定来到青岛港讨生活。选择青岛不是盲目的决定,因为当时逊清的皇亲贵胄和遗老遗少们,许多都逃亡青岛隐居,一方面贪图当地的优越气候和政治条件,另一方面随时准备回京勤王。不管大咖们想法怎样,他们的日常饮食需求和口感品味是改不了的习惯。英达昌就是看准了这个商机和市场需求,跟着逊清们的脚步来到青岛,继续制作源自宫廷手艺的中式点心。

由于英氏兄弟的本钱不多,初期开设的点心铺面比较简陋,门脸也不大,但是宫廷内府的手艺,很快被嗅觉灵敏的贵族们发现,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名声在外了。最著名的,是英氏制作的"鸭尾酥",酥皮薄如蝉翼,形状酷似鸭尾,据说一块鸭尾酥的酥皮都有六十八层,堪称岛城一绝。很多达官贵人光顾英氏点心铺,专门来享用他的手艺。

虽然英氏点心价格较高,但是品质优良,达官贵人为了口腹之欲不疼银两,很快积累了第一桶金的英氏兄弟合计之后,选择了一栋小楼,开设了第一座茶座,以英氏鸭尾酥为主打,取名"英记社"。

随着时代发展,民国时期的青岛港迎来了更多天南海北的顾客,很多来青经营贸易的人闻名前来"英记社"。为了迎合不同客户群的需要,英记社不再局限单一主打"鸭尾酥",把更多的宫廷制作技艺融入茶点中,许多原本只有内府秘传的点心样式和配方,展现在大众面前,广受欢迎,英记社名声大振。

英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经营,民国六年(1917),在中山路北段的华人区,选址修造了一座真正属于英记的酒楼,命名为"英记楼"。此时的英记楼,在原先茶点的供应基础上,又增添了粤菜品类,成为名副其实是岛城餐饮名楼。当地将"英记楼"与顺兴楼、春和楼、聚福楼并称,为青岛的四大酒楼。

英记楼建起之后,凭借源自皇室的宫廷糕点以及精致正宗的粤菜,受到当时岛城百姓、达官贵人乃至外国人的欢迎。特别是许多在青的广东、福建人,对英记楼的粤菜风味赞不绝口,欲罢不能。这其中有一位来自广东的拥趸,就是寓居青岛的著名人物"南海先生"康有为。"英记楼"声名鹊起,康先生功不可没。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康有为祖籍广东南海,世称"南海圣人",他保留了广东人精致挑剔的秉性,尤其喜好各类精致的小茶点,这在粗矿风格的北方尤其难得,直到他遇见了"英记楼"。在康有为来青岛之后,经常带着家眷来英记楼用餐。除了到门店之外,康有为还让"英记楼"定期配送糕点到他的寓所"天游园",用来招待到访的贵客,还会将点心打包成礼品,送给亲朋好友。比如他的弟子梁启超,曾在民国十五年(1926)短暂来青,每日跟随老师品尝英记楼的点心,当时英记楼还给康有为留有专座。

离开青岛后,梁启超在手札中赋诗一首,"英梅疏淡,冰斯溶泄,东风暗换年华。记忆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楼长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续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每句头一个字合起来,就是"英记楼"的名字。

除了康梁,1930年,梁实秋携家人来青岛,在国立山东大学执教。虽然只有短短三年,却让他对青岛印象极为深刻,终生对那里念念不忘。而他在回忆录中提到的,"我曾吃过最顶级的饺子那是在顺兴楼,我也曾品尝过最满足味蕾的点心,那里雕刻着英记楼。"

1934年受邀来青执教山东大学文学院的老舍先生,住在登州路上一所西式平房里,偶然尝到朋友赠送的英记楼点心,吃后赞不绝口,一有闲时便会带着朋友到中山路,去英记酒楼吃点心,喝杯茶。

时局动荡,对地方经济的冲击最大,英记楼不能免幸,老字号流失在历时长河中。建国后,青岛的首家糕点厂——"生活林"的厂长,就是英记楼的学徒工成长起来的姜先生,老字号的手艺,在他努力下得以传承。终于,沉寂了七十年的时间,经过各界的不懈努力,2015年,英记楼的字号重现岛城,让许多老青岛人备感亲切。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题外】英记楼与康有为之死

1927年春,康有为躲避战乱,带着全家从上海来到青岛,住进了"天游园"康公馆,这一天是3月18日。十一天后的3月29日,康有为受邀来到中山路上的"英记楼",参加兼有同乡和弟子身份的前清举人吕振文,为他举办的同乡宴会。

席宴期间,康有为大快朵颐,吃到尽兴,最后喝了一杯果汁。回到家中不久,康有为即感到身体不适,腹痛难当,整夜呕吐不止。次日即请了两位医生来看,诊断为食物中毒。当天康有为感觉身体有所恢复,但是31日凌晨,病情突然急转直下,对家人说"我在中国已经无立锥之地,但是也绝对不能死在国外。"说罢昏迷,史料记载当日晨5时许,"七窍出血而死"。

时过境迁,康有为的最后一餐,是自己心爱的"英记楼"粤菜,究竟是日本医生的"食物中毒"诊断,还是坊间传闻的"有人下毒",抑或是"天游园"的"白虎衔尸"格局所致,如今都已无从考证了。

值得一提的,有著名媒体刊载文章,分析了康有为的死因,"海鲜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而橙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如果二者同食,人体内就会产生砷,就是人们常说的******,引起中毒",英记楼以粤菜为主,海产品必不可少,当天康有为所吃的饭里一定有海产品。作为过气的政治人物,谁会费尽心力去谋害他呢,因此,康有为死亡的原因很可能还是食物中毒导致。

"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的所有的故事和灵感都来自小编故乡,部分照片和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有什么意见和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搜索更多有关“青岛避暑山庄之称的由来 醉青岛,关于”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