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无为哪五个乡镇最穷 难忘无为市那些消失的乡镇

人气:287 ℃/2024-02-02 05:55:50

伍传平

我撰写的《难忘无为市那些消失的乡镇》一文在《天门山文学》平台发表后,引起家乡人民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被《今日头条》,以及家乡《无为网》《无为印象》等一些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转发后,更加引起家乡人民的关注和热议,大家纷纷留言,有的谈自已的个人感想,有的补充遗漏历史资料,有的问我为什么没有写自已所在乡?在此,我一并向大家致歉致谢。确实,由于资料搜集不全,不能完整记录反映原无为县已撤并的全部乡镇的风貌,让读者朋友感到失落和遗憾。其实,我十分理解大家的心情和感情,因为我也是一个在外生活的无为游子,家乡的地名不管是现在还有的,还是撤并消失了,在自已内心永远不会遗忘,因为那就是我们内心的一份乡愁寄托。为了弥补大家遗憾,我今天再记录介绍几个原无为县撤并的乡镇,以飨读者朋友。今后如有机会,我还准备顺着读者朋友的留言,到已撤并的你们家乡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拍一拍,写出更多的文章来一一介绍,我想这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和十分快乐幸福的事情。

原无为县新沟乡:现叫高沟镇新沟社区,1992年2月,撤区并乡,高沟、新沟、姚沟3乡合并为姚沟镇;1995年1月,高沟乡、新沟乡合并组建成新的高沟乡;2001年8月,撤乡设镇。截至2020年6月,高沟镇下辖4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

高沟镇新沟社区位于高沟镇南端,长江北岸,与铜陵隔江而望,水陆交通便捷,下辖1个街道27个村民组,非农业人口1680人,农业人口6125人,街道流动人口2683人,耕地面积2460亩,占地面积5.26平方公里。境内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辖区内有1所初级中学,1所卫生院,2所小学,6所幼儿园;有安徽华星线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长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超飞乳业有限公司、安徽华通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新科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等68家民营企业。新沟社区与隆兴村、定兴村、古城村、骆套社区、新青村、群英村、高沟社区、健全村、龙庵社区相邻。2021年1月,新沟社区被认定为2020年度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据相关史料记载,建国后,原无为县以“沟”称谓的地名就有姚沟、高沟、陡沟、汤沟、新沟等。其中称作“新沟”的地方又有两处,分别位于长江无为河段中上游的石板隆兴洲内及下游的惠生堤一带江岸。清末,石板隆兴洲与无为江岸淤联成陆。在这片新形成的滩地上,石板隆兴洲靠岸时留下了众多沟套、洲湾。随着无为中南部的圈圩垦殖向新滩地发展,这些沟套、洲湾得到整治。石板隆兴洲滩地上的新沟就是一条在最初的圈圩中形成的经人工治理的新河道。此后,作为河道的新沟消失,但作为地名的新沟却仍在石板隆兴洲内保留至今。自清中叶以后,古周兴乡南部江岸开始向北崩退,至民国二十二年,牛门沟、新沟等这一带的沿江集镇均早已随江岸崩入江中。牛门沟镇永远地消失了,而新沟这一地名却被此后在退建堤内新发展起来的集镇所沿用。重建的新沟镇位于今惠生堤一带江岸,在建国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作为新沟乡的乡政府所在地。至1960年,新沟镇最终还是随江岸崩坍,只在其相应位置的无为大堤外滩圩内留下一个叫新沟的行政村。此外,中路以下江岸的下沟、田沟两个地名也一直保留至今。

现在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三沟”,指的就是新沟、高沟、姚沟,以前并没有这个三沟的说法,这个说法源于中国经济学上近年来有学者提到的“三沟现象”。新沟地靠长江,本是长江南移出来的一片地区,面积较一般乡镇大。虽然新沟是依水而成,实际上在过去是个交通非常不方便的地方,至于有些企业和地方政府宣传所说的地靠黄金水道的说法纯属吹牛,无为新沟自始至终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货运码头,根本就不可能利用长江这个黄金水道。那时去白茆区里办事要一天来回,去县里办事要两天来回,可见交通之不便。

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个地方经济几乎完全是农业经济,除去棉产区遍地开花的轧花厂不算,唯一像样的工业企业就两家:一个模具厂、一个互感器厂,都是集体经济性质。私营企业是1988年开闸的,在这之前国内是不允许私营企业经营的。后来地方政府渐渐重视起这些发展起来的企业,将这些民营企业划归乡办集体企业,再后来集体企业改制,又转卖给了这些企业的老总,新沟的第一批民营企业终于得到正名。

在这些民营企业的发展中,销售员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他们从外面带来了各种需求、新产品的信息,这其中有个关键人物:华海电缆集团的董事长沈志海,沈志海在销售加热器的过程中敏锐的发现电加热配套的高温导线国内生产厂家极少,利润很大,于是果断引进了一批二手改造的编织,在自家阁楼上悄悄的开始了高温导线的生产,专门给电加热产品配套,这时的高温导线可以说是暴利!也正是这个产品成为引起新沟企业的第二次爆发。

当华海已经挖掘到第一大桶金后,新沟人开始知道了高温导线的利润,抵挡不住诱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上马高温导线,在生产高温导线的过程中,企业和销售员都发现可以顺带的生产销售常规的通用电缆进行销售。当新沟经济进入快车道时,原无为县的拆区并乡开始了,新沟、高沟、姚沟原来是三个乡,隶属于白茆区,拆掉白茆后,姚沟、新沟、高沟三乡合并,在这次合并中,新沟并没有因为经济的优势占据主动,三乡被合并成姚沟镇。传闻因为这次合并,使得穷的叮当响的姚沟镇一下有了钱,姚沟新街道就是那时候建起来的,对此新沟人感觉并不好,矛盾颇多。

实际上,后来也证明了这次合并是失败的,三个乡本来都是面积颇大的乡,合并后面积已经不亚于一般的县了,姚沟本身没有主导经济作为支撑,好景不长,很快的姚沟就被分开了。但这一次分开,新沟因为没有强力领导的推动,依然没有讨好。三沟被分成了两沟,就是现在的高沟镇和姚沟镇,姚沟还是原来的姚沟,新沟和高沟合并。和上次一样,和高沟的合并,快速的促进的高沟的发展,高沟的中心镇区龙庵街道也是在合并后建起来的,不过比上次好的是,新沟和高沟之间原来并不通畅的道路并修缮一新,也就是现在新沟和高沟之间的高新大道,后来县政府把高新大道一直延伸到了无为县城,终于此三沟才真正的和外部之间的骨干公路打通。当“三沟”的行政格局定格后,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三沟”的经济全面提速,带领无为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高沟镇成为全国百强镇。

无为市高沟镇因镇政府驻地原名“高沟乡”而得名,地处无为县东南部,濒临长江,无为大堤穿境而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耕地面积3.6万亩,劳动力2.7万人,是闻名遐迩的“电缆之乡”,也是“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火炬计划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基地”、“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

原无为县黄姑乡:现叫蜀山镇黄姑社区,皇姑古镇原名黄姑闸,也称黄姑寨,是无为千年古寨,地处无为市西南边境的蜀山镇,与庐江白湖镇相邻,距今至少有1100多年历史。古镇依水而建,始于唐末盛于明末衰于清初。1992年,无为撤区并乡,黄姑乡与建国乡、百胜乡一并并入现在的蜀山镇。

古黄姑的形成可以上溯到一千多年前,黄姑街是由寨演变成闸,最先从下泊山的渔村蟹子洼迁址而来的。处于长江与巢湖中间地带的古黄姑,是重要的水系和驿道中转方位,也自然成了物资集散、人员歇脚的好地方。到民国年间老街还是百物翔集,市声若潮、市场繁荣,客流往来源源不断,茶楼酒肆、笙箫歌舞,一应俱全。据《无为县志》记载,曾被“白湖”水道贯通的老街,吸引了庐州帮、青阳帮、太湖帮、徽州帮等多地人来此开设机米坊、织布坊、屠宰坊以及漕坊、当坊、酱坊、油坊、染坊等诸多行业,当地居民也纷纷开设茶馆、酒肆、栈房、饭店、木行、草行等。如此,近400家商铺占据一河两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人流熙熙攘攘。

谈到黄姑古镇,不能不说她具有传奇色彩的镇名由来。传说黄姑寨的名字,是当地人因纪念一名叫黄姑的非凡奇女子,在此扎寨并使原本荒凉的土地成为集镇,而给小镇取的名字。黄姑,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的侄女。黄姑年幼时非常聪明,喜欢读书,从小就开始攻读经史,对兵书尤为感兴趣,心中存有女儿家少有的大志。在史载唐末农民起义中,黄姑受黄巢起义的影响,和兄长黄浩一起参加了起义军的队伍,追随身为“冲天大将军”的叔父,并转战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等省,屡建奇功。后起义军失败,黄姑和她的兄长黄浩各率余部继续坚持战斗。黄姑在转战中,率千余将士由庐州(今合肥)横渡巢湖,抵达长江前沿巢湖水域的一个无名小山(现在称下泊山)北麓渔村蟹子洼,扎寨修整以图恢复。

据民间传说,起义部队纪律严明,驻兵下泊山期间,忙时带领群众开荒生产,植桑养蚕,汛期捕鱼,秋冬时山上狩猎;闲时练武以图扩军备战。由于千余将士长时间驻扎,加之这里历来是航行在巢湖里船舶避风停泊的地方,以及当地人民所需的生活品越来越多,一些商贾开始瞄准这一商机,先是用船贩运在水上贩卖,后在地面支起地摊,店铺随之应需而兴,渐成街道。其时一座巢湖古刹建成,后与新建的另外两座古刹,被人们统称为三庙中的上庙。不久,起义军应时而动,离开之后,人们因黄姑曾在这里扎寨,小镇也因她崛起,随把街道定名为“黄姑寨”,以资纪念。

黄姑率军进军鸠江(今芜湖)、建业(今南京),旋即失利,浪迹江湖一段时日,最后潜至昔日扎寨旧地,隐居在下泊山南麓,钟乳洞旁,结庐潜修。钟乳洞内,乳床倒挂,势若悬锋;乳石星罗棋布。但谁也不知黄姑在那生活了多长时间,当人们发现时,黄姑已老死在那里。当地人民于草庐旧址建三间祠宇,名姑神祠,四时享祭。

现在,在黄姑寨的老街,人们仍可以看到许多完好的古街道和祠堂。在一条较大的古街上,至今还有三四座宗氏祠堂建筑。祠堂,依然是青石和砖木结构。带有天井的四合院建筑,是其古建筑的主流。走在古寨的街上,除了一些新建的两层水泥钢筋小楼外,绝大部分,还是古老的气息,就连古寨的人也显得那样纯朴。当你走在古寨的街上时,古寨的人总是对你最先显出一种好奇感,随后发现你对古寨没有任何恶意,他们便会友善地对待你。

在街的西头,热气笼罩着一家做年糕的小作坊,有不少街上的居民扛着糯米排着队在那做年糕。在那里,还可以见到民间几近消失的弓弹棉絮手艺。这种弹棉絮的手艺,就像是一种艺术的表演,深藏在青石板铺就的古街上,使得这古寨更加纯朴而迷人。

现在,黄姑人期盼复兴古寨。提到黄姑古寨,黄姑人的眼中、言语中,都流露出一种自豪。他们细数古寨黄姑过去为:五里十三桥,三家澡塘,十八家茶馆,十六家屠宰坊,十二家豆腐店。一条天河,将古街纵向分为两半。沿天河分别建有三座庙宇,同时,将这三处作为进出古寨的通道,并依庙在河上建有三道闸口,设有三座活动的木板桥,每天定时架桥、抽桥,以防土匪进入古寨。这样的活动闸口,被镇上人称为“一步三关口”。这道天河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仍然存在,穿街而过,东接长江,西接白湖,约有5公里长。过去,黄姑由于水陆交通便利,市场非常繁荣,有小南京之称。街西头有一个专门停靠木排的码头,那里专卖木材;中间有一个停泊经营粮食农产品船舶的码头,古寨的生活必需品均来自那里,街东头有一个专停客船的码头。周围鹤毛、黄墩、坝镇、关河等乡镇的人都到这里进行买卖,甚至住在庐江的人也到这里来买卖。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老街,不论老街的大与小,繁华与衰落,它们都是这座城市历史的缩影,文化的沉淀。它们或许没有繁华高档的商场,却多了一些市井小民的烟火气息。老街,曾是热闹的乐园。那里有着川流不息的客源,人们不知疲倦,商贩的叫卖声,来客的喧闹声,总是持续整天。而今昔日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商户大多已大门紧闭,住在这里的也都是还没搬迁出去的老人。多年过后,这里是否会被拆迁,青砖黛瓦被高楼代替,时间也将历史的记忆抹去,曾经的老街也只能成为历史书上几千字的记载。如今的老街,依然用她最淳朴的方式迎接曾经光顾抑或没有光顾的来人,向来人娓娓述说着老街曾经有过的辉煌。岁月最是无情,时代也转身离开,老街也有他的宿命,新生到辉煌,破败到消失,也循天道,这里还有复兴的希望吗?

原无为县虹桥乡:现叫十里墩镇虹桥社区,属于无为市十里墩镇,天蓝水清,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与周边相邻地点主要有:虹桥村,杭祠,陈后,伍岗,赵家山头,陈家洼,朱垴,风南,宣垴,罗村,王家庄,祠山村等。1992年十里墩乡由原官镇乡、虹桥乡部分行政村合并而成。虹桥老集镇,建于明代,原石板街在1994年改建中拆除。相传街南建桥时,在架起桥梁那一刻,恰逄雨过天睛,空中显现彩霞万道,瑞气千条,并有彩虹呈现,故名虹桥。

十里墩镇位于无为市境之南,距县城5公里,是城郊最近的新型集镇之一。省道军二路贯穿境内,西河、花渡河水运常年通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通公路,虹桥为县城通向姚沟、凤凰颈等地必经之地。在日伪时期,由于县城、襄安和沿江集镇驻有日军,唯虹桥小街暂未受侵扰,所以商业比较繁荣。一时,商旅和肩挑小贩云集于此,曾有餐馆、旅栈十多家,称之“小香港”,距县城和襄安各10公里的塔桥,过去路人常在这里吃茶、就餐、歇脚,因此塔桥也有些名气。十里墩耕牛市场也十分出名,距今历史己逾百年,初为虹桥牛集,建于1912年。解放后由供销社经营,1982年由乡政府接管,市场占地8000多平方米,日交易量200多头,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耕牛交易市场之一。十里墩也是最早的劳务输出之乡。怀揣120元钱、初中毕业的何帮喜,1987年背着一把锯子和一把斧头只身独闯北京,他吃尽万般苦,遭受千般罪,终于获得成功。据《无为县志》2005年版记载:赵渡村女青年李立秀,曾在国务院原总理李鹏母亲那里当保姆五年,李鹏母亲、革命老人赵君涛视李立秀如家人,有人想利用李立秀这层关系办事,被其婉拒,显示出她作为农村青年的纯扑本色。

原无为县虹桥乡还是安徽发现最早的、最完整的出版文献的地方。1983年7月,在原无为县虹桥乡出土了一盒《胡府君曹夫人墓志铭》。铭文记载了墓主胡士宗这个未出家的佛门信徒,不见经传的布衣,先后于北宋元丰(1078-1086)中刻《金刚经》,崇宁元年(1102)刻《法华经》、《度人经》等3部道释经卷,计70余卷,印数分别为3000部、5000部。这块全文594字的石刻铭文现藏无为市图书馆,是安徽地区发现最早的、最完整的出版文献。

十里墩镇还有许多文化圣迹与民间传说。出南门九华街,过一字城前行至张家亭,分路口左侧道旁立有路碑:“路右到襄安,路左到虹桥。太平天国己未年、梁口。”太平军行军时所立。解放初,南京太平天国史馆来无为调查,始知该碑已成农户阶石,遂移回馆中收藏。

虹桥杭西村有个高墩,经文物部门调查考证,此墩为新石器时期古人类遗址。境内的江西桥,俗名“息气桥”,相传南乡李、王两户人家为墙基争议打官司,岂料官府“不见银子不挂弦”,稀里糊涂将二人毒打一顿。李、王两人在回家路上被河水挡住了,原来河上小木桥被山洪冲垮。老王说,这桥要是修了,会功德无量,老李连声称赞。二人遂把打官司要用的钱全部用来将小木桥修成石拱桥。息气桥的故事就被留传了下来,也让人明白了和谐的道理和珍贵。

地王阁原名延福寺,建于唐代,清咸丰十一年,因建南京天王府和修筑神塘河兵营,原太平军叛将程学启将地王阁拆毁。古地王阁,古木参天,江水拍岸。西眺塔山,有虎卧凤阁之势,乃五龙攥珠之地。据寺内乾隆四年禁伐林木碑记载,清初延福寺仍拥有寺僧达四房之众。因朝鲜金乔觉曾在此修行,故名地王阁。现此庙还与明代著名哲学家、州人吴庭翰有不解之缘,吴常徜徉于小南山,见庙宇清幽, 有穿云腾雾之境,遂将延福寺易为白云寺长达数十年。吴在诗中写道:“夜雨梵钟翻贝叶,春风石鼎试新茶。也知心地清如许,肯信人间鬓有华。”今地王阁钟声清悠,香烟缭绕,为无为四大名寺之一。

原无为县宝山乡:现叫泉塘镇宝山村,地处泉塘镇西北角,村域7.5平方公里,耕地3800亩,山林650亩,可养水面400余亩,现有960农户,3420人,20个村民小组,以水稻、席草、荸荠、河蟹养殖等为主。

宝山村与临河村、海桥村、钱井村、郭巨山村、长胜村、建国社区、得胜村、泉塘社区、金牛村、天成村、青龙村、中垄村、三益村、王垴村相邻。宝山村与周地点相邻的小村还有:小伍,缺口,宝山,宝山张,裴家村,大曹家,山后孙家,秦梅,杨岗村,五里长岗,钱家油坊,象山等。1992年2月,撤区并乡,蜀山区的泉塘乡、襄安区的得胜乡、开城区的宝山乡合并为泉塘乡;1994年12月,建国乡从蜀山镇划出,与泉塘乡划出的宝山乡合并成立建国乡;1997年12月,泉塘撤乡设镇;2004年4月,建国乡与泉塘镇合并为新泉塘镇。

原无为县宝山乡最出名的人文典故就是孝子郭巨的故事,但不知真假,有待人们考证。宋人·李昉等人合著的《太平广记》有一段“埋儿奉母”的故事,这段故事多次出现在其他文学典籍,比如东晋·干宝《搜神记》、元·郭居敬《二十四孝》。原文记载如下:晋朝时期,有个农民叫郭巨,一家四口(夫妻、母亲、儿子),家里极度贫寒。为此,老母亲经常吃少量的食物,来减少家里的开支。郭巨得知后,跟妻子商量说:家里贫穷不能供养老母亲,老母亲自己挨饿给孙子吃,要不把儿子埋掉。将来儿子可以再生,老母亲只有一个。郭巨的妻子虽然爱子心切,苦于家贫也只好答应。郭巨便找到一个没人看到的地方,挖出三尺深的坑,准备埋掉儿子。不料自己的孝心感动上天,赐予郭巨一斗黄金。“郭巨埋子”的故事,虽然以美好的结局收场,但神话传说不足以信,而且这样的传说在全国各地有多处。

原无为县吉祥乡:因境内曾有一吉祥寺,故命名吉祥乡,现叫襄安镇吉祥村,位于襄安镇东部,军二路贯吉祥村。吉祥村总户数有862户,总人口3268人,辖36个村民组,耕地面积2856亩。吉祥村与周林村、襄安社区、文思村、白鹤村、百子村、沈马村、三河村、金鸡村、马腰村、汪桥村、松院村、新生村等相邻。1992年撤区并乡,金鸡、吉祥、沈马三乡并入襄安镇。

原无为县吉祥乡最出名的,就是传说境内教子湾地下储存有大量石油,从我小时候就开始传了,一直传到今天。确有资料显示,无为市石油储量高达2亿吨以上。有读者好奇了,问既然无为石油储量这么大,国家为何不开采?笔者也无从回答这个问题,只能猜想:一是可能从全国来看,储量还不够大?二是开采石油会污染无为的环境?三是不是国家作为战略储备先储存着?最后就是储量根本就没有大家传说的那么多?

撤并乡镇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城镇化的必由之路。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积极开展撤并乡镇“活化工程”,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文旅特色小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助力乡镇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乡镇地区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引领乡镇发展。

故乡的那些路啊,留下我们从幼年到少年、青年的成长足迹,我们无数次俯首凝视、跳望,在她宽阔的怀抱里飞快的奔跑。直到有一天,我们离开了她的视线,走向远方,但那条条魂牵梦萦的乡间小道,尽管狭窄崎岖,可它有温度、有生命,一直静静守候着,时刻在欢迎我们游子归来!曾经熟悉的地名或将消失,无为市那些消失的乡镇,就是我们远逝的乡愁。

在此,我呼吁无为市相关部门在全市启动消失乡村文化记忆工程,让消失的乡村有痕迹,让乡村的发展历史不断档,让千千万万走向城市、胡马依风的人们对故乡的记忆有处安放、乡愁有处寄托,这也是我撰写此文的最终目的!

搜索更多有关“无为哪五个乡镇最穷 难忘无为市那些消失的乡镇”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