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当一个人熬过所有的苦就不再期待:宁愿一个人默默扛着也要

人气:136 ℃/2024-03-08 09:38:04

网上曾经流行一张名为《孤独等级表》的图,让无数独居青年看了嗤之以鼻:

一个人吃饭、看电影、唱KTV怎么了?多自由!本社恐巴不得一直不要有人来打扰我呢!

但是唯有亲身经历过一件事带来的脆弱之后,年轻人才会不好意思地承认,这件事一个人孤身在外的时候经历,确实挺难受的:

一个人生病。

01

“一生病,就想小时候的黄桃罐头”

虽说成年人一生病还动不动心灵脆弱,难免有些矫情。

可是这也情有可原:毕竟人往往只有在独立生活之后才会发现,曾经那些小病小灾之所以那么不算回事儿,其实不是自己多坚强,而是因为有总在默默照顾你的那个人啊。

比如,很多东北人在长大之后头疼脑热,都还会不由自主地想伸手管妈妈要一罐“神秘特效药”——

黄桃罐头。

因为东北小孩每次一生病,就会从家长那里获得吃黄桃罐头的“特权”。

那又痛苦又期待的心情,就像是又甜又清凉的黄桃一下肚,虽然嗓子还在刀割一般地疼,但感觉精神都清醒了一半。

这个事实在东北的普及度和难以解释的程度,堪比另一个未解之谜:为什么脸上磕了碰了要消肿时,妈妈总会拿个剥开的熟鸡蛋在上面滚来滚去?

经过全国网友的好奇讨论之后,大家最后发现了一件事——

其实每个人的家里,都逃不过长辈独家秘传的治病“土方”。

有些地方家里也会让孩子吃罐头,只不过是不同品种的水果;

川渝地区则是火锅当仁不让,毕竟这是全宇宙一切麻烦的灵丹妙药。

广东人的治病套餐就惨了点,不管是上火还是发烧,妈妈一定会给你凉茶和白粥标准两件套伺候,让广东小朋友幼小的心灵过早体会了人生的苦涩和惨淡。

当然,罐头什么的主要只是家人照顾小病号的一种玄学。

认真一分析会发现,这种习惯可能是因为在曾经经济还不这么发达的日子里,水果罐头是东北地区上门拜访时比较拿得出手的礼品。而且“桃”还谐音“逃”,有着逃离病灾的好寓意。

小孩生病时享受这份“特权”的效果,其实更像是在难受的时候获得了爸妈特殊关照的心理安慰。

而我们好像无论从小到大,都很习惯于依赖这份关照。

毕竟家里总有那么一个人,不是医生,胜似医生。所有不至于去医院的小毛病都靠ta解决,每个家庭成员都对ta格外依赖、又言听计从。

如果说罐头式照顾是心理上的玄学,那么这位非专业家庭医生每次出马的时候,都靠的是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本能的敏捷警惕。

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你可能还愣在原地不知所措,妈妈已经三下五除二把伤口处理好了。

生病的时候,爸爸仿佛一个没有感情的药品说明书,什么时候吃什么药、一次吃几片、家里哪个药要过期了……他都了如指掌。

“妈!我嗓子疼!”“爸!我手破了!”这样的大呼小叫,他们可能已经听到耳朵起茧子,却也听出了条件反射。

就像《请回答1988》的豹子女士一样,每当听到这些,他们嘴上虽然不饶人地埋怨你“都多少次了,怎么还是那么不小心”、“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却还是会第一时间赶到前线,从装满了宝贝的药箱里迅速找出对策。

嘴上可能在絮叨,脸上可能写满了嫌弃,可是藏在下面的还有本能的关心与担忧。

这才是年轻人最不愿意在外面一个人生病的根本:

离开家一个人生活之后,不是没有医院可去,也不是没有药可吃;

唯独少了的,是那份看得见的着急,和摸得着的体贴。

02

成熟的标志,

是“我也会照顾人了”

当然,在家人这种照顾中长大的人,极有可能是家里面对小病痛应急反应最差的人。

分不清哪种药是干吗的、贴个膏药都能把手指粘上……诸如此类“生活不能自理”的事虽然听上去很蠢,可是不少年轻人都得承认自己干过。

正是因为孩子如此让人放心不下,家人也总会想方设法延续他们的关切。

每次离家时,他们精心准备的药箱能让行李超重,从眼睛累了要滴什么眼药水到脚指甲发炎了要涂什么药应有尽有。

品类多到让人怀疑自己要是真的能把这些药全用上,那可能是病入膏肓了。

只有在他们的先见之明应验了的时候,年轻人才会由衷地佩服这生活经验太有用了:

我妈是神秘博士吗?怎么会提前预知到我会用到这药?

虽说独自生活在外,但是家人对彼此健康的关照并没有被距离切断。

苦于生活经验的匮乏使自己两眼一抹黑,上网一搜吓个半死,结果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我们还是不自觉地依赖于向家人求助,好像他们不管隔多远都依然是最值得信赖的家庭医生。

得了个脚气、痔疮又犯了、不小心落枕了……不管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的小毛病,都会成为家庭微信群中的一级重要话题。

但随着年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做子女的也渐渐明白,为什么出门在外有时生了病,宁愿一个人默默扛着也要“报喜不报忧”。

不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而是越长大越觉得,家人隔着电话传来的焦心和担忧是一种让人有点羞愧的提示:

不要总让人担心,也该学会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了。

在这种觉悟里,年轻人发现一种真正的成熟是自己接过了当年爸妈的衣钵,也变成了那个能用经验和关切照料别人的样子。

能把药放到过期好几年的粗心逐渐消失,自己已经学会了整理药箱,甚至还开始研究在家里备着更高级的急救箱;

曾经上学时痛经痛到在床上打滚的小姑娘,已经能在办公室安慰更年轻的妹妹,指点她应该挂什么科、吃什么药;

所谓“久病成医”,都是练出来的

曾经对流行病毫无概念,几年过后,在今年的疫情中也有了率先替家人准备口罩和消毒用品的警惕性。

特别是在拥有了自己家庭和孩子之后,当我们终于也成为一个成熟的、可以被依赖的家人,大概就是终于明白了那种迫切想帮关心的人消除病痛的心情,也正是因为这份牵挂而“无师自通”。

而这其中让人最深刻的体会其实是:原来“判断”才是最难学会的经验。

亲身经历了之后,才发现爸妈不是凭空就能对家里所有人的健康尽在掌握,在一次次“只能靠自己了”的突发情况里,被依赖的那个人其实永远在担心、纠结:

小孩能不能吃这个药?这儿磕破了成这样到底严不严重?这样包扎的方法对吗?

永远生怕自己了解的还不够多,做的还不够好。

在一次次的揪心和放下心后才突然明白,妈妈当年瞄一眼就能迅速帮你处理伤口的淡定和可靠,是经历过多少次的暗自担忧才换来的啊。

声明:文章源自 Vista看天下,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搜索更多有关“当一个人熬过所有的苦就不再期待:宁愿一个人默默扛着也要”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