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兵团兰州战友回忆在农建十一师六团的日子:兵团兰州战友回忆在农建十一师六团的日子

人气:497 ℃/2023-10-24 22:40:46

本文根据马正亮回忆整理,十一师六团即甘肃安西小宛农场。

马正亮,就读于兰州回中,1966届高中毕业,1968年12月由兰州前往安西农建十一师六团新六连,进入“屯垦戍边”的兵团行列。后调三连任文书、继而到兰州兵团服务站工作。1971年7月调离兵团到天水工厂当工人。

马正亮系兰州知青,作为去兵团的所有知青,大的感受都差不多,生活轨迹相近,但具体到每个人,生活、工作细节存在差异,这就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正是每个人展现出的特殊性,构成多彩丰富的世界。

马正亮的经历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他于1968年12月中旬到达安西,冬季在凌厉的寒风里,乘上了从兰州前往安西的火车,因响应国家的号召,面向农村,面向边疆,一行人奔赴农垦战线。

在车厢里人们还是欢声笑语,学校派出的高映斗老师陪送他们一块到安西。

在火车上他生平第一次抽了一支烟(但终没成瘾,以后再没抽过)。

在这之前,学校已公布了到农村插队的名单和小学教师名单,都没有他,剩下就是去农垦和工厂了。

他想,可能所谓站错了队的缘故吧,去工厂大概是轮不上了。于是,他就直接找到前来接兵的农垦老连长。在学校的大教室里,农垦的老连长向他介绍了有关情况,还讲明农建十一师是有工资的,而且高中的学生比初中工资还要高一些。

他当时想农建毕竟比插队要好一些,虽然比不上进工厂,当小教又不愿意,只有这样了,于是就主动报了名。

火车到达桥湾车站时已是半夜了。坐上团里派来接新战友的敞篷大卡车,同学们挤在没有棚布的卡车上,刺骨的寒风使人打起了冷战。到驻地时好多同学都快冻僵了,围着火炉烤好半天才恢复常态。

到了农六团后,他们从兰州来的知青被编为新兵六连,住在离团部大概2公里远的一片小树林里,房屋由马厩改建,极其简陋。

不久,1969年的元旦就到了,当时心情澎湃,禁不住作了一首小诗:

“茫茫碱土原,北风阵阵寒;

今日虽艰苦,双手建家园。”

梦想着干一番事业呢。

在马厩改建的大房屋里睡的是大通铺,烧火墙取暖。连队虽然伙食差,由于有工资,高中毕业生每月33.32元,初中毕业生29.75元,他们自称为2975部队。

每到星期天,他们都要尽可能到安西县城转转,感受一下人间烟火气。主要是到县城唯一的小饭店吃个肉菜或大肉面,改善一下伙食。

来到连队一个多月后,就遇到了春节,各班自己包饺子,在宿舍里的火炉上,用洗脸盆当锅下饺子吃。他们高中的学生年纪大些,还没感到什么,但初中的同学就不行了,许多初中同学都哭起来了,他们想家了。农建是军事化管理,请假可是不容易的,刚到的几个月正是冬天,劳动没有多重,主要就是学习了。

住在宿舍时,天气冷还算不了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上厕所。厕所在地面上,风很大,尤其是晚上上厕所,那可是冻得不一般。

到农建十一师半年后参加生产劳动。也就是1969年的7月15日,新兵连被解散了,把兰州知青分到了二营各个连队。同天津知青到了一块,开始正式参加生产劳动了。

7月下旬就进入了夏收时节,割麦子是件非常辛苦的体力活,一天下来可真累坏了,马正亮每天都是落在后面的。记得有一天太阳光很强,他正干着眼前一黑就倒下了,也倒没惊动什么人,休息了一会就起来再收割。

半个月后夏收结束了,连队举行了一次聚餐。女同志都到食堂去擀手工面,吃的是西红柿鸡蛋面,那个好吃呀!有十几年都忘不了那个香味道。

由于他们兰州来的新兵被分到各个老连队中,周围最多的是天津的知青,他们大都是文革前1964年、1965年被动员过来的城市青年学生,许多是初中或高中没毕业的待业青年,他们大多数家境并不是太好,有时候也互相聊天,印象中还记得的有这么一件事,是他在连队当文书时听说的。

讲到连指导员有一次收工回来往家走,因在思考一件事,所以对周边的事就没注意。在路上水渠边遇到的一位战士与他打招呼,他没回应,就直接回家了。没想到这个战士比较内向,家中可能也有历史问题,就这件事一直就想不开了。心中想是不是天津的家中出了什么事?是不是自己得罪了领导?这样整天在想这件事,最后得了神经病。

指导员得知后,也很惊讶,他根本没注意到这回事。可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的思想压力有多大!

1970年2月马正亮从连队调到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服务站,兵团服务站,其实就是一个招待所,在兰州火车站附近,也就是现在的农垦宾馆。

这次调动他没找人,但父亲托了人。因他去年底回家探亲,母亲在他返回安西后就病了,半夜时常惊醒叫他的名字。父亲单位的一位政治部主任就说,他认识农一师的姚知一政委,我写信帮忙说一下吧。于是他给姚知一写信讲了他家的情况,就一个孩子,母亲身体也不好。师里研究后就把他从安西调到兰州了。

从连队文书到招待所服务员,看起来身份降低了,但从安西那么偏远的地方,能回到兰州市工作,是很多人都不敢想的,所以当时也是很满足了。

但他也不会甘心一直当个服务员,心里在想什么时候大学招生了,也争取考个大学。

在服务站工作期间,学校的一些同学及连队战友来见面是常有的事,回中的领导周雅南校长也来过一次,是为她女儿的事来的,打听团场领导什么时间过来,好说一下女儿的事。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渠丕全老师也来过,是专门来他这里转转,聊聊天,让他倍感亲切。

回忆在兵团服务站的工作,也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就有那么一两件事,至今还有印象。

有一天从基层团场来了两个干部,带个女战士来服务站登记住宿,这个女战士是天津知青,也还比较精干,就是有些说话前言不搭后语。两个干部给我介绍说,“这个女战士可能有精神病,带她到兰州是作精神病鉴定的。因她出身不好,还在主席像下唱白毛女歌剧里的歌,什么‘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窝。’,在主席像下唱这样的歌词,那可要打成反革命的,判死刑都有可能。

那个年代出了不少冤案,不都是这样的吗。这个团场的领导还算不错,要给她作鉴定,是精神病就不追究了。

事后也不知怎么办了,但想,医院的医生也是不会落井下石的,无冤无仇没有那个必要。

在兵团服务站马正亮也就工作了一年多,到1971年7月就去天水工厂当工人了。因他父亲离休被安置到天水干休所,身边可随调一个子女,于是就把他从生产建设兵团调出来了。上山下乡到农垦战线工作了两年半,到此就结束了。

两年多的经历不算太长,但这段经历却铭刻在记忆中,终生难忘。

搜索更多有关“兵团兰州战友回忆在农建十一师六团的日子:兵团兰州战友回忆在农建十一师六团的日子”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