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兰花消灭蚧壳虫最简单的方法:养兰宜忌介壳虫防治及其他

人气:372 ℃/2024-03-12 23:20:07

兰花虫害中危害最大的是介壳虫、螨类红蜘蛛、蓟马,由于其身体微小不太显眼,一般要待到危害产生时才能发现,其繁殖速度快,喜群聚危害。其次是蚜虫、蛞蝓、蚯蚓、蚂蚁、线虫、蚱蜢、蝗虫等。

虫害发生时可使兰花叶片致残,在虫口量过多时可迅速地使兰花植株消亡,同时还会传播病毒。兰花虫害发生一般可以通过目测即可发现,只要选对药,用对剂量一般都能有效地控制。考虑篇幅限制故就危害较重的虫害在此篇文章中简要列出。

一、介壳虫危害防治

据资料介绍,介壳虫类在我国共有14科204属,约800种。

介壳虫,又称兰虱。常见的有兰蚧、条斑粉蚧、褐圆蚧、白轮介壳虫等。是一种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雌成虫介壳长形,腹部向两侧突出,黄色;雄虫介壳细长形,长约1毫米,白色,有深纵背、壳点淡黄褐色,伸出介壳一端。卵淡黄色,椭圆形,长约0.1毫米。初孵若虫卵圆形,黄褐色。该虫一年发生2至3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兰叶上越冬。翌年5月,产卵于雌成虫介壳内,初孵若虫爬出雌虫介壳,经短期爬行后,固着于兰花叶片主脉、叶缘等处吸汁为害,并逐渐形成介壳。8月出现第二代若虫,9、10月间发育成熟,羽化交尾。

介壳若虫

介壳若虫

介壳若虫

主要危害兰叶、甲壳、假鳞茎。若虫期似******状,在叶背和假球茎上孳生,成虫似盾牌一样的介质呈棕色吸附在叶片的正反面,成虫不吸食。繁殖很快。若虫危害兰花植株,它利用针状口器吸食兰叶和茎部的养分,使叶面呈现淡黄色痕迹。主要寄生于兰花叶上,叶背多于叶面,发生数量多时,在叶柄上和假鳞茎基部叶鞘上也有寄生。危害时分泌出大量的病菌。茎叶变成霉褐色,引起各种病症,光合作用受阻,使兰花长势减弱。该虫在发生初期数量少时,为害隐蔽不易发现。群集密度大,兰花叶片出现淡黄小斑及黄斑,后逐渐扩大,以致整片叶枯黄,失绿而脱落,甚至全株死亡。是兰花的重要害虫之一。

介壳虫危害的叶片

介壳虫危害的叶片

介壳虫危害的叶片

失去生命的介壳成虫残留状物质

在量少时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用毛刷、软牙刷、牙签等轻轻刷除或逐个挑除。在幼虫孵化期,用低毒高效农药喷杀,如生物制剂5.1%阿维甲氰可湿性粉剂速尽兑水2000-3000倍液,花康1号等,按说明7-10天喷雾1次。喷雾时,注意叶片正反两面、叶甲、茎、盆面均应喷湿。整个栽培环境都要喷到如场地和兰架及兰盆外部。棚室类栽培环境建议施药后关闭对外通风口1-2小时,同时开启内置循环风扇使药效得到熏蒸内吸杀灭效果。

速尽

兰花栽培环境通风是抑制介壳虫发生的关键。

二、红蜘蛛危害防治

红蜘蛛又称叶螨。它主要以成螨、幼螨、若螨群集于叶背,其体小,红褐色或橘黄色。以锐利的口针,吸取中片叶片中的营养,并引起植株水分等代谢平衡失调,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危害严重时叶片易折。

红蜘蛛的成虫体色差异较大,有桔红色、锈红色等。雌成虫近圆形,体两侧有黑色斑块;雄成虫体细长,前端近圆形,后方较尖,有4对足。红蜘蛛的幼虫初孵时无色,近圆形,有3对足。脱变1次成为若螨后,微红色圆形,体侧出现斑块,有4对足。普通红蜘蛛是以雌成虫、若虫寄主兰花甲壳和叶柄处、植料中越冬。第2年春天3-4月份开始活动。1年可发生20多代。5-10月天气旱、气温较高时,虫口密度迅速增加。红蜘蛛在温度较高和干燥的环境中,虫体繁殖迅速。

红蜘蛛若虫

红蜘蛛若虫

红蜘蛛若虫

红蜘蛛躲藏在叶片的焦尖处不容易被发现

修剪时将有灰白斑点的叶片摘除烧掉。药剂防治可选用生物制剂5.1%阿维甲氰可湿性粉剂速尽兑水2000-3000倍液、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等,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取得较好效果。

保持环境通风,使环境湿度在40%以上可抑制红蜘蛛繁殖。

三、蓟马危害防治

危害兰花较重的是稻蓟马。成虫:体长1-1.3毫米,雌性比雄性大些。体色初羽化为褐色,l-2天后转成深褐色至黑色。头部近方形,触角七节呈鞭状,第5节至第七节与体色同,其他各节为黄褐色。复眼黑色,两复眼间有3个单眼,呈三角形排列;前胸背板发达,后缘有鬃4根,翅2对紧贴体背,前翅较后翅大,缨毛细长,翅脉明显,上脉鬃7根不连续,端鬃3根,腹部锥形10节,雌的第8节至第9节腹节有锯齿状产卵。卵长约0.2毫米,微黄色,半透明,孵化后前眼部现红点。

稻蓟马一年四季皆可危害,成虫存活期为12-105天,平均60.2天。在生殖时,雌虫产卵时把产卵器插入兰花叶表皮下,散产于脉间的叶肉内,每昼夜产卵7-13粒。雌虫有明显的趋绿性,有60%的卵产于叶片上,用放大镜可以看到有针点大小的白点,如见叶片上有微小突出,是孵化的前期,到晚上7-9时即孵化出若虫,3-5分钟离开卵壳,在叶上爬行取食,若虫以2龄食量最大,3龄后停止取食而成前蛹期,4龄为蛹期,在气温20.8℃时,历期2-11天,即破蛹变为成虫。蓟马是以成虫越冬,在零下15℃至零下20℃低温可存活数天。

稻蓟马白描图

稻蓟马成虫

稻蓟马危害兰花花朵症状

危害症状是以成虫和一二龄老虫用口器刮破兰花嫩叶、嫩甲壳、花蕾的表皮从内层吸取汁液,使被害处出现白色小斑点。盛发期大量成虫、若虫集中嫩叶叶尖、甲尖、花苞尖吸食汁液,使嫩叶等卷叶枯黄而死。兰叶长大后,集中甲壳为害,使甲壳枯死。出花蕾时转入花梗叶甲为害,被害状与幼苗期相同。开花后转入花瓣内为害,致使花朵呈锈色状早衰早落,香味大减,甚至有些花箭未开花即枯死。

成虫白天多隐藏在兰花纵卷的叶尖内,早晨、傍晚、阴天爬出来在叶上活动,爬行迅速,能飞,能随气流扩散飞入其他兰株上继续为害。

防治方法用药可参考介壳虫防治。在开放式栽培环境下要定期喷药,预防蓟马外源侵入危害。在引进种苗一定要做到清洗消毒到位。

三、叶蝉

叶蝉学名:Cicadellidae,同翅目叶蝉科昆虫的通称。因多为害植物叶片而得名。全世界共有1万多种,中国已发现1000多种。

成虫:体长4.6-4.8毫米,外形似蝉。黄绿色或黄白色,可行走,跳跃。头部宽于前胸背板,复、眼大而斜置;喙甚长端部膨大而扁平,雄虫呈红色而雌虫呈黑褐色。小盾片大,呈三角形,基部赭黄色而端部乳白色,两基侧角区各有一黑色三角形斑纹,基部中央亦有一呈三角形或似方形的黑色斑纹,此斑纹的端部具2条约呈“八”字形的黑线纹,线纹外侧上方有一呈乳白色长形的斑块,其上具一似肾形小黑斑,小盾片端部乳白色,两侧各有一小黑点。前翅端前室3个,身体的腹面及足均为赭色。雄成虫阳茎侧突外缘无小刚毛。

卵:乳白色,长椭圆形,两头较细,顶端稍平,一侧平直,长1.0毫米,最宽处0.3毫米,顶部具一白色棉絮状毛束。

若虫:共五龄,第5龄体长5.1-5.4毫米,头宽1.6毫米,前胸背板宽1.4毫米;前胸背面具淡黄色纵中线,线的两侧各具一个淡黄色小点,中胸背面具呈倒“八”字的淡黄色线纹,翅芽达腹部第3节;第1腹节背面中央具横置的半圆形黑褐色斑,第2腹节背面中央具一横置的长方形黑褐色斑,第3、4腹节背面中央黄白色,两侧黑褐色,第5腹节背面前部黄白色,其余黑褐色,足的腿节、胫节中部及爪为黑褐色,其余为黄白色。常密生短细毛。

该科昆虫均以植物为食,很多种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如大青叶蝉、黑尾叶蝉、白翅叶蝉、小绿叶蝉、菱纹叶蝉等。有些种类还传播植物病毒病,如兰花病毒病、稻普通矮缩病、桑萎缩病、小麦红矮病等。通常以成虫或卵越冬。在温暖地区,冬季可见到各个虫期,而无真正的冬眠过程。越冬卵也产在寄主组织内。成虫蛰伏于兰花叶丛间、植料缝隙里,气温升高便活动。成虫和若虫均刺吸叶片汁液。叶片被害后出现淡白点,而后点连成片,直至全叶苍白枯死。也有的造成枯焦斑点和斑块,使叶片提前脱落。成、若虫均善走能跳,成虫且可飞动离迁。若虫取食倾向于原位不动,成虫性活跃,大多具有趋光习性。

喷施5.1%阿维,甲氰可湿性粉剂3000-3500倍、2.5%的************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90%*********原液800倍,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

叶蝉成虫

四、蚜虫危害防治

蚜虫主要为害嫩叶、芽、花蕾等幼嫩器官,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收大量液汁养分,以致引起植物体营养不良。

蚜虫一般1年中发生20至30代。它们常寄生于兰花植株上,完成交配后产卵,在叶柄及甲壳缝隙内越冬,在温室中全年可孤雌生殖。以成虫、若虫危害兰花的叶、芽及花苞等幼嫩器官,吸取大量液汁养分,致使植株营养不良。其排泄物为蜜露,会招致霉菌孳生,并诱发黑腐病和传染兰花病毒等。

蚜虫若虫

蚜虫成虫

在蚜虫为害季节,用生物制剂5.1%阿维甲氰可湿性粉剂速尽兑水2000-3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洗衣粉15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等喷杀,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3-4次即可。

在引进种苗一定要做到清洗消毒到位。栽培环境通风口可用密网封闭,防止长翅膀的成年蚜虫侵入。

五、蛞蝓、蚯蚓危害防治

1、蛞蝓又名蜒蚰、俗称鼻涕虫。

成虫体伸直时体长30-60mm,体宽4-6mm;内壳长4mm,宽2.3mm。长梭型,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2对,暗黑色,下边一对短,约1mm称前触角,有感觉作用;上边一对长约4mm称后触角,端部具眼。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贝壳,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同心圆线中心在外套膜后端偏右。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环绕。粘液无色。在右触角后方约2mm处为生殖孔。

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2-2.5mm,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幼虫初孵幼虫体长2-2.5mm,淡褐色;体形同成体。

蛞蝓

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7月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5、7月产卵,卵期16-17天,从孵化至成熟约55天。产卵期可长达160天。蛞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缝隙中,每隔1-2天产一次,约1-32粒,每处产卵10粒左右,平均产卵量为400余粒。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隐蔽处。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阴暗潮湿的环境易于大发生,当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院落式兰棚或大田兰棚多有蛞蝓出现,喜食兰花的幼嫩组织如叶芽、花芽。花苞一旦被其碰过那白色粘状分泌物就会污染其上,严重影响开放。被污染的幼嫩叶片生长将受影响。

晚上可以开灯捕捉,亦可诱杀。可用生石灰在水源边、兰室四周撒成封锁带;或撒施8%灭蜗灵或撒施用6%密达与细土拌成的毒土。

2、蜗牛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土壤湿度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喜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喜潮湿怕水淹。在潮湿的夜间,蜗牛的食欲活跃,但水淹可使蜗牛窒息。

自食生存性。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具有很强的忍耐性。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温度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

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在兰花上的危害症状和蛞蝓一样,防治方法一样。

3、不明软体虫

不明软体虫体形与大青虫一样大小,头上有两对眼睛,全身呈棕色,软体节节分明,尾部上首有一根尾刺上翘。不明软体虫与蛞蝓、蜗牛生活习性,危害症状近似,防治方法雷同故略。

蜗牛

蜗牛

软体虫

使用未经高温消毒的山泥种植兰花时有蚯蚓危害发生,蚯蚓在疏松山泥的同时也使兰根生长不适,另外蚯蚓在无食源的情况下会食味甘的兰根,造成兰花植株生长不良。蚯蚓所排出的粪便呈碱性易板结则不利于兰根生长。在翻盆时发现植料内生有蚯蚓活动,植料中必有种卵在内建议不用。

小面积栽培在浸盆驱逐效果差的时候可选用3%呋喃丹撒于盆面上,当每次浇水时呋喃丹则分解出有机磷,蚯蚓很快就被彻底药杀。呋喃丹属于高毒有机磷农药,残留期长可在植料内残留几年,除非在高温季节不易翻盆换植料,否则慎用。

六、蚂蚁、线虫危害防治

兰根带微甘味,易招蚂蚁。院落式兰棚或大田兰棚易发生蚁害。使用未经高温消毒的山泥种植兰花时有蚂蚁危害发生。小面积种植的可选择浸盆法来驱除蚂蚁。使用“灭蚁清”撒在蚂蚁经常出入的地方。蚂蚁碰到就会去吃,但不会马上死,吃了药的蚂蚁,回到蚁窝时,会相互传染兵蚁和蚁后。一两天后,整个蚂蚁家族就覆灭。

蚂蚁

线虫又称蠕虫,大多寄生生活,其中不少也寄生于兰花叶片、芽、花、根等部位。喜潮湿环境,常在高温多雨季节为害,在土壤中或植株上越冬。己知为害花卉的线虫有数十种,如危害兰花的有剑形线虫和根结线虫、瑞氏滑刃线虫等。

线虫寄生于叶片,会使兰花叶片出现黄色或褐色斑块,引起坏死、枯萎,从而使整个兰花植株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寄生于花芽,使其干枯或不能成蕾。寄生于根部,使根出现串珠状结节或小瘤,瘤中白色圆形粒状物就是雌雄线虫虫体和它们的卵。此病最终会引起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叶形变小,叶色发黄,叶数减少,植株矮小衰弱,严重时会全株死亡。

防治线虫首先要清除病原,清除并烧毁病株。植料用杀线虫专用药“沃尔沃”处理植料或根施能有效地消灭线虫。

线虫

线虫

七、蚱蜢、蝗虫、螽斯危害防治

1、 蚱蜢

蚱蜢属于直翅目中蝗虫目,特征:通常为绿色、 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犟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别。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等。

蚱蜢若虫

交尾后的雌蚱蜢把产卵管插入10cm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在24℃左右,蚱蜢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 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若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 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形态及生活习性:蚱蜢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蚱蜢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

蚱蜢成虫

2、 蝗虫

蝗科(Acrididae)昆虫。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栖息在各种场所,在热带森林低洼地、半乾旱区和草原最多。头部触角、触须、腹部的尾须以及腿上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触觉。味觉器在口内,触角上有嗅觉器。第一腹节的两侧或前足胫节的基部有鼓膜司听觉。复眼司视觉,单眼感光。草食性,少数种是作物的重要害虫。后足腿节粗壮,适于跳跃。雄虫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节的音锉摩擦前翅的隆起脉而发音。有的种类飞行时也能发音。有的栖所特异,如南美的Marellia remipes在漂浮植物上度过大半生,能游泳,产卵於水生植物上。蝗虫一般大型,某些种类(如南美的巴西排点褐蝗〔Tropidacris latriellei〕)长度超过11公分。天敌有鸟、蛙和蛇。

蝗虫若虫

特征:通常为绿色、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别。蝗虫的头部除有触角外,还有一对复眼,这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同时,还有3个单眼,仅能够感光。头部下方有一个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上颚(1对)、舌(1片)、下颚(1对)、下唇(1片)组成的。它的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因此这种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在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就是气门。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细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花蝗虫成虫

花蝗虫成虫

花蝗虫成虫

褐色蝗虫成虫

褐色蝗虫成虫

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等。

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它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著。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可见,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蝗虫在我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世代。

在24℃左右,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匍匐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形态及生活习性: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蝗虫善飞善跳,头部的一对触角是嗅觉和触觉合一的器官。它的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带齿的发达大颚,能咬断植物的茎叶。它后足强大,跳跃时主要依靠后足。蝗虫飞翔时,后翅起主要作用,静止时前翅覆盖在后翅上保护作用。雌虫的腹部末端有坚强的“产卵器”,能插入土中产卵,蝗虫产卵场所大都是湿润的河岸、湖滨及山麓和田埂。每30-60个卵成一块。从卵中孵出而未成熟的蝗虫叫“蝻”,需蜕5次皮才能发育为成虫。雨过天晴,可促使虫卵大量孵化。蝗虫还具有惊人的飞翔能力,可连续飞行1-3天。蝗虫飞过时,群蝗振翅的声音响得惊人,就像海洋中的暴风呼啸。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

3、 螽斯

螽斯科(Tettigoniidae) 昆虫。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中的1科。蝈蝈学名螽斯。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或褐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食性杂;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看稍仔细便可以发觉,它们的身甲远不比蝗虫那样坚硬,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螽斯的叫声具有金属的感觉,比蟋蟀的更响亮、尖锐而更加刺耳。有的可以传一两百米远,螽斯的个头与鸣声也不尽相同,体型亦有差异,有瘦长的纺织娘,也有短胖的蝈蝈。体躯纵扁或近圆柱状。触角30节以上,丝状,比体长。翅的变异较大,发达、缩短或消失。在有翅种类中,雄性发音器位于左前翅之臀域,常略呈圆形,周围以弯曲而发达的翅脉,中横贯粗脉作为音源;右前翅基部为光滑而透明的鼓膜,当二翅相互摩擦时而共鸣发音。前足胫节基部两侧具有开口式或闭口式的听器。后足腿节十分发达。跗节4节。产卵器十分发达,呈剑状或镰刀状。

螽斯世界已知约1万多种,中国现在仅知200多种,估计约有500种以上,其中纺织娘为人所熟知。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但多数种类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螽斯绿色成虫

螽斯绿色成虫

螽斯褐色成虫

螽斯啃食叶片创口

主要栖息于丛林、草间,亦有少数种类栖息于穴内、树洞及石下等环境中。多数种类产卵于植物茎干内、裂缝中或茎叶的表面上,亦有少数种类产卵于土中。食性复杂:有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等多种类型。植食性种类多对农林牧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肉食性种类除在柞蚕区内可对养蚕业造成一定的危害外,而在其他地区则可作为害虫的天敌加以利用。螽斯属于渐变态,一个世代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虫态,多数种类以卵越冬。

蚱蜢、蝗虫、螽斯一般都在兰花大田或大棚栽培环境危害,药剂防治应掌握蝗虫在3龄以前。用万灵杀1000-1500倍液。速尽3000-3500倍液进行喷雾。75%************乳油喷雾,每亩用75克。45%************乳油喷雾,每亩用75-100克。20%敌马合剂,每亩用100克或1.5%林丹粉剂,每亩用1.5~2千克喷粉。

七、虫害综合预防宜忌

兰花虫害防治一般选用广谱性药一药多杀既节省工时又经济。像红蜘蛛、蛞蝓、蚯蚓、蚂蚁非专用药不可治的,只能专门用药。蚱蜢、蝗虫、螽斯小面积受害可以捕杀,大面积受害可以通过综合防治有效杀灭故不单独列出。

宜:

1、宜植料消毒清虫源。

2、宜种苗消毒绝后患。

3、宜综合防治。

4、宜使用高效生物药剂防治。

4、宜搞好栽培环境卫生,减少虫害发生。

忌:

1、 忌栽培环境闷湿、干燥。

2、 忌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作者:淡淡

本文系原创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盗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搜索更多有关“兰花消灭蚧壳虫最简单的方法:养兰宜忌介壳虫防治及其他”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