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老人脑卒中植物人放弃治疗 持续心悸1小时35岁小伙竟成

人气:449 ℃/2024-03-23 23:57:35

年纪轻轻,也不能大意……

今天的故事,要从一个真实的病例说起。

小王今年才35岁,但他已经不能说话、不能活动肢体,呈现一个“植物人”的状态。

他在30岁时体检发现了预激综合征,虽然偶尔有心悸,但能够忍受,便没有在意。

结果1个月前,小王突然发生严重心悸,持续1个多小时也未能缓解。而后又出现了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的情况,家人随即呼叫了120,并从嘴里给小王塞了些速效救心丸,但并没有做心肺复苏(CPR)。

>

40分钟后急救车赶到,立即对小王进行了心外按压和电除颤,虽然小王的心率由室颤恢复到了窦性心律,但却一直都没有醒过来。

而这次之所以到我们医院就诊,是因为在当地医院准备对小王进行高压氧舱治疗时发现,他的心电图呈现为预激综合征,需要进行射频消融,等预激消失后才能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预激综合征除了心悸,竟还险些导致了猝死?

35岁小伙险猝死,原因为何?

让我们一切揭晓狂舞心脏背后的秘密——房颤伴预激前传。

什么是预激?

当心电图上出现delta波、QRS波增宽、继发性ST段改变的一系列变化,通常会被诊断为发生了预激综合征(图1)。

图1:QRS波增宽、PR间期缩短、提前出现delta波,继发性ST-T改变,构成了预激综合征

存在预激综合征,意味着心房和心室之间除了房室结这个唯一的连接外,还存在一条异常的通路,称之为旁道(图2)。

预激所有的问题,也都来源于这个“本不该存在”的旁道。

图2:预激代表着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除了房室结(蓝色箭头)外,还存在旁道(红色箭头)

我们把房室结叫做房室之间传导的正道,正道和旁道,有何不同?

首先,正道房室结,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递减传导,即是说当心率增快时,房室结的传导时间延长,这样就可以在心房率较快时,使得部分心房波被拒绝传入心室,避免使得心室率过快。

而旁道则不同,毫无“操守”——其不应期短,且不具有递减传导的特性,对于心房的激动,来者不拒,都会1:1地下传至心室。

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当心房率过快时,心室率也相应增快。心室丧失了房室结这个闸门的保护,随时可能变成脱缰的野马,狂奔之后,很可能坠入万丈悬崖。

预激引起的问题,最直接的为心动过速。说到预激相关的心动过速,可以分成两类:

(1)折返性心动过速:既然存在房室旁道,加上房室结希氏束这条正道,两者就有可能在机缘巧合下形成折返,折返一旦形成,折返不停,心动过速不止,这是预激导致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机制,也叫做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这个折返环,可以按照房室结-希氏束前传,旁道逆传的顺序进行,心电图表现为窄QRS波心动过速,我们叫做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图3A);也可以按照旁道前传,房室结逆传的顺序进行,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我们叫做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图3B)。

图3: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为房室结前传,旁道逆传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一类为旁道前传,房室结逆传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导致反复突发突止的心悸的罪魁祸首,患者很难受,但通常不致命。

(2)非折返性心动过速:由于旁道的存在,绕过了房室结这个天然的屏障,导致心房的激动,无论多快,几乎都能传递到心室,普通的窦律还好,如果是房扑和房颤,极快的心房率沿旁道下传心室,会导致极快的心室率(图4),患者心悸明显,血压下降,甚至黑曚、晕厥。

严重者可诱发室颤,进而导致猝死。

图4:存在旁道时,如发生房颤,可出现房颤沿旁道前传,此时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RR间期绝对不齐。

非折返性心动过速,不但关乎症状,还有生死。

而小王就是这个情况,发生了房颤、300多次的心房率大部分传递到了心室,导致心室率极快,继而诱发了室颤。室颤后没能及时胸外按压、也没能及时除颤,导致大脑缺血缺氧时间过长,成了植物人。

多希望他早些知道房颤伴预激前传的危害,及时通过射频消融根除掉旁道,没有了旁道,就不会有后面的这些悲剧了……

参考文献:

1. 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2. Etheridge SP, Escudero CA, Blaufox AD, et al. Life-threatening event risk in children with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a multicenter international study. JACC Clin Electrophysiol 2018;4:433-444.

3. Gemma LW, Steinberg LA, Prystowsky EN, et al. Development of rapid preexcited ventricular response to atrial fibrillation in a patient with intermit- tent preexcitation.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13;24:347-350.

4. Boriani G, Biffi M, Frabetti L, et al.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after intravenous amiodarone in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m Heart J . 1996;131:1214-1216. .

5. Schu tzenberger W, Leisch F, Gmeiner R. Enhanced accessory pathway conduction following intravenous amiodarone in atrial fibrillation. A case report. Int J. Cardiol 1987;16:93-95.

6. Simonian SM, Lotfipour S, Wall C, Langdorf MI. Challenging the superiority of amiodarone for rate control in Wolff-Parkinson-Whit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Intern Emerg Med 2010;5:421-426.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何金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搜索更多有关“老人脑卒中植物人放弃治疗 持续心悸1小时35岁小伙竟成”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