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服丧期间有什么讲究?服散

人气:343 ℃/2023-10-30 23:48:25

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东晋才女谢道韫的巧思才情走进了无数人的心中。我们也得以管中窥豹见得《世说新语》是不同于正史的闲情故事,名士风流。而在这部“名士底教科书”的德行雅量,品藻容止背后,晋人对服药的痴迷或许是这惊才绝艳,不可一世时代的黑暗脚注。

后人甚至多以清代的******之风来与此对比,认为这种药食毒品即是亡国之音。五石散究竟是不是一种毒品?乃是学界公案。而我们今天想探讨的是——在这种奇怪癖好盛行的背后,隐藏着晋人怎样的面具?

1.吃药的祖师爷——何晏

五十散的雏形源自于东汉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中已经得见。而何晏对张仲景的药方进行了改进和调整,为己所用。并且在他之后,吃药之风开始滥觞起来。故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文中将和何晏尊称为“吃药的祖师爷”和“空谈的祖师爷”。

《三国志》载: “(何)晏尚主,又好色……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何燕好色,而且颇为自恋。而五石散恰恰有补身壮阳,美容增白的功效,这恰恰符合何晏的要求。

那么这也就是何晏开始吃药的初衷吧,当他耽于情色,忙于享乐,而导致体虚乏力,他便想着求药,从古书上看了这方子,加以调整,作用于自己身上,觉得颇有疗效,便常以为之。那么其他人为什么要模仿何晏去吃药呢?

我想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名人效应。何晏是当时名士,有学问,善言谈。《世说新语·文学篇》引《魏氏春秋》日:“晏少有异オ,善谈《易》、《老》。而其出生也颇有来头,是汉末豪门大族,朝廷显要何进的孙子。何晏显赫的身世决定了他无论做什么都会被受人的关注,而其又善于清谈,姿容甚美,更容易让人相信他所说的。

他还推广给了王弼、夏侯玄两人,这两人也是当时名士。所谓“三人成虎”,即使服用五石散有着极强的副作用,一不留神便会浑身发热而死,但有了他们三人带头,当时的贵族名士们都趋之若鹜。

2.西晋时期好五石散的原因

一个人的行为发展成全阶级,乃至全民性的行为,光靠“名人效应“还远远不够,全社会风尚的背后必然会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时代背景。

其一、魏晋时期动荡黑暗的社会背景

三国时期的各路豪杰形成诡谲波澜的局势,那种动荡感和不安感深深刻进了晋人的血液里,礼崩乐坏,传统儒家所提倡的秩序和和谐显然已经不复存在。主动地标榜自我的名士们都很难得到善终。嵇康因为“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而落得广陵散绝矣的下场。曾经放荡不羁的阮籍得以靠出言玄远而安享晚年。

有名节清醒的人都已死去,而活着的人只能痛饮狂饮,借此来麻痹自己。服用五石散后,后出现感官增强、精神兴奋、************的感觉,产生类似吸毒的快感。古人并不知晓这种快感其实是中毒的表现,错把服散后的体验当作成仙的前兆。对于在黑暗时代里,说错一句话就会引来杀身之祸的晋人,这种暂时的放纵,一时的愉悦足以令他们迷恋不已。

其二、五石散实际功效

五石散实际功效可概括为治病,延年益寿和美容三点。下面容我来一一展开。

目前学界基本认同五石散由赤石脂、白石英、紫石英、石硫黄、钟乳五石所制。最初人们用它来治疗中风和伤寒,据说其中三石具有镇心、定惊、平喘的功效。而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千金翼方》中说:“更生散,治男子女人宿疾虚羸、胸肋递满、手足烦热、四肢不仁、饮食损少、身体疾病、年寒乍热,极者著床四、五十年,服众药不瘥。此治万病,无不愈者"

进一步证实了五石散能治病。受道教炼丹养生思想的影响,古人相信石药胜于草、木药,认为于草、木可腐,而金石形质长久不变,认为以服腐物而求不腐当然是不可能的。

而在治病健体之上,五石散渐渐地被人们给予了延年益寿,养生成仙的神奇功效。《神农本草经》就把五石散中的白石英、紫石英、石钟乳、赤石脂列为上品之药。《抱朴子内篇·仙药》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

嵇康《养生论》也充满了对延年益寿的企望:“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虽然服食也有危险,但现实中因服散而死者较少,并都可视为服法失当。

不管怎样,至少服食后,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现象,如胃口好,精神爽,面色好。精神健旺了,面色红润了,他们认为人的青春回来了,寿命肯定会延长。

另外,西晋选拔人才看中门第,采用九品中正制度进行选拔。在门第之上,个人能力也不可或缺。《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专门来品评当时名士,鉴别流品。但根据后世流传的风流佳话,晋人对于容貌的看重可谓人尽皆知。当时男子普遍涂脂抹粉、熏香剃面、褒衣薄带。而五石散有美容的功效,服用后可段时间使人容光焕发,光彩照人,身姿也轻盈卓绝。

其三、名人效应的带动

前面我们提到何晏作为“吃药的祖师爷“是如何将这种风气带动开来的,而名人效应无疑也是服散风气盛行的强大推手。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而不仅仅是文学脱离了经史子集的束缚,人的自我意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动荡不安的时代里,那些宽袍白衣,潇洒不羁的美少年们不仅是所有人心中最好的安慰剂,也给所有人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纵使无法改变这个时代,但人依然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嵇康、王羲之、谢道韫等名人服散,将五石散进一步变成了贵族阶级,精英文化的象征,故贵胄子弟多效仿,平民多仰望。名人效应总是会给人一种错觉——我干了和名人一样的事情,用了一样的东西,我也会成为名人。

3.服散成风的背后

对于魏晋文化和史料来说,五石散总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在今天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服毒”行为,让人联想到18世纪时,欧洲人对肺结核的崇拜,和梅毒在西方漫长的传播史,以及梅毒对于天才创作者的影响。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指出:“《世说新语》时代尤沉醉于人物的容貌、器识、肉体与精神的美”。我认为在服散成风的背后便是晋人形神兼备的审美观,和在此之上对个体的一种超越。

五石散有美容的功效,而且服用后有************之感。这切合晋人身心合一的共同审美标准。服散就和饮酒一样,无论是外在还是精神,都会变得放纵和超脱。从而在“放纵”中实现一种哪怕是短暂的精神“超越”,体现出身体美在外形、方式与内在追求上形成的一种张力之美。

而服散后若不及时“行散”则会丧命,这恐怕也是五石散最大的毒副作用。“行散”的具体步骤可分为浴冷水、食冷饭、饮热酒,也叫做“散发”,但经常还需着薄衣散步,故名“行散”。着薄衣,更能凸显身体线条;着宽衣,则需要骨相好的人才能撑的起来。

食冷饭、浴冷水却偏偏需要饮用热酒,暖酒入场,醉意入四肢百骸,再“行散至城东”。如此一来,所有的风雅都成为了可能,仿佛行走于天地之间,物我和一,绰约若仙子,凌然若神人。

4.总结

自汉室倾颓后,中国迎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大动荡。然而这一时期,各路豪杰兴起,杀伐不断。政治的黑暗反而催生了人们对文学和美学的追求,才子遍地,名士辈出。人们行为放旷,饮酒、服药、敷粉、着奇服、裸身,以求从对身体的修饰中得到对精神的安置,在个体存在中达到永恒生命的不朽。

或许,服药、饮酒和清谈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促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哲学的繁荣。而服用五石散,是飞蛾扑火般对于超越肉体的追寻,是出于将自我倒悬于无法改变的时代洪流的悲剧感,也拉开了思想激烈碰撞的序幕。民族融合,佛教的兴起就在这之后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历史终将迎来的大唐盛世。

然而站在千百年后,我们必须说,如果没有那个枭雄之间的激烈碰撞,名士之间的酣畅淋漓,没有精神和肉体磨合的剧烈痛苦,没有不惜服散而死也要追寻的自我放逐。那也不可能有长安的万国之都的气象,海乃百川的自信,唐人雍容气度背后的眼泪,三百年前晋人已经为他们流了。而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寻找那份气魄和包容呢?

搜索更多有关“服丧期间有什么讲究?服散”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