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如何预防小儿常见疾病科普?专家指导小儿疾病产生的原因

人气:250 ℃/2023-10-16 07:31:39

1.28日晚上八点袋鼠跳跳诚邀李大夫(中医小儿调理已经有十多年)分享他在工作中常碰到关于孩子疾病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大家讲一下孩子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生病时的注意事项还有小儿疾病产生的原因、调理及预防

01 孩子生理的特点?

小儿出生后,始终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年龄越小,发育越快。小儿的生理机能发育不完善,五脏六腑全而不壮。需要成年以后,才能发育成熟。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孩子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小儿生后肺脏娇嫩,呼吸不均匀、频率比较快,容易感冒、咳喘。孩子脾胃的生理功能还不是很健壮,在喂养过程中一旦家长给的过量,就会造成积食,就会引发更多的疾病。如(腹痛、呕吐、便秘、消化不良、腹泻等)

2孩子疾病的特点

孩子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以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于康复。

孩子生病后传变迅速主要表现在:寒热虚实等病性的迅速转化。演变与夹杂比成人突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如小儿外感风寒易于化热,发病后传变入里,由感冒发展为肺炎咳喘。小儿疾病还会迅速扩大与传变,如:感冒影响脾胃功能,引起积食、腹胀、便秘或腹泻。

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很少有陈年旧疾,又不受七情六欲的影响,所以小儿疾病较成人易于康复。

病因方面主要表现为先天因素、外感因素、食伤因素居多。小儿外感病证多见。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当六气太过或不及时,或者非其时而有其气,便成为导致人体患病的原因,称为六淫。如冬天天气该冷不冷,就会造成很多人感冒,咳嗽,医院人满为患。

孩子脾胃功能较弱,饮食没有节制。家长常有喂养不当,孩子不吃就追着喂。吃的食物不合适,吃的过多,饮食营养不均衡,如过寒伤阳、过热伤阴、过辛伤肺、甘腻伤脾等均可引发疾病。如造成:呕吐、积滞、厌食、泄泻、哮喘、湿疹等病证。

3饮食调养

小儿脾胃功能较弱,食物品种要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荤素搭配。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肉类,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

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3餐,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正餐间可适当给予2-3次奶类、水果的加餐。吃饭要定时定量有规律,不挑食不偏食。零食的添加应当以坚果、水果、乳制品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

数量和时机不要影响到孩子主餐的食欲。适当控制糖类、碳酸饮料等含糖量高的食物。注意培养孩子集中精力进食的良好习惯,不但要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还要防止吃的过多造成积食导致生病。孩子吃东西不知道节制,所以家长一定要控制。

穿不要过暖,食不要过饱。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穿衣保暖要注意背暖,肚暖,脚暖、头却要凉。寒从脚底生,很多孩子喜欢光脚在家里跑,时间长了身体虚寒却找不到原因。家长要注意这点! 中医讲头是诸阳之会,也就是六条阳经全走头上过,所以头是最不怕冷的。如果头上捂多了孩子就会上火了。但是一岁半内的孩子囟门(指婴幼儿颅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没闭合全时,头上要护着点避免着凉感冒。

4常用的疾病辨别方法

其实在孩子的保健当中,最重要就是要保护脾胃,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要保证孩子的消化好,怎么判断孩子的消化状态好与不好呢?

首先看睡眠,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孩子翻来复去睡不踏实,那肠胃肯定是有不舒服。我们还可以经常闻一下孩子的口气,如果早上起来口气不是太大,那就证明消化状态还是不错的,如果嘴巴里闻着酸酸的,或者口气很臭,那就证明消化状态不好。

其次看舌苔,孩子正常的舌头就是淡红色,舌苔薄白,薄薄的一层若有若无的,如果舌头伸出来覆盖了一些东西,白色、黄色或者很厚。很明显的这样的情况那就证明你的孩子消化不好了。有很多家长看病时,老是说孩子胃口不好,其实舌苔那么厚,积食很重了胃口能好吗?

最后就是观察孩子的大便,看大便的性质,大便的次数,大便的时间。正常的大便是黄色如香蕉样,如果大便发粘腻或不成形就是消化不好了。

孩子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和肠胃疾病。如果家长能学会分辨寒、热、积三种常见的病因,就能保证在孩子生病的过程不慌张,少出错。

如何分辨寒、热、积三种病因呢?首先家长可以从舌苔来看,舌苔白,像刚喝过牛奶一样,这个多为寒症。如果感冒多为风寒感冒,症状为清鼻涕咽不红不疼、或发烧怕冷无汗孩子有着凉史。

舌苔黄,舌头红多为热症。孩子扁桃体肿大疼痛,水和饭难以下咽,发烧怕风、有汗,鼻塞流浊涕或黄鼻涕多为风热感冒。

舌苔厚,上面像一层厚厚的垢。这多为脾胃问题,如消化不良、积食等。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感冒了那就不能单治感冒问题了,一定要把脾胃问题一块调理孩子才能恢复的更快。

5生病时的注意事项

孩子生病了家长不要过于紧张,一紧张就会病急乱投医。要试着分析孩子的病因,是着凉了?上火了?吃不对了?小便黄吗?大便正常吗?把这些都记下看大夫时能够更全面的提供信息来帮助大夫判断更为准确。生病期间要注意忌口,饮食宜清淡好消化。生病时脾胃功能会变弱,这个时候如果给孩子吃一些肉、蛋、奶、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会增加脾胃负担,加重病情。

孩子发烧是家长最为担心的事情,如果孩子发烧了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有时孩子虽然高烧但是精神很好,这一般都没有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38.5以下是不用吃退烧药的。39度以上要注意防止孩子高热惊厥。可以口服退烧药或配合物理降温。

家长随便给孩子服用消炎药,会造成孩子肠道菌群紊乱、刺激肠胃,所以一定要遵医嘱。慎用消炎药和激素类药物。

6对咳嗽的错误认识

咳嗽是孩子疾病当中最为麻烦的,病情容易耽误,俗话说咳嗽无正方,所以也是家长最容易犯错误的。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动作。是为了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排出。如果盲目止咳造成很多痰排不出去,很有可能会造更严重的问题。不是所有的咳嗽都需要用消炎药,要慎用川贝类的药物。川贝适用于老年或肺气虚弱的久咳病人,不适合外感初起的咳嗽,中医认为:见咳莫止咳,只要把痰去了,或把肺气宣开了,咳嗽自止。

咳嗽期间饮食要清淡,忌食油腻、肉、糖、巧克力、凉的水果、凉菜和饮料。

6通过三个案例分析说明:常见病的辨别与调理方法

病例分析:发烧的案例,这是个四岁孩子,平时体质不错,挺壮实的男孩子。周日家长带着吃了很多肉,晚上着点凉于是孩子就发烧了,高烧一夜未退。第二天到店里时发烧39度左右,怕冷无汗,有清鼻涕,大便干伴咳嗽。舌苔白、厚。嗓子红扁桃体肿。

诊断为风寒夹积,积食为内因, 风寒为外因所有病症比较剧烈。手法调理后又在大椎穴拔罐,当时汗出热退了些。嘱咐回家用白萝卜葱白煮水喝,第二天烧退咳减轻。这个病例就是现在比较常见的现象,很多时候吃太多肉后孩子很快会上火,体内的平衡被打破。外界有点风吹草动就极易诱发孩子生病。

病例分析:呕吐腹痛,这个孩子体质较差,脾胃运化功能较弱。调理后食欲增加,有几天胃口不错吃的有点多,家长没控制住。结果有天爆发了,呕吐伴随腹痛,来时已经病了两天,期间吐了几次,精神差、没食欲。舌苔黄、厚腻。诊断为伤食吐,调理后下午精神恢复,能吃饭了。这个孩子就是平时候脾胃较弱,消化差,食欲增加后家长没控制住造成的疾病。

病例分析:咳嗽,孩子着凉后引发咳嗽。来诊时舌苔白厚,咳嗽不剧烈。诊断风寒夹积,嘱其家长要忌口,家长没在意。当天又给孩子吃了肉和安鹑蛋,第二天病情加重。调理一周后才痊愈。通过这几个小病例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只要生病就会牵扯到脾胃问题,而且疾病治愈后,往往是脾胃调理最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会忽视,认为病已经好了,却不知道孩子脾胃没有完全恢复,盲目的滋补为下次生病埋下隐患。

8小儿脾胃虚弱的调理手法与注意事项

小儿保健推拿,对开发儿童智力,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有很好的效果。手法简便易学,安全可靠,作用显著。

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均需脾胃化生的气血供应。而孩子脾胃功能较弱,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物质多,脾胃负荷相对过大。因此脾胃保健推拿是保护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方法,送给大家。

(1)手法:补脾、揉板门、运八卦、摩腹各5分钟。揉足三里100次,捏脊3-5遍。

(2)保健作用:健脾和胃,增进食欲,增加胃肠蠕动,缓解便秘,增强体质。

(3)保健范围:脾胃虚弱,食欲不佳,积食,便秘等。

注意事项:推拿一般宜在睡前或清晨进行。每天操作1次,7次为一疗程。休息3天,可进行第2疗程。生病期间做也可以加快孩子病愈。孩子的饮食易多样化,不要长期偏食一种,如有的家长觉得梨可以润肺止咳,就长期给孩子煮梨水喝。却不知梨虽润肺但是性寒凉,长期服用会使孩子脾胃受伤。所以食物有其偏性,平时要注意食物的五性(热、温、平、凉、寒)吃好吃对吃健康。

结束语:快过节了,孩子过节容易吃肉多造成伤食。最后送给大家一个调理积食的方子, 预防过节病。焦山楂6g、焦麦芽6g、焦神曲6g。孩子吃多了给孩子煮水喝,大人量要加倍。山楂消肉食,麦芽消主食,神曲助运化。祝大家健健康康过春节!

联系我们

QQ群:256303919

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搜索“袋鼠跳跳”

袋鼠跳跳-童年阅读小伙伴

绘本,故事,儿歌,英语动画,益智游戏

超1000本の“移动绘本馆”,随时随地看绘本

搜索更多有关“如何预防小儿常见疾病科普?专家指导小儿疾病产生的原因”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