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金匮要略中对中风的论述,金匮今释,中风历节病

人气:475 ℃/2023-12-03 13:44:24

2.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口吐涎,《脉经》作口吐淤涎,则与上文皆四字为句,似是。

寒虚相搏,邪在皮肤者,古人不知神经系统之实质上起病变,而以风从外入为病原故也。络脉即血管,意谓血管空虚,风入而为贼邪。留而不泻,或入于左,或入于右。健康人两侧之肌肤,本是端正如一,缓急平均,今风邪所入,肌肤为之宽缓。然无病之侧不宽缓,则牵引而㖞僻也。指浅层血管,指深层血管,重不胜之病,深于不仁,故以不仁为络病,重不胜为经病。

元坚云:痹论曰: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次注曰:不仁者,皮顽不知有无也。《诊要经终论次注》曰:不仁,谓不知善恶。

尤氏云:神藏于脏而通于腑,腑病则神窒于内,故不识人。诸阴皆连舌本,脏气厥,不至舌下,则机息于上,故舌难言而涎自出也。

渊雷案:

以今日之病理学说言,则脑出血由于血管中压力增高,血压之高由于动脉硬化,及大脑动脉之粟粒形动脉瘤。所以致动脉病变之原因甚多,如衰老、嗜酒、多食、梅毒、铅中毒、痛风、慢性肾炎、心脏肥大、心内膜炎等,皆是。至于引起脑出血之诱因,则为大喜、大怒,饱食、温浴等。

发作时不识人者,因大脑皮质受出血灶之压迫,故知识昏蒙也。及出血歇止,病灶收缩,崩坏物渐被吸收,大脑皮质之被压轻减,则病人自醒。然病灶不消灭,则㖞僻不遂之半身,终不能恢复。肌肤不仁者,知觉神经麻痹也。知觉神经之纤维,常与运动神经之纤维混合一处,其中枢亦在大脑,故不遂之半身常不仁。舌难言,口吐涎者,舌下神经及颜面神经麻痹也。

自宋以后,言卒中之原因者,河间主火,东垣主虚,丹溪主痰,之三说者,后人多祖述之。其实皆非主因也。

当卒中之际,或面色缘缘而赤,脉洪大而滑,鼻息深长,得大剂甘凉药而病减,此河间说之由来也。或痰涎湧盛,得大剂除痰药而病减,此丹溪说之由来也。偏枯瘫痪,得大剂补益药而病减,此东垣说之由来也。

然卒中之人,多体格佳良,肥胖多血者,则不得为虚。未中之前,本无痰证、火证,则不得为痰、为火。然则火也、虚也、痰也,皆既中以后之证候治法,非卒中之原因也。

侯氏黑散: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

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五分。当归三分。干姜三分。芎三分。桂枝三分。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六十日止即药积七字,赵刻本作自能助药力五字。今据徐镕本、俞桥本改。

丹波氏云:此方主疗文法,与前后诸条异。先揭方名,而后治云云者,全似后世经方之例,故程氏、尤氏、《金鉴》,并云宋人所附。然《巢源·寒食散发候》云:仲景经有侯氏黑散,《外台·风癫》门载本方,引《古今录验》,无桔梗,有钟乳、矾石。方后云:张仲景此方更有桔梗八分,无钟乳、矾石。乃知此方,隋唐之人以为仲景方,则非宋人所附了然矣。

徐氏云:大风,概指涎淛卒倒之后也。

沈氏云:直侵肌肉、脏腑,故为大风。

渊雷案:

此方重用白术之吸收,桔梗之排脓(桔梗之治效,日华本草及吉益氏说是也,今人以为诸药之舟楫,乃误信洁古之说),而引之以上行之菊花,以治脑中出血灶。佐以祛风养血、消痰降逆之品,而行之以温酒,以治不遂之神经。

似是中风正治之方,然唐宋以来医书,未见此方之治验,知黑散之不用久矣。岂以其不能取效欤?

又案:

《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此即今之麻风。或疑本方治大风,即是麻风。沈注直侵肌肉、脏腑,亦与麻风病理暗合。然麻风为难治之病,本方殆无效也。

搜索更多有关“金匮要略中对中风的论述,金匮今释,中风历节病”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