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美食>正文

初冬养生汤的做法:春天里一打开就似乎闻到鲜味的清代食谱

人气:428 ℃/2023-12-27 03:56:13

春天里的菌

民间谚语有云:要想身体好,菌汤是个宝;若要身体瘦,多吃菌子少吃肉。

许华东收藏的清代版本《吴蕈谱》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清代精刻本古食谱——吴蕈(xùn)谱,此谱一册一套全,刻印清晰,墨色浓郁,为清代善本,存世较少,颇为难得!此书因分类记载吴地所产"蕈"类植物,故名《吴蕈谱》。

许华东收藏的清代版本《吴蕈谱》

《吴 蕈谱》清初一本关于蕈类的专书。作者是吴林,江苏吴县人,书前有引言,泛论苏州一带所产蕈的种类。接着记述26种可食蕈的形状、色味及其生长时期与地点, 并区分为上、中,下三晶。最后指出有毒蕈的特征。作者对蕈颇有研究,本书有一定参考价值。收入《昭代丛书·乙集》。有《赐砚堂丛书新编》、《农学丛书》等 丛书本传世。

许华东收藏的清代版本《吴蕈谱》

经 校勘后得知《吴蕈谱》正文,除了把26种(类)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分成了上、中、下三品,并对之作了详尽的描述之外,还提到了其他一些大型 真菌,其中包括毒菌。通过与《菌谱》和《广菌谱》比较发现,《吴蕈谱》记录的大型真菌数量最多、描写也最为细致,是三谱之中成就最高的。

许华东收藏的清代版本《吴蕈谱》

《说 文解字》云:“菌,地蕈也。”又云:“蕈,桑䓴(ruǎn,木耳)。”可见“菌”原指地上生长的大型真菌,而“蕈”则原指书上的大型真菌。正如《吴蕈谱》 提到的“出于树者为蕈,出于地者为菌”。不过“菌”、“蕈”二字后来往往被不加区别的使用,《吴蕈谱》则是醉明显的例子之一。

许华东收藏的清代版本《吴蕈谱》

中 国人食用蕈菌历史有好几千年。南宋陈仁玉所著《菌谱》,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用菌专著。明代潘之恒的《广菌谱》,清代吴林的《吴蕈谱》,都是在陈谱基础上 的延展深究。更是早在西晋时代,中国人便开始了香菇的人工培植。香菇,旧称香蕈,在没有味精的年代,佛寺和素斋所用的调味品,即是香菇以及香菇泡发的水。

许华东收藏的清代版本《吴蕈谱》

“雷惊蕈,一名戴沙,一名石蕈。二月间应惊蛰节候而产,故曰雷惊。”

许华东收藏的清代版本《吴蕈谱》

此时正是惊蛰时节,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而且菌菇类也争先恐后的纷纷长出来和等了好久的春天相遇。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茅草蕈”,又名雁来蕈、松乳菇、三九菇、雁来菌、雁鹅菌、重阳菌、天鹅菌。食用菌的一种,以寒露时松花落地所生为最佳,味鲜美,有异香。2014年5月,江苏溧阳南山雁来蕈因《舌尖上的中国》(第2季第3集)的推介,成为美食热点。

许华东收藏的清代版本《吴蕈谱》

《吴蕈谱》记载:“春夏俱有。”“雁来蕈”生于农历二月者叫“桃花菌”,九月者叫“雁来菌”,以寒露时松花落地所生的最佳,味鲜美,有异香,是人们喜爱的山珍,此菌在苏南一带的溧阳、宜兴,永州新田等地丘陵地区也有生长,品质甚佳。

“茅草蕈”,又名雁来蕈

雁来蕈的历史悠久。相传在元朝皇家食用的“春盘面”里,就是以它作为佐料的。新鲜的松乳菇,柔嫩爽脆,其汤润滑清新,营养丰富,色香俱佳。罗田有这样的民谣:“三月松菇四月鸡,九月松菇当老鸡。”

“茅草蕈”,又名雁来蕈

李渔的《闲情偶寄》,谈到世间至鲜至美至净的食物,除了笋,就算蕈了:“蕈之为物也,无根无蒂,忽然而生,盖山川草木之气,结而成形者也。食此物者,犹吸山川草木之气,未有无益于人者也。”这是比较浪漫的说法了

“茅草蕈”,又名雁来蕈

(时下正值春季,气温回升、雨水充沛,菌类的生长迅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提醒大家,千万不要采食、买卖野生蘑菇和来历不明的蘑菇,警惕误食毒蘑菇中毒。)

搜索更多有关“初冬养生汤的做法:春天里一打开就似乎闻到鲜味的清代食谱”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