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古代兵器介绍古矛:矛百兵之王戈车战之器

人气:168 ℃/2024-03-07 14:23:35

刀剑讲完了,这篇我们来谈谈长兵器矛、戈、戟这三者相近的长兵器。

矛是纯粹的刺兵,制作很简单,也是我国古代兵器史上使用最久的一种兵器,从原始社会的石矛一直到现在的梭镖、红缨枪。矛的名称很多,在古代还被称为矟、鋋、锉、铍、槊,到后世还被叫作枪。一把典型的矛由四部分组成。矛头,也叫枪尖,一般用金属制成,包括脊、身、刃;柲,是矛后面的长杆,一般是木质或竹质,矛头上的两个环纽或小孔可以让矛头与柲之间稳固,便于安装;鐏,是在柲末端,呈尖锥状,用金属做成,主要是让矛可以插在地上,很多长兵器如戈、戟、大刀等末端都会做成鐏。红缨,装在矛头上,既可以美观,更重要的是用来挡血,避免柲湿滑。

石器时代的矛就是渔猎的工具,矛头有石、骨、陶等材质做成。铜矛目前只有商代的出土过,没有见过夏代的。商代时的铜矛已经比较精致,样式也蛮多的,周代时的铜矛,矛刃加长了很多,战国铜矛跟周代铜矛差不多。《考工记》里载,当时的矛分为两种,一种夷矛,长二丈四尺,是车兵的兵器;二是酋矛,长二丈,是步兵的兵器。其中还说该兵器的长度不超过三倍人身长,现在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矛,确实略短于人身长的三倍。铁器普及后,铁矛更锋利,铁矛慢慢取代铜矛,铁矛向着小巧轻便发展,矛身种类也增多,这就使矛成为军队中重要的装备。

大约从晋代开始出现了枪的提法,枪的矛头种类多,而且尺寸比矛的小,后面很多书箱多称矛为枪。到隋唐时,枪应该是使用最为普通的一种兵器,唐枪主要为漆枪、木枪、白头枪、扑头枪等四种,兵书《太白阴经》记载:唐军当时人手一把矛,而矛对阵时可杀敌;安营扎寨时,树矛又可以为营:渡河时可以用矛做筏,矛的用途发挥得相当充分。到宋代,枪的品种达18样之多,不同场合用不同的枪,有骑兵用的倒钩枪、有步兵用的直刃无钩枪、有投掷用的镖枪、有专门用攻城的短柄枪、有专门用来守城的长柄枪等,可以看出宋军作战以枪为主,对枪法也重视,如杨继业父子与岳飞都是用枪高手。到清代枪还是一直盛行,哪怕火器兴起,枪还是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称为“百刃之首”

吴王夫差矛

武备志中几种枪

戈是一种勾兵或啄兵,因未在除中国外的地区发现过类似兵器,所以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独有的自创兵器,戈曾盛行过一时,“大动干戈”中的戈就是兵器戈,干是指盾牌,可见当时戈的兴盛。甲骨文和繁体汉字的“國”字,也把戈作为力量的象征,用以保家卫国。戈结构特殊,交战时可以横击、可以用钩挽敌人并啄刺之。

戈由戈头、柲、鐏三部分组成。戈头包括援、内、胡三个部分。援,即平出之刃,是用以钩啄敌人用的,为主要的杀伤部分;内,即援后的短柄,用来安装木柄,内上面有孔,称为“穿”,用来捆绑木柄上端。胡,即直下的部分,胡上有多个穿孔,用来捆绑木柄,使戈头跟木柄间更牢固。柲就是木柄。鐏跟矛的鐏一样,用来插入地中。戈出现过銎内、曲内、直内三种戈头,此后直内戈的援和内之间设有凸起的阑,使之更牢固,而銎内和曲内戈头被淘汰。《考工记》有规定戈的尺寸,即戈宽为二寸,其内为四寸,胡为六寸,援为八寸。一般戈的柲长六尺六寸,重一斤14两。

石器时代的石戈是没有胡跟内的,有人说戈可能是石斧变化过来的,也有说是由镰刀演变过的,没有定论。现发现最早的青铜戈是在河南二里头遗址里发现的,是商早期的产物,有三千四、五百年左右,这个铜戈就像石戈,没有有胡内。到西周时,戈的形制基本定型了。在夏商周时期,车战盛行,戈的应用很广,所以有诸如“枕戈待旦”、“大动干戈”、“兵戈相见”、“反戈一击”等成语。但是秦汉时战车逐渐被淘汰,戈也随之失去存在的意义,考古上很少发现有铁戈,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各地出土商、周、战国铜戈的形制变迁图

戟算是戈矛合体的一种兵器,在长柄柲前装有直刃可以刺敌人,旁有横刃可以钩啄敌人,故兼具钩刺的作用。戟的各部分名称跟形状跟矛、戈一样。

河北藁城出土的商代的戟是目前最早的戟了,该戟是在一把青铜矛上紧靠矛头处的木柲上横装一个青铜戈头,这是戟最早的形态,当时的这把戟的柲只有64cm,算短柄兵器范围。西周时期已出土的铜戟,全是矛与戈合铸为一体的铜戟,不过有用长胡多穿来穿柲的,也有用銎来安装柲的。西周时期戟虽然在车战中会使用,但是出土的戟的数量远少于戈,说明此时戟的应用还是不及戈的普遍,而且用銎来装柲的戟就更少了,而且很快就淘汰了,应该是这种戟在钩拉时容易脱落。

戟在春秋时期已发展为常用兵器,《考工记》中对戟的尺寸记载很清楚,说:“戟广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与棘重三锊。”而戟的全长大概是人身长两倍。该书还说明了春秋战国时的铜戟已经不再像西周那样将矛戈合铸一体了,而是矛戈分铸,然后联装在一起。此时戟在车战兵、步兵、骑兵中使用的都比较普遍,有长柲戟和单手可持的短柲戟。湖北随县还出土过一把春秋时期比较特别的“三果戟”,就是一个戟上有三个戈。

三果戟

战国晚期铁戟出来后就慢慢取代铜戟,到汉时铁戟已经很多了,而且当时戟是很普遍的重要武器,汉代晃错就上书谈过几种兵器的特点,他讲到两军相远时,弓***为优;两近相近时,又是平地浅草,长戟为优;草木茂盛,矛诞为优;曲道险要的地方,剑楯为优。而汉的“亭长”下设的五种兵器,称为“五兵”,其中唯一的长柄兵器就是戟,说明戟的重要性。三国时,使用过戟的名将也多,如吕布、张辽、典韦、甘宁等,吕布“辕门射戟”的典故不用说了吧,太有名了,而且这些名将有使用长戟的,也有使用双戟跟手戟的,算是戟的鼎盛时期了。

辕门射戟

从曹魏末年开始,西北少数民族相继来到中原,重装骑兵得到了发展,史料也表明这些骑兵用的最重要的装备是长矛(马矟)和弓箭,这些装备很快就传播开了,后面东晋的南方也广泛使用,出现矛代戟的情况,原因也很简单,一个是制矛工艺比戟简单,二是重装骑兵甲胄紧固,戟的穿透力一般不如矛,所以魏晋之后的史料很少见到戟用于战争的记载,到唐代戟已经从兵器中排除,戟也就单纯的为一种威仪的象征,而用来做门戟。

门戟就是门前列戟,该习俗起源于汉,又称“棨戟”,棨就是戟外套上暗红的布套,最迟应该是北周有高级官员门前立戟的制度,到隋代这种制度更细了,规定三品以上官吏门前要列戟,列戟是一种殊荣。到唐代,制度已经非常精细了,连门前要列几支戟都有规定,如宫、殿等门前列24支;东宫门前列18支;一品大员门前列16支等等。宋代是沿用旧制,不过把门戟改为木质的了。

总结:戈、矛、戟都曾是古代军队中普遍的兵器,不过戈随着车战的消失,而于秦汉时渐被淘汰,戟因重装骑兵的兴起,而于晋之后渐被淘汰,只有矛一直长久不衰。

搜索更多有关“古代兵器介绍古矛:矛百兵之王戈车战之器”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