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明朝楷书四大书法家:他天生六指书法却极尽风流

人气:490 ℃/2023-11-19 04:12:21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弘治五年(1429)中举,以后便久试不第, 正德九年(1514),他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图片-祝允明 草书五言诗扇面 纸本草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燕趙有秀色,綺樓青雲端;眉目艷皎月,一笑傾城歡;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風寒;纖手怨玉琴,清晨起長歎;枝山允明。

祝允明能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和唐寅意气相投,玩世狂放。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 “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书法造诣很深,各体兼能,蜚声艺坛,与文徵明、王宠并称“三大家”。他的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俯,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他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人称:“枝山草书天下无,妙酒岂独雄三吴!”《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

▲图片-祝允明 致元和手札

27×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致元和手札》又名《晚间帖》。这幅作品首尾共九行自然流畅、大小错落、富于变化。其笔法和点画的结构显示出祝允明对黄庭坚书法的精心研习,不仅得其形,而且得其神。

书法传承

祝允明出生在文化气氛很浓的苏州,他的书学生涯是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下开始的。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两人。 徐有贞擅长行草书。他的行草主要师法唐朝的怀素和宋朝的米芾。用笔直率而华美,结构潇洒多姿,很得古雅之气。在祝允明二岁时,徐有贞奉诏回苏州闲居,祝允明时常寄宿在外公家里,因此徐有贞的书法风格对他影响是很深远的。

李应祯也是一个有名的书法家。祝允明也一直得到李应祯的指导。在跟从岳父学书的十几年中,李应祯对于祝允明在书法的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图片-祝允明 题文伯仁画杨季静小像

29.1×23.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杨季静小像》,文伯仁作於1526年。杨季静(1504以前-1530),苏州著名的琴师,与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等人友善,唐寅亦曾作《南游图卷》与《琴士图卷》图其貌。祝允明约六十四岁作此赞,原应题《琴士图卷》,后為人移至此。此作用笔放纵自然,线条遒劲老辣。运笔虽狂而能收,无论提按顿挫,或转折迴旋,都不踰矩。结体虽多横向伸展,亦自有法度。此作代表祝允明晚年不受拘束的行书风格,写来得心应手,為其本色行书。

据文徵明的记载,李应祯在晚年告诉他,说自己学习书法四十年才开始有所得,并向文徵明论述了书法上的很多道理。他留下的尺牍,秀丽而又有气度,行笔自然大方,横向取势的撇、捺、横都很生动有致。字的大小,粗细变化自然。他这种富于抒情性的行草书对祝允明也有很深的影响。 祝允明自己谈幼年时学习书法,说前辈不让他学习近代人的字,看到的都是晋唐人的字帖。所指的应该是楷书的学习。应该说祝允明幼年在两位前辈的指导下,打下了很好的底子,为日后的发展作了铺垫。同时两人的书风的优点也传给了祝允明。

书法主张

祝允明书法主张是“性”与“功”并重超然出神采,祝允明的书艺思想以“神采”为最终归宿。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他认为必须性、功并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书法创作的能力和功夫。他认为只有功力而无精神境界,神采就没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表达的功夫,那么神采就不能实在地显露。两者不可缺一,必须兼备,在他的代表作《闲居秋日》、《致元和手札》、《燕喜亭记》、《乐志论》、《饭苓赋》、《云江记》等就秉承了他所倡导的性、功并重的原则。 对于“功”,祝允明认为只有在向前人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因此他对时人不愿好好学习传统而把这称为“奴书”的说法很愤慨。特地写下了《奴书订》予以反驳。

图片-祝允明 草书嵇康《酒会诗》

释文:

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峙。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鳞鲔。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在这一点上,他晚年在《书述》中还批评了他的岳父李应祯。他强调必须“沿晋游唐”,这是源于他对书法史的深入认识。他认为书理极于张芝、王羲之、钟繇、索靖,后人只是在遵循他们的法则,而在根本上已不能改变。他认为唐人能循前人之理,按照当时人的法则来写;宋初还不很差,宋中期仍有可取之处,而后便大变传统,古法遭到败坏,大多流为恶怪。到元代方有赵孟頫扭转时风,复归晋唐,但终因个性不强未免有“奴书”的遗憾。所以要知书法的本来必须向晋唐学习。在学习和熟悉了传统后,其技法必须有独到之处,这是祝允明对“功”的进一步要求。

▲图片-祝允明 杜甫秋兴诗 106.5x37cm

辽宁博物馆藏

释文: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飘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枝山

他在《评书》中说自己不屑于步钟、索、羲、献的后尘,而要学习项羽和史弘肇的勇猛以开创自己。因此他既反对时人对传统的忽视,又强调不能真的成为奴书。 祝允明对于“性”没有很多的论述。他提倡起雅去俗,显然是指以学识和修养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 有了以上两点,就可以在入神的状态下创作具有神采的优秀作品了。他对于入神之境的解释是“一时超然格度之外”,在超越各种约束的情况下,才能闲窗散笔,自然地表达自己。 祝允明在书法理论上的要求,既符合艺术创作本身的规律,又合乎文人书画的审美要求,从而使他的书法创作成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书法特点

祝允明书法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这种反差很大的综合素养与唐代的张旭十分相似,如《草书自诗卷》、《致元和手札》、《草书千字文卷》、《王文恪公卷》等。

图片-祝允明 《和陶饮酒诗》册(选页)

每页17.3×10.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人物评价

明代黄省:枝山草书天下无,妙洒岂特雄三吴?群萌万象出毫下,运肘便觉风云俱。丝持浪转信神动,筋迥墨纵皆春敷。分明造化宰君手,左攒右剪形形殊。天愁鬼器不宁岁,鸾惊龙骇谁争驱?迩来南海作仙令,难筹历险笔愈圣。奇文豪咏兼称之,处处江山好辉映。余也飘飘紫台客,向长五岳将浮屐。多君惠我《远游》篇,得展梦窗喜魂魄。呜呼羲之眼前人不识,笑杀千金买遗迹!

明代顾璘:(祝允明)书学自《急就》以逮虞、赵,上下数千年,罔不得其结构。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一朝书品,不知合置谁左。

▲图片-祝允明 草书贾至大明宫早朝诗轴 纸本 173.8x48cm 上海博物馆藏

此件草书气度不凡,极具节奏感的用笔以及蕴含其中的无尽的激情,笔势雄健,情浓势足,风骨烂漫。

释文: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锁 ,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里(池上),朝 朝染翰侍君王。枝山

明代朱谋垔: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人。……书学自《急就章》以至羲、献、怀素,无不淹贯,而狂草本朝第一。当时评者云其书法顿挫雄逸,放而不野,如鹤在鸡群,风格迥绝。然真不如行,行不如草,以豪纵者胜。又云枝山真行,有天马行空之态,第人能品。

▲图片-祝允明 草书摸鱼儿词一首 72.2x26.3cm

释文:并轻舟,与君商话。且收掌中钩钓。天空水阔风光美,摸得鱼儿多少。却堪笑,痴呆老,得鱼又向波中倒。钓还有道,在不浅非深,莫迟休息,更要收纶早。 还闻说,此处越兵来到,亡吴踪迹堪吊。只今淡水清如玉,还是越池吴沼。君且道:人间世,功名争似安闲好。且开怀抱,便鲜煮肥鲈,满倾香酒,万事醉都了。 摸鱼儿。枝山。

按语:此轴为祝允明自作《咏苏台八景小词八阙》之一,这是典型的祝枝山草书。纵横逸宕,不计工拙,然在左揖右让,墨花满纸之中,点划依旧蕴藉,节奏依旧舒展; 密不见其质塞,疾不见其浮滑。其功力其境界其心绪,在信笔直扫中直泻於纸面。文嘉评他的草书曰“点划狼藉,使转精神,得张颠之雄壮,藏真之飞动”。当时人更推他为“国朝第一”,都不算过誉。

近代著名收藏家蒋风白旧藏,钤有吴湖帆糵定印记,并由谢稚柳题签。

明代王世贞:吴中如徐博士昌谷诗,祝京兆希哲书,沈山人启南画,足称国朝三绝。

明代文震孟:(祝允明)书法魏晋六朝,至欧、颜、苏、米,无所不精诣,而晚节尤横放自喜。一时名声大燥,索其文及书者接踵。或辇金帛至门,辄辞弗应。《姑苏名贤小记》

明代钱谦益:为家未尝问有无,得俸钱及四方饷遗,辄召所善客噱饮歌呼,费尽乃已。或分与持云,不留一钱。每出,追呼索者相随于道路,更用为忭笑资。其殁也,几无以敛云。

清代王澍:“有明书家林立,莫不千纸一同,惟祝京兆书变化百出,不可端倪,余见京兆书百数,莫有同者,信有明第一手也”。

清代孙衣言:香光居士谓京兆书如绵裹铁,如印印泥,此作殆不尽然。然顾华玉、文徵仲皆谓其晚年狂放,似徐武功,此殆其晚境耶。

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云:“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遂良)公。”

▲图片-祝允明 闲居秋日草书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图片-祝允明 楷书千字文 册(选页)

每页28.6×16.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册乃祝允明三十六岁时应朱凯(字尧民)所书。朱凯(?-1514),长洲(今苏州)人,善画工诗,喜藏书,与唐寅、文徵明等文人交往甚密,也与朱存理并称两朱先生。此楷书以顏真卿风格写就,用笔精谨,结体端正,带有一股清劲气息,可谓善学顏者。清王澍推崇此作為祝允明顏楷第一,并认為笔笔用意,朴拙中带遒媚,不染一点俗尘。

▲图片-祝允明 祖允晖庆诞记 纸本行楷书 121.8×44.8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祖允晖庆诞记。弘治三年(西元一四九○年)六月十九日祝允明撰。

顷年有部(此字点去)使者在吾苏,一日出俸禀粥少酒食入廨,已而还给之于外。语人曰:“吾父以今日诞生,吾诞亦然。”年时以午际,帅妻孥捧酒进拜二亲,退更受幼者拜。于亲膝前怿怿如也。今簪笏所缚。遂废旧乐。吁惜哉。又吾乡有一生饶于赀。每以岁初。办匹帛。涉江涛。入京师。以趋市。或少后。则脱之艰。且守帐迟钝。以是唯先为得之。此生因夙置集于残冬。猝猝迫岁除。新旧交际。且初正为其六十之诞期。诸人间庆祝事。悉不得顾。抛室子于家。兼程而往。途间遭险者屡。既抵旅市。易甚滞。亦竟与后往者偕返。子本且漠然。乃叹谓家人曰。吾以利废庆乐。今利且安在哉。而庆乐并失之。予素喜旷达者。于时闻兹二事。亦为之生歎。以为人不分贤愚贵贱。苟一有所繫。辄自失其中怀。盖每如此矣。彼宦者有出处之大伦在。固不可为计而为利者独何为哉。要之。人之遂其中怀者鲜矣。夫祖允晖当诞日请予谈饮竟日。以自庆幸。因谋及文记。夫允晖今年三开袠耳。非若耆耊者之难已于庆祝也。而顾能自为勤拳若是。予因之有触前抱矣。允晖视前之宦者。其安逸之福。似若过之。而于后之乡子。则不亦贤之。甚远矣乎。允晖其可取也。其甚有契予旷达之喜也。予斯言之所以赠也。允晖其毌退所怀也。予之愿也。允晖敬诺。予因书以留之。不觉其词之过繁也。

此为贺友人祖允晖三十诞辰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作品楷书之中带有行书的笔意,笔致轻松自如,有圆润秀逸的韵致。

搜索更多有关“明朝楷书四大书法家:他天生六指书法却极尽风流”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