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霜降的日积月累:霜降碧天静,话霜降

人气:450 ℃/2023-12-19 16:37:19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霜 降 三 侯

初候,豺祭兽。

豺狼把捕获的野兽铺在地上,用来祭谢上天。古人认为,即便是凶残的猛兽,也懂得感报天地养育之恩。

二候,草木黄落。

秋天接近尾声了,草木枯黄而摇落。

三候,蜇虫咸俯。

因寒气肃凛,百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 降 起 居

霜降一定要注意保暖,就不要秋冻了,多晒晒太阳。另外,可以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

不少人在霜降前后会发现晚上早早地就困了,其实这就是人体与天地相应的缘故,所以我们要顺天时,秋冬季要早点睡。如果还是像夏天或初秋那样晚睡,白天只会更乏。

虽然天气渐冷,但仍不宜赖床贪睡,俗话说“晚睡伤阴,晚起伤阳”,晚起则阳气升发受阻,在渐寒的秋冬之际无疑是雪上加霜。

深秋才是秋天该有的样子——芦白、枫红、杏黄……

深秋其实是很美的,但这种美中确实带着一份萧瑟凄凉。感性的人往往会由此倍感悲凉。但聪明的人更应该学会从中享受和接受,“避嚣炎而甘寥寂”,不要沉迷于热闹。不然秋天也不背这锅,你说秋天易生悲,其实一年四季他都悲着,只要外境不合意。

霜 降 饮 食

俗话说:“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霜打过的柿子,颜色红润,没有涩味,软软的,皮易剥。鲜柿养肺胃之阴,但脾胃虚寒的人不能多吃,柿子性寒。不过做成柿饼就不寒啦,不仅不伤胃,还“厚肠胃,温中,健脾胃气”,还止泻,同时它润肺的作用也还在。另外,柿不可与蟹同食,以免寒上加寒。

《随息居饮食谱》记载了柿饼的一些组合技能,如:

· 将柿饼放在饭上蒸熟,同饭一起食,少喝水,可以治反胃腹泻

· 妇女产后嗽逆、气乱心烦的,可以把柿饼碎切煮汁饮。既不伤胃,又能润燥滋阴。

还有,柿饼上的柿霜乃柿子的精华哦,千万别洗了。

柿霜乃柿之精液,甘凉清肺,治吐血咯血,劳嗽上消,咽喉口舌诸病,甚良。

——《随息居饮食谱》

有人说柿饼营养虽好,但色香味差了点啊,怎么办?好,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款应季糕点——柿子羊羹

听名字是不是有点黑暗料理的感觉?柿子放羊汤里煮?

曾经,它(羊羹)确实指的是羊汤冷却后成的肉汤冻。后传入日本,僧人因为戒律不能食肉,便用红豆与面粉或者葛粉混合后蒸制,再慢慢演化成为一种以豆、栗的果冻状食品。所以,现在的羊羹完全属于那种挂羊头,卖素肉的。

首先把你精心挑选出来熟透了的甜柿子剥皮,切成小块,有籽的记得要去籽。然后言归正传,说下柿子羊羹的制法——

很多地方有霜降后腌菜的传统。常见的腌菜有萝卜、茄子、芥菜、白菜、黄瓜等等。霜降后腌的菜不容易发酸,这是气温低的缘故。腌菜的好处是味香开胃,有些有食疗的价值。如可细嚼糟茄或酱茄,咽汁治喉痹(即喉部红肿疼痛)

若于立冬日,采(萝卜)而露之,任其雨淋日晒,雪压风吹,至立春前一日,入瓮封藏。如不燥透,收悬屋内,俟极干入瓮。凡一切喉证,时行瘟疫,斑疹疟痢,水土不服,饮食停滞,痞满疳疸,胀泻脚气,痧毒诸病,洗净浓煎服之并效。

——《随息居饮食谱》

霜 降 导 引

▲ 谢青云先生行功图,转载自《家庭中医药》杂志

最佳练习时间:

每天凌晨1点至5点(今人用于保健,可不必拘于练习时间)

功法:

1. 两腿伸直并拢平坐,两手抓握脚前掌(使手臂拉直拉紧),两眼平视前方。

2. 吸气,膝盖用力,使两腿脚跟快速蹬出,至呼气时停止,再吸气再蹬,如此快速蹬35次。

3. 行叩齿、吐纳、咽津液保健法。

功效:

此式是调理下半身的足太阳膀胱经部分为主。可以祛除停滞于腰、腿等部位的风湿之邪,对于大腿不能弯曲,膝盖后面腘窝部位的结节疼痛,小腿肌肉撕裂痛,颈项后部、腰部、股部、大腿内侧、膝盖和大腿肌肉疼痛都有调理效果;对于脐部膨出,身上肌肉萎缩,下肢水肿,大便带脓血,小腹胀痛,尿不出等也有疗效。

此外对脏腑中毒所致的痢疾,下肢觉冷难以屈伸,脚气病引起的肌肉疼痛麻木痔疮脱肛等病症也有调治效果。

霜 之 为 药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冬)霜作为药的功效介绍,他说露是滋物的,霜是杀物的。当然不是说滋物是好的,杀物是恶的,就像不能只有春生夏长,没有秋杀冬收。所以,该杀的时候要杀,如攻邪;该养的时候要养,如扶正。

取霜用鸡羽毛将霜扫入瓶中,密封,在阴凉处贮藏,久亦不坏。

霜味甘性寒,无毒。可以解酒热,如酒后脸红、目赤、全身发热等症。

霜水存到夏天,和蚌粉,用来敷夏月的痱疮,或腋下红肿,极效。

来源:本文来自公众号“大家健康”。尊重原创,保护版权,如需转载请与“大家健康”联系。

搜索更多有关“霜降的日积月累:霜降碧天静,话霜降”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