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民俗>正文

糁汤名字的由来:糁,sa汤的故事

人气:494 ℃/2023-12-21 23:10:35

糁(Sá)汤,又名“肉粥”,一种传统名吃,流行于鲁、豫、苏、皖四省交界的很多地方,多认为是山东省临沂市的特色,现为当地百姓的平常早餐。该类早餐做工复杂,故当地百姓都是在早餐店内买食。其汤为骨头汤,需熬制4个多小时,配以打碎鸡蛋,用大骨汤一冲,再配以姜末、香菜、香油等佐料。正宗的糁(Sá)汤应为乳白色,是鲁西南、安徽、江苏地区一致认可正宗的口味。一些地区有所谓的黑糁,都是近年来一些当地穷苦大众自己所谓的产物,并不具有代表性。糁(Sá)汤并不放肉,只是肉汤与鸡蛋,只有羊汤与牛肉汤才放肉,这也是一个区别正宗糁(Sá)汤与不正宗的。

关于’糁‘字的念法,在字典中糁有两个读音分别是:sǎn,shēn。并没有sá的读音。所以也有认为这个‘糁汤’应当读作糁(sǎn)汤。

其解释分别为:

1.糁 sǎn<释义1>方言:米粒(指煮熟的)。

2.糁 shēn<释义1>谷类制成的小渣:玉米粒儿。

糁汤与糁儿汤有着本质的区别,详情请在百科中搜索“糁儿汤”。

它的历史悠久 ,《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糁”的记载,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 《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清康熙年间《沂州志·秩》所列16种品中有“糁食”。相传糁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饮料,唐朝传入内地。传说(有争议) 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古兰陵峄县(今枣庄峄城)时,喝了此汤大加赞赏,问当地人这叫“啥”?皇帝金口玉言,当地人也叫它“啥”汤。尤其以临沂糁汤、济宁、徐州、济南、菏泽等地最为著名。

又名“肉粥”,一种传统名吃,流行于鲁、豫、苏、皖四省交界的很多地方,现为当地百姓的平常早餐。它的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糁”的记载,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清康熙年间《沂州志·秩》所列16种品中有“糁食”。相传糁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饮料,唐朝传入内地。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喝了此汤大加赞赏,问当地人这叫“啥”?皇帝金口玉言,当地人也叫它“啥”汤。

在郓城,有一种名吃叫“sa汤”,是曾做过雍正皇帝老师的魏希徵创造发明的。魏希徵(1646-1715)字子相,号山翁。郓城县城关镇魏路口人。其家境贫困,但天资聪颖,幼年受到母亲和外祖父的教诲,学习勤奋。12岁入庠为生员,20岁中解元,30岁中进士,清康熙殿试二甲第一,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充东宫日讲官、顺天大主考。。60岁时告老还乡,在郓城开一饭铺,首创郓城名吃“糁汤”。此汤是以牛肉、麦仁为主,内放姜、葱等作料制作而成,上面是牛肉稀汤,下面是麦仁稠粥,他将稀汤卖给有钱人喝,稠粥施舍给穷人吃。

糁汤尤其以临沂、枣庄、济宁、徐州、济南等地为佳。

鲁汉族传统四大菜系之一的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其孕育期可追溯于春秋,秦汉进一步发展,南北朝时期趋于成熟,宋代自成一大菜系,明清时期大量菜品进入宫廷。鲁菜选料考究,刀工精细,技法全面,调味纯正平和,菜品繁多,对火候的要求尤为苛刻严格,强调鲜香脆嫩的效果。大众菜往往葱香酱香突出,以炒、烧、炸、溜为主,佐面食为妙,在我国以面食为主地区广泛流行;高档菜品常用高汤,海参、新鲜的皱纹盘鲍鱼、鱼翅、野生猴头菇、泰山赤鳞鱼等多种名贵食材,多用扒、烧、焖、蒸、烩等技法,具有宫廷菜、官府菜的流风余韵,“堂堂正正,不走偏锋”,大方古朴,鲜美纯正,符合儒家饮馔美学要求,宴席隆重,讲究礼仪。鲁菜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举足轻重:中国饮食对精细的追求以及五味调和的饮食哲学都发端于齐鲁;鲁菜在四大菜系中最具自发型菜系的特点,基本技法土生土长、一脉相承,并为各大菜系吸收引用;受儒家饮食传统的影响,鲁菜的大量菜品和技法极端考验厨艺,鲁菜承担传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精髓的沉重责任。

故事一

“糁”的名字与乾隆皇帝有关。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经过现在的郯城码头镇时,想品品当地的名吃,当地的官员就把这种味道独特的早餐献了上来,乾隆爷一尝,怎么从来没喝过如此可口的东西,随口问了一句:“这是啥(糁)?”地方官员忙点头:“这是啥(糁),这是啥(糁)。”因此,天子的随口一问就成了它现在的名字——糁。

故事二

东晋时,一对穷困潦倒的外地夫妇逃荒来到临沂,当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看到他们非常可怜,就经常接济他们,夫妇二人非常感动,无以为报。有一次,王羲之病了,二人觉得报恩的机会来了,就把家中留着下蛋的一一只母鸡杀了做汤,并在汤里加了一些普通的驱寒中草药。本想把鸡煮得烂一些,可看火的丈夫睡着了,不想汤就煮了一整夜。第二天,看着煮得黑糊糊的鸡汤,妻子很生气,可家里又没有其它东西,只好把煮“糊”的鸡汤送给了王羲之。再说王羲之本来卧病在床,吃了中药病也略有起色,但口干舌苦,没有食欲,看着送来的鸡汤,又不好意思拂了人家的一番好意,就盛上一碗尝了尝,没想到这一喝,登时神情气爽,病好了大半,一时兴起,随手提笔写下“米参”二字,到了后来,后人就把它称做糁。

搜索更多有关“糁汤名字的由来:糁,sa汤的故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