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福建吃最久的面 福建人在武汉爱神与沙茶面

人气:121 ℃/2024-01-23 08:44:11

ai pia jia woi yeh

武汉有30多万福建人,他们高密度抱团在三个点位:汉西、汉正街、崇仁路。谁家装修买瓷砖没在汉西建材跑断腿,会一会福建商人呢?还有汉正街鞋帽商城,崇仁路茶叶市场,一网撒下去,捞上来的全是福建老板。

商业聚集处,催生了美食环绕。这也是为什么,当武汉好吃佬想搞一碗正宗面线糊或是沙茶面,必须坐上轻轨一号线,一路向古田。

当新武汉人在各种意义上试图融入这座城市时,在武汉的福建人反倒圈地自萌。

他们不爱武汉食物,看不上当地人做生意,对城中新鲜事四顾茫然,过得自成一体,“要不是为了赚钱,谁会千里迢迢来你们这里?”

早些年“要发财做建材”是传统行业的金科玉律,福建人践行得很好,全国扩展建材业务。汉西建材市场也不例外,福建人占了半壁江山。而且他们宗亲观念重,自己业务干得好,还要把老家的十亲九故都带来。

许多地方流行一句老话,“弟兄惟愿弟兄无”,自己悄悄富让别人羡慕,一起入场对方比自己混得好怎么办?福建人可不这么想,他们讲究“传、帮、带”,亲戚不穷了,就不会找你借钱了嘛。碰到问题了,还能互相帮衬一把。

所以在汉西搞建材,福建人不仅自己当老板,销售也找老乡,经销商也找老乡。腾挪之间,当年的瓷砖马仔过了数年也能自己当家作主,然后招呼七大姑八大姨过来,巩固福建的建材江湖。

不仅是建材,作为茶叶产区,福建的铁观音、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白毫银针……满中国地卖。汉口崇仁路上的汉口茶市,是“中南第一茶市”,除了集散湖北省内的“金风玉露”,同样聚集着大量福建茶商。

另外一大聚集地汉正街本就是八仙过海之地,民营小商品做得风生水起的福建人在此涉猎甚广,日用农副家电服装,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买卖背后都有他们的激情参与。

其中,鞋帽尤其出圈,想想如今爆款的莆田鞋,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福建鞋帽商城是当时汉正街创业神话中的顶流之一。

汉西保利香槟国际和宗关新合村是福建人居住的抱团地,两地相距不过一公里。

新合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模样,窄道,矮楼房,紧邻新合村小学。有些福建人在此盘了门面,卖闽南海鲜和土货。

福建老乡最常光顾的是阿东家和阿强家。阿东卖海鲜和朴素的家常味,文蛤、泉州鱼丸、蛏子、还有他自己做的福建盐水豆腐。老乡们去新合村小学接孩子时,会顺便在这里买点家常菜回去做海蛎煎蛋。

阿强家走精品路线,南日岛大鲍鱼、莆田本地野生九节虾、野生红母鲟、白切卤猪蹄,应有尽有。店里服务一条龙,海鲜代客宰杀,初加工,配送,甚至直接下锅。

阿强20年前就来到武汉,在某福建酒楼当厨师,后来自己开了这家店。老家来的叔叔在这帮忙,杀鱼刮鳞剁番鸭块,他忙着接电话,记账清货。阿强的普通话里带着顽固的莆田仙音,谈起对武汉的看法,他的印象模糊得像空中飘散开的几缕七匹狼。

不时有骑着黑色电动车来店门口拿海鲜的人闪过。开酒楼的老顾客,回去开饭下酒的老乡,还有部分武汉老板让保姆过来买白切羊肉、红膏鲟和九节虾,他们现在不吃重口味了,要白肉,要养生。

或许是武汉碳水******不足以净化心灵,在武汉的福建老乡个个都是食物的原教旨主义者。

阿强至今吃不惯武汉过早,在众多选择里,他只觉得“豆皮稍微好一点”。大部分时间他自己做饭,或者去保利香槟国际楼下搞一碗泉州面线糊,让味蕾率先纵身山海。

这家泉州面线糊店是武汉唯一一家面线糊店,生意相当不赖。

面线糊的配置可以很豪华,不锈钢盆子里装了十七八种配菜,猪心、猪肺、蛋丝、鱼糕、鱿鱼、醋肉、五香卷……挑选中意的配菜后,浇上半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汤色米白浓稠,面线细弱游丝。滴上泡过当归的高度白酒,撒点白胡椒,浸润小油条,心满意足。

这和武汉的鱼糊汤粉有点殊途同归的意思,所以不光福建老乡爱来,武汉人也会过来打卡。

类似受到宠爱的还有福泉沙茶面。一定占比的海鲜酱油和膏汤配出的汤头再加上调料,沙茶面浓郁的甜辣或咸辣,让福建老乡们趋之若鹜。

他们进店熟练点好小海鲜作汤头,再去配其他小菜。店铺新开时,店员还在调配汤底和学习怎么煮福建米粉,福建客人直接撸袖子进厨房示范,然后满意地吃到一碗自己煮的沙茶米粉。

在吃这件事上一直愿意积极尝试的武汉人也是沙茶面的主力食客,但不得不承认味觉记忆的惯性在时刻发挥作用。面对满冰柜的小海鲜,有些武汉食客面露难色,纠结要怎么点?最后放弃,说来一碗素面吧!店老板开始为难,沙茶面没有海鲜打底,哪里有精髓。

还有的时候,客人觉得味道不够浓,找老板加点芝麻酱,老板说这里只放了花生酱,没用到过芝麻酱。

芝麻酱or花生酱,福建人放弃选择,他们只坚定地站在花生这边。

沙茶面老板补充到,有个住在汉口北的福建客人大年初八给他打电话,催他赶紧回来开店,吃不上沙茶面心里不舒服。老板反问,不是才回老家过年,你家隔壁就有沙茶面没吃够吗?对方说,想着武汉现在也有了,回家就没有吃。

我默想,可能生活在别处,随身携带乡愁是福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佐证这个想法的还有福泉酒楼的老板小杨。开了二十多年的福泉酒楼可以说是武汉最老牌的福建馆子,除了日常餐饮,福建人办周岁宴和老乡会都会选在这里。忘了藕汤,忘了萝卜牛瓦沟,忘了菜苔腊肉,白灼鱿鱼卷、酱油水巴浪鱼和海鲜卤面才是福建人的心头爱。

小杨是泉州人,小学四年级跟着父母来武汉,早已定居在此,普通话里夹着过分正宗的汉腔。但他的味蕾仍然坚贞,不爱湖北馆子,此前他父母给他张罗相亲,想的也是福建女孩。

但是今年农历新年时,他带武汉的同学们去闽南玩,在厦门路上拦车,脱口而出武汉话,“师傅,停哈子,克中山路,带一脚吧”

问及福建人在武汉的娱乐生活,小杨不以为意,切换到异乡人模式,开玩笑说出那句话,“不都差不多的,不是为了赚钱,谁来你们这里。”也有道理,毕竟他的微信名就叫杨杨得亿。

其他福建老板们,也都口径一致。表示做生意,操心所有流程,没有时间玩。东湖水,樱花美,重要吗?重要的是养家糊口,爱拼才会赢。

话说回来,勤劳且善于做生意的闽商在鄂投资确实广阔。光谷步行街、超过半数的私立医院、湖北盼盼食品、湖北武荆高速、融侨集团、武汉亿丰塑胶、东亚银行武汉分行……都有他们的印记,甚至武汉大学的大门石材标着泉州的刻印文。

福建印迹渗入武汉人的生活,但身在武汉的福建人始终和这座城市保持着微妙距离。我抬头看了一眼福建茶室里的木雕,一个硕大的“忍”字悬挂其中,便不再追问。

不像全国大多数人只在逢年过节和亲戚打交道,福建人经常和亲戚串门。串门干什么?喝茶打牌必不可少,还有兴致,再去歌舞厅走一趟。噢,武汉连锁的欢乐迪KTV就是福建人开的。

此外,有信仰的福建人还得留一部分时间出来给神仙。给神仙办身份证,带神仙坐飞机,请神仙在电影院看《无名》。

拜神是福建人生活里的重要一环,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要拜,乔迁结婚要拜,菩萨生日要拜,无特殊节日,日常在家也拜一拜。

在武汉福建人店里和家里走了一圈后,发现都有一处用来供神的地方。基本都是从老家请来的土地公、财神爷、关公。保平安健康,顺便发财。摄影师担心拍摄神仙不敬,小杨摆摆手,“我们神仙哪有那么小气”。

能与“神交”相提并论的宁静与快乐,那当然不能少了回乡盖别墅,和族群同乐。哪怕是把沙县小吃开到加利福尼亚,三年赚500万的福建小伙,挣钱后想的第一件事也是回老家盖大房子,建设一线农村。

我不知道在武汉的这些福建人是不是都在老家盖了别墅,但问及还会不会回去看看,他们都变得目光恳切,坚定地说:会。回去喝茶拜神见亲友,顺便考察下门前哪块地方可以再建个游泳池。然后挑个良辰吉日返程武汉,在这里点上一碗面线糊或沙茶面,开启新一轮的乡愁。

搜索更多有关“福建吃最久的面 福建人在武汉爱神与沙茶面”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