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生姜如何施肥才合理?大姜,生姜植保及营养施肥方案

人气:168 ℃/2024-03-07 20:26:27

大姜,又称生姜,属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在我国作为一年生经济作物栽培,是我国特产的重要蔬菜品种。

一、大姜的简介:

生姜供食用和药用的部分为其根茎,内含多种营养成分,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外,还含有姜辣素、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鲜大姜具有特殊的香辣味,是我国普遍采用的香辛调味蔬菜。

生姜除直接作调味品外,还可加工制成姜汁、姜片、姜粉、姜酒、姜油等,亦可盐渍、糖渍、酱渍制成多种食品。用醋酸盐水炮制的姜芽,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蔬菜产品。

此外,也是良好的中药材,可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气体排泄,增强血液循环,具有温暖、发汗、止嗝、解毒等作用,可作健胃、镇吐、去寒、防暑、发汗剂。

浅根系,不发达。可分为纤维根和肉质根两种。

纤维根:幼芽基部发生,初生的吸收根

肉质根:着生姜母及子姜的茎节上,兼有吸收和支持植株直立的功能

二、大姜生长习性及需肥特点:

生长习性

温度:

1、幼芽萌发适宜温度:22~25℃;

2、茎叶生长适宜温度: 25~30℃;

3、根茎旺盛生长期:日温25℃左右,夜温17~18℃。

光照:

喜光耐荫;发芽时要求黑暗,幼苗期和旺盛生长期不耐强光 ,需要遮荫。

水分:

不耐干旱,要求土壤湿润。

营养:

适宜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有机质丰富,排灌良好,pH值为5~7的肥沃壤土。

对三要素的要求,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大姜生长过程分为5个时期:发芽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发棵期)、转色期(根茎膨大期)、后熟期。

发芽期:从姜种萌发到第一片真叶展开,约需40~50天。

该时期适宜温度为22~25℃,低于15℃不能发芽;这期间所需水分和养分主要靠姜种供给,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55%~65%为宜;发芽期需要黑暗条件,强光不利姜芽萌发。

幼苗期:从第一片真叶展开到具有两个较大的侧枝,株高约35㎝,俗称“三股杈”期,约需55-65天。

适宜的地温为24~~26℃,气温25~28℃,低于20℃或高于30℃多对大姜生长不利;该时期姜苗开始吸收来自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吸收量与日俱增,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左右为宜;大姜苗期需要的适宜光照为自然光照的40%,强光照会对姜苗产生严重伤害,因此需要遮阴网。

旺盛生长期(发棵期):从三股杈到茎叶长至最大量,约需65-75天。该期植株生长急剧加快,适宜的温度条件与苗期相近;需要充足的水分,以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都在85%-90%为宜,缺水干旱会严重影响大姜的产量;此时期大姜需要充足的光照,弱光照不利于大姜生长,且易发生病害。

转色期(根茎膨大期):从旺盛生长末到收货前,约需40~50天。该期叶色变浅转黄,叶尖枯焦,茎叶积累的养分向下输送,促使姜块膨大,生长中心由地上转向地下。该期需要的适宜地温为22~26℃,气温24~26℃,保持昼夜温差10℃以上,有利于姜块膨大;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50%~60%为宜,湿度大不利于姜块生长;光照充足,有利于茎叶中的有机物质向姜块输送,促使姜球肥胖。

后熟期:收货窖藏的前35~40天为后熟期。

大姜需肥特点:

大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无论砂壤、壤土,粘土均可种植大姜;土壤pH5.5~7.0之间均可种植。

大姜:需肥量很大的经济作物,在苗期、旺盛生长期(发棵期)和成熟期(根茎膨大期),需肥量各不相同的。

苗期,植株小,生长慢,需肥量只占总需肥量的10%左右。

旺盛生长期(发棵期),需肥量是最大的,大约占到80%左右。大姜是喜钾作物,对于氮和钾的需求量很大,而对于磷的需求量则很少,只是氮肥的十分之一。因此,全生育期氮、磷、钾吸收比例为4:1:5.5。

另外,大姜对钙和镁也有一定的需求量,其对于大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像硅、硼、锌等许多的中微量元素,则需求量较少。生姜的生长要求在施足有机肥和微生物肥的基础上,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合理配比施用,同时补充钙、镁、锌、硼、硅等各种中微量元素。

三、大姜常见缺素症状及防治措施

缺钾:

症状:生长缓慢,节间短,叶面积缩小,小叶排列紧密,与叶柄形成较小的夹角,叶面粗糙、皱缩并向下卷曲。早期叶片暗绿,以后变黄,再变成棕色,叶色变化由叶尖及边缘逐渐扩展到全叶,俗称“镶金边”,下部老叶干枯脱落,块茎内部带蓝色。

防治措施:

追施美瑞高高钾水溶肥以及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保证中后期钾素的供应。

缺钙:

症状:幼叶边缘出现淡绿色条纹,叶片皱缩;严重时顶芽死亡,侧芽向外生长,呈簇生状;易生畸形成串小块茎,缺钙可引起块茎裂开。

防治措施:

对于缺钙的土壤,钙肥一般作为底肥施用到土壤中,每亩基施10kg钙镁硼锌铁锰,也可叶面喷洒1000倍海中微或维盛钙。

缺锌:

症状:大姜缺锌生长受抑制,节间短,株型矮缩,顶端叶片直立,叶小,叶面上出现灰色至古铜色的不规则斑点,叶缘上卷。严重时叶柄及茎上均出现褐点或斑块。

防治措施:

植株生长期可叶面喷施维盛锌水溶液。

缺铁:

症状:中上位叶失绿,往往开始时脉间失绿,叶脉仍能保持绿色,随着缺铁加重,叶片逐渐变白,叶脉变黄;严重缺铁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和组织坏死,并导致叶片死亡。

防治措施:

叶面喷施维盛铁( EDDHA-Fe )水溶液。

四、大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姜瘟病:

名称:姜瘟病,又称青枯病或腐烂病

病原菌:青枯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arum Smith),细菌

症状:

块茎: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散发臭味;

茎: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

规律: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为主要侵染源,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流水、害虫传播,伤口侵入;通常6月发病,8、9月高温季节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无病地留种、精选健种,单收单藏,及时消毒;

2、轮作;

3、姜种消毒:用铜制剂浸种;

4、及时铲除病株,铜制剂 海洋洋灌根。

炭疽病

病原菌:辣椒刺盘孢、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半知菌亚门真菌

症状:

先由下部叶片发病,叶片干尖,后期叶尖呈红褐色,发病严重时,由下部叶片向上蔓延,致全田发病,影响生姜的产量和品质。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无明显的越冬期。病菌分生孢子在田间借风雨、昆虫传播。病害再侵染频繁,遇适宜条件极易暴发流行。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病菌发育适温25~28℃,要求90%以上相对湿度。分生孢子扩散传播需叶面有水滴存在,雨滴崩溅对分生孢子扩散十分重要。

防治方法:

叶面喷施啶氧菌酯、唑醚·代森联、唑醚·氟酰胺等,配合海拌叶面喷施效果更好。

姜螟:

名称:大姜截虫、钻心虫、食心虫

症状:

茎秆空心,水分及养分运输受阻,上部叶片枯黄凋萎,茎秆易于折断。

发病规律:一年可 发生2~4代,以幼虫蛀食生姜地上茎部。鲁中地区一般幼虫6月上旬开始出现,一直危害至生姜收货,而尤以7~8鱼粉发生量大,危害重。幼虫可转株危害。

防治方法:

预防为主,一二龄幼虫期控制虫口密度,可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

五、大姜营养施肥方案

搜索更多有关“生姜如何施肥才合理?大姜,生姜植保及营养施肥方案”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