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三国演义第22回视频讲解,三国演义解说,第2回翼德鞭督邮

人气:475 ℃/2023-10-26 01:49:06

大家好,我是小白。

我们今天继续解析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上一回结尾处我们讲到刘关张三人救了董卓却被董卓轻视,张飞性发要一刀砍了董卓,被刘备拦下。董卓在三国演义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贪财好色,欺压百官,滥杀百姓,所有的坏事儿基本都被他做绝了。我们照例来看下原文对于董卓的描述:

董卓

且说董卓字仲颖,陕西临洮人也,官拜河东太守,自来骄傲。

刘关张三人救了董卓,反倒受董卓白眼,又不能杀了他泄愤,张飞第一个不愿意呆在董卓手底下。三兄弟一商量,还是回颍川去找朱儁。原文交代了曹操和皇埔嵩在曲阳攻打张梁,刘关张和朱儁合并一处攻打张宝。开始打得比较顺利,张飞没几回合就杀掉了张宝的副将高升。张宝一看实力不够,那就法力来凑,来看原文:

张宝就马上披发仗剑,作起妖法。只见风雷大作,一股黑气,从天而降:黑气中似有无限人马杀来。

这要搁现在来看,也就是幻术了。一场正常的冷兵器作战,本来刘备可以赢的,叫这幻术一搅和,落得个军中大乱,落败而归的下场。回去和朱儁一商量,第二天等张宝再作法的时候,用猪羊狗血等秽物一泼,果然破了阵法。张宝临逃走之前还被刘备射中肩膀,落荒逃到阳城去了。

这里不禁吐槽一句,不知道是张宝的法术不精还是太平要术里的仙术也就那么回事儿,这么轻易就被人家用血破了。这么不禁打咋好意思扛起大旗作乱呢?是几十万徒众给的勇气?还是为了突出汉末政权的穷途末路?管它有没有真本事的,都敢出来作乱。

张宝逃到阳城之后就做起了缩头乌龟,怎么都不出来迎战。朱儁一面攻打阳城一面派人打听皇甫嵩和曹操那边的消息,原来张角、张梁已经死了,朝廷该封赏的封赏(曹操、皇甫嵩),该治罪的治罪(董卓),该平反的也都平反了(卢植)。看到别人都已经平定叛乱了,这边张宝还没打下来,于是朱儁更加卖力攻打阳城。此时阳城内部也乱了,张宝手下的严政杀了张宝,献城投降。至此,张角、张梁、张宝全部死光光,黄巾军基本被镇压下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再插一句董卓,仗不能打,人还傲娇。要本事没本事,人品也不咋地,身上没有一星半点儿的正气可言。那后来他为什么能够把持朝政那么长时间呢?咱们耐着性子往后看。

接着说朱儁和刘备,张宝死后,他们这里的仗还没算完。核心领导人虽然死了,余孽还在。以赵弘、韩忠、孙仲为首的黄巾余党数万人要给张角报仇,两军在宛城对垒。赵弘让韩忠迎战,无奈韩忠不是对手就想投降,但是朱儁不许。

刘备就问了:当初汉高祖刘邦都愿意招降纳顺,您为什么不允许韩忠投降呢?朱儁回答的也挺有道理:此一时彼一时,秦末汉初天下大乱,故可以招降赏附;现在天下太平,只有黄巾军造反,如果接纳了他们的投降,怎么跟那些安分的人解释?不顺心就可以造反,造反失败了还可以投降,那岂不是告诉大家人人都可以来造反,反正没什么沉重代价。刘备回答:说的挺对。不过现在城里有数万贼众,我们在外面围得铁桶一般,他们投降不成必然死战,不如我们撤去一角,让他们只顾逃命无心恋战,这样可以轻易取得胜利。

这里短短的一段对话实际从侧面展现出刘备卓越的军事才能,看样子他确实是「不甚好读书」,才干卓越。其实在第一回里,刘关张和黄巾军对垒,几乎都是战必胜,也可以体现出这一点。

朱儁听从了刘备的建议,韩忠果然只顾逃命,放弃了宛城,不过打斗间韩忠虽然死了,但是赵弘、孙仲引兵来助战,朱儁人手不如对方多,只好暂时撤退,赵弘、孙仲又把宛城给夺回去了。

接下来,有些激动,因为我最喜欢的人物要登场了!没错,就是孙坚,孙文台!

孙坚

我们来看原文中是如何描述孙坚华丽的出场方式的(小激动ing):

忽见正东一彪人马到来。为首一将,生的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孙坚年少有为,十七岁的时候跟父亲到钱塘,看到海贼在岸上分赃,于是大喝一声,东西指挥,假装指挥官军捉拿海贼。逼真到什么程度呢?那些海贼以为真的有官军前来,于是弃赃物而逃,孙坚还赶上去杀掉一名贼寇。

读到这里的时候,真是感慨万分。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郎,需要有多么过人的胆识和谋略才能为世人所不能为?想必他的内心一定是自信并强大的。我喜欢孙坚,刚开始是因为他甫一出场便带着勇敢、智慧和正义,这是我到了三十多岁还欠缺的、一直渴望拥有的东西。孙坚简直就是我心中的白月光。

智杀海贼事件为孙坚打开了知名度,后来会稽妖贼许昌造反,自称为“阳明皇帝”,孙坚带人平反,官场一路亨通。现因黄巾军造反,集合乡中有志少年,前来助战。在战场上,孙坚更是英勇无敌,原文贴给大家看:

孙坚首先登城,斩贼二十余人,贼众奔溃。赵弘飞马突槊,直取孙坚。坚从城上飞身夺弘槊,刺弘下马;却骑弘马,飞身往来杀贼。

这里不禁感慨一句,最终害了孙坚的,也是他近乎盲目的自信,这个我们后面再讲。

在朱儁、刘备以及孙坚的合力围剿下,南阳一路叛军悉数平叛成功。朱儁和孙坚都因为平叛有功得到了应有的赏赐,但只有刘备久久没有接到赏赐的旨意。这里面就朱儁官儿最大,朱儁也上表陈奏了刘备和孙坚的功劳。为啥只封赏了孙坚呢?原文说:

坚有人情,除别郡司马上任去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刘关张是白身,要钱没钱要地位没地位,只有功劳有什么用。

有一天三人在街上碰到了郎中张钧,刘备就上前诉说自己在镇压黄巾军中的功绩,意思说你看这啥玩意儿,我立了这么大的功怎么朝廷一点儿表示都没有。张钧听了也很气愤,就进宫找皇帝说理去了,但他也不能说皇上的不是,还是把罪过推到十常侍身上。十常侍一合计,准是因为那些破黄巾军有功却没有得到封赏的人在这里滋生事端,咱们不如先给他们点甜头,让他们做个芝麻小官,后面再处置。

就这样,刘备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十常侍给了他一个什么官儿呢?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就是这么一个掌管治安、辅佐县令的官儿。即便这样小的一个官,刘备到任后也是尽职尽责,与民秋毫无犯。同时跟两兄弟的感情也日渐亲厚:

到任之后,与关、张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如玄德在稠人广坐,关、张侍立,终日不倦。

要说刘备最后能取得成功,那跟这俩兄弟绝对脱不了干系,同时刘备也确实把这俩当成亲兄弟对待,后面会有一些细节佐证。

结果就这芝麻大的官儿没做多久,朝廷降旨,凡是破黄巾军有功受赏者,如果是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可能会被收回官职。这也就是上文十常侍商议的“后面再处置”。要说这朝廷,真是没点儿脸,有点儿过河拆桥的意思。下次再有什么红巾军、绿巾军起义,看谁再来保你。

旨意一下来,考察政绩的督邮就来了,这些符合淘汰条件的官员们,是去是留还不都是这些督邮们说了算,到最后还不是银子说了算。可是刘备没银子,结果被督邮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叫骂,还绑了县吏过去让他做假证陷害刘备,被醉酒的张飞捆在桩子上一顿好打,别说张飞粗鲁,看到这里真是解气。最后刘备也不受这鸟气了,把绶印往督邮脖子上一挂,带着关张两兄弟远走高飞去投奔代州刘恢去了。

就这样,本是镇压黄巾军的英雄人物,一转眼变成朝廷缉拿的罪犯了。不知道刘备此时心里是什么滋味?身逢乱世,这些英雄们也一定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吧。

再说回十常侍,那真是十手遮天,贪得无厌。竟然跟破黄巾军有功的人索要贿赂,皇甫嵩、朱儁都不肯给,都被罢了官。这昏庸的汉帝呢,还给十常侍各个封了大将军、列侯,真是国之将亡,其主最是昏庸。就这样弄得君不君臣不臣,下面又开始造反:长沙贼区星作乱;渔阳张举、张纯反,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大将军。可是十常侍却把表章都藏起来了,皇帝在皇宫里过太平盛世,老百姓却在水深火热中度日如年。

谏议大夫刘陶、司徒陈耽冒死进谏要皇上处置十常侍,结果却被皇帝反问一句:“你家也有近前侍奉的人,怎么朕就不能有?”最后被下到大狱,当晚就被十常侍谋杀了。这皇帝,与其说是皇帝,不如说是十常侍的玩偶。

十常侍假传圣旨让孙坚以长沙太守的身份去讨伐区星,不出五十日,平。(还是忍不住夸一夸孙坚,虽然他年少有为但也英年早逝,能夸的机会越来越少,各位看官请见谅)又让刘虞以幽州牧的身份去讨伐二张,刘恢借此机会把刘备推荐给刘虞,渔阳平后刘虞上表陈奏刘备有功,公孙瓒也上表陈述刘备在黄巾起义期间的功劳,就这样刘备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根据地:平原县。玄德终于站住脚跟了,可喜可贺。这里贴一段原文:

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

就这样,第二次、第三次小叛乱也被各路英雄镇压下来了,东汉政权虽摇摇欲坠,但根基似乎还未斩断。到了中平四年夏四月,一向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灵帝眼看就要升天了,那么谁来继位呢(往后看,这个末代皇帝谁做谁倒霉)?各位看官听我把里面的关系捋一捋:

大将军何进原本是个杀猪的,但是架不住人家妹子漂亮有手段,嫁给灵帝还生了个皇子刘辩,何进的妹子就被立为皇后,于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进也就成了手握重权的大将军。看这杀猪的也能成为大将军,就知道东汉的这些“中流砥柱”的大臣们都是些啥货色?

灵帝又宠幸王美人,王美人也生了一个皇子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何后妒忌王美人,下毒酒把王美人杀了,于是刘协就养在董太后的宫中。

一个皇后一个太后,俩人一人手里握着一个皇子。话说这灵帝也不是桓帝的亲儿子,他是解渎侯刘苌的儿子,因为桓帝没儿子,这才叫灵帝捡了便宜。

董太后劝灵帝立刘协为太子,那何皇后肯定也愿意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大统。这时候十常侍又出来作妖了,蹇硕提议要想立刘协,得先除掉何进,不然新帝也坐不安稳。结果被司马潘隐走漏了消息,何进气得反过来要彻底除掉十常侍。曹操劝他说:十常侍在宫中势力盘根错节,恐怕不是一下子就能全盘除掉的,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招来灭族之祸。结果何进来一句:你一个小辈你懂什么?就在他们商量对策的时候,潘隐来报灵帝已经驾鹤西去了,十常侍现在秘不发丧,想要召何进进宫,除掉何进后立刘协为新帝。曹操又出主意说:当务之急还是先立新君,然后再说怎么除掉十常侍的事儿。就在这当口,新的人物登场了:袁绍。

袁绍

照例来看原文:

进视之,乃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名邵,字本初,现为司隶校尉。

说实话对袁绍无感,总觉得袁绍、袁术自己没啥本事,在吃袁家老本,同时又背信弃义,不是什么正经英雄。

就这样,何进、袁绍领军进宫,立刘辩为新帝,杀死蹇硕,收服了蹇硕统领的禁军。此时袁绍劝何进,不如现在一鼓作气,把十常侍都杀了,以绝后患。咱们来看何进,之前还叫嚣着要把十常侍全部杀光,现在呢?张让向何后一求情,何后向何进这么一说,就算了,杀了蹇硕就算完事儿了。

何后是妇人之仁,何进也没什么主见,以至于到最后被十常侍所杀,遭董卓之乱,也是必然。

这边立了何后的儿子为新君,董太后不乐意了,她咋办呢?我们来看董太后的一系列操作。她听取张让的主意,临朝听政、封刘协为陈留王、给国舅董重增权、让张让这些十常侍共同把持朝政。看到这里我有点迷惑,话说这十常侍在宫里真挺吃得开的,何后听他们的,董太后也听他们的。这后宫、太监不得参政的禁忌,到了东汉末年算是全都给破了。

何太后一看董太后怎么不按规矩出牌,于是设宴劝诫董太后,您就好好养老得了,一个妇道人家,还要临朝听政?结果被董太后揭开老底儿一通大骂,何太后气不过,连夜找何进商量。第二天就有人上奏说董太后原本是藩妃,不能住在宫里,人家一道奏折就把董太后请出了皇宫,还临朝听政呢。后来董重自杀,董太后也被何进用毒酒毒死。董太后出丧的时候,何进甚至都托病不出。

其实我有点疑惑,董太后手里的筹码是什么?感觉只是出来扯着嗓子叫嚣了一下,然后就被何家KO了。

十常侍一看董太后这枝算是废了,于是拿钱财、珠宝贿赂何进的弟弟何苗还有何进的母亲“舞阳君”,然后又没事儿人一般继续在宫里耀武扬威,看来在那时候,就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儿。

不过袁绍还是不死心,一再向何进劝诫尽诛宦官,可是何苗得了十常侍的好处,整天跟何太后吹风:什么新君初立,不能大开杀戒,这是取乱之道等等。何进是个没主见的人,太后不许,一时间他更犹豫不决。就在这时,袁绍出了个馊主意: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何进一听大喜,真是妙啊!妙你个头啊,死到临头了还妙。幸亏何进领导班子里还有头脑清醒的人,主簿陈琳(没错,就是写《为袁绍檄豫州文》吓得曹操出一身冷汗的那位)第一个不同意:把各路人马都招进京,到时候各怀鬼胎,你们这是要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啊!到时候要天下大乱的!

何进还嘲笑陈琳:此懦夫之见也!现在笑个够,后面就看你咋死。这时候曹操又发表意见了,他还是坚持之前的说法,想把宦官一下子都除掉,动作太大了,先把元恶除掉就行了,更不必大费周章召集四方人马进京。可惜何进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跑越兴奋,谁都拦不住。也怪不得曹操仰天长叹:乱天下者,何进也

好了,第二回的故事脉络到这里就讲完了,希望大家喜欢。

搜索更多有关“三国演义第22回视频讲解,三国演义解说,第2回翼德鞭督邮”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