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栖岩寺栗子 栗子东渡既在高堂庙宇

人气:474 ℃/2023-10-24 05:09:07

前阵子一位日本朋友请了一天年假,专门早起排队去吃一天只卖 25 个的蒙布朗(Mont blanc)

螺纹的玻璃碟子如大张唱片,糖霜粉印出四道白雪的痕迹。淡褐色栗子奶油粗线一圈圈堆叠成一座小山峰,顶上撒上金箔与淡淡糖粉。没有太多炫技,倒是与蒙布朗的初衷很接近:阿尔卑斯山的白朗峰(Mont Blanc)到秋天即变成褐色,而山顶终年积雪,有着简洁而精致的观感。

用珍稀日本栗子「HITOMARU」制作的巅峰蒙布朗。©和栗や官网

那家位于谷中银座商店街的「和栗屋」,是日本唯一一家「和栗」(也就是日本原产栗子)专卖店,在栗子名产地茨城县拥有巨大的自家农园,专门栽培适合制作栗子点心与蒙布朗的和栗品种,新鲜度出众。

这种限定蒙布朗更用到了和栗的稀有品种:人丸」(HITOMARU),它以丰富香气和浓厚甜味著称,其他栗子与它相比,还是望尘莫及。整个茨城仅有三人种植,产量极其有限。

和栗屋自有的栗子果园。©和栗や官网

栗子专业职人会仔细检查栗子的质量和味道,进行精心挑选,除了外壳紧致有光泽、表面没有划痕和孔洞之外,还有一条判定标准是「拿在手上的重量感」。如果较轻,则说明水分流失,味道和香气都会打折扣。好的栗子,即使做成栗子奶油也能充分领略到原始的松软风味。刚刚到手的新鲜「人丸」由栗子职人迅速制作,于是迎来了今秋的「巅峰蒙布朗」。

说起来,日本人与栗子的交情远比米来得更久远。9000 年前,日本石器时代的绳文遗址中就留下了采集野生栗子的痕迹。5000 年前,绳文时代中期已经开始稳定地栽培大颗的栗子,还有以巨大栗子树干作为柱子修建的祭祀用建筑。

当时的栗子是一种主食。据说主要吃法是将栗子肉与其他坚果捣碎混在一起,再加入禽蛋类、山药,捏成团子,在热石上炙烤后食用。那时候还没有调味品,想来是一种极其朴素的味道。

「给你一个毛栗子」这句话在中国听得很多,但亲眼见到浑身是刺的毛栗子挂在树上的机会还是很少的。

几年前我去新潟参加大地艺术祭(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户外艺术节,位于自然环抱的越后妻有山间地区,每三年举办一届),就偶然遇见了这么一片森林。

有一个艺术装置位于半山腰。顺着青绿小路蜿蜒向上,就看到一片经过火烧的木雕塑。它们林立在林木的荫蔽之下,像一群沉默而黝黑的人。这是法国艺术家 Christian Lapie 的一个作品。他在曾经有过房屋的地方创造了一个新世界,鲜明的黑色雕塑静静地见证了人的生死及历史。

在新潟大地艺术祭看到的栗子。©戒子

抬头一看,初秋时节,枝叶之间挂满了刺猬一样的毛栗子。有一颗掉落在我脚边。捡起来一看,外壳已经绽开,密密的刺蓬一半青、一半黄,中间躺着饱满锃亮的栗子 —— 我们平时吃的那种。说来惭愧,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自然中的栗子。

在那样的场景中,偶遇栗子林的确无端多了一种神秘感。不知道这位法国艺术家是不是知道栗子在日本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才特意选取了这块小山坡。

上文说过,栗子树会被用在祭祀的建筑中,想来远古的日本人对于能稳定供给食物的栗子树充满了感谢与敬畏,逐渐将它当成了信仰的对象。

栗子也被当作供品,有时在节日料理中出现,吃下栗子就能够避祸得福,能用来击退恶鬼的不只有桃太郎的吉备团子,栗子也具有同样的功效,被神圣化的栗子慢慢变成了幸运的象征。尤其在战国时代,人们相信「胜栗」(かち栗)是打胜仗的好兆头,为了鼓舞士气,出征的战士们会带着栗子上战场,如同保命的护身符。

栗子与日本人的日常实在非常紧密。栗子树材坚硬、耐腐,所以多用于家居。此外,「栗」字写作「西 木」,有西方净土之意,也常常制成灵牌等佛具。

不过在民间风俗中,一般忌讳在家中院子种植栗子树,可能会导致家运衰落,招来不幸。为什么会有这般禁忌呢?

据说在风水上,自家院子种植果树基本都是「凶相」。尤其要避开结甜果子的果树,桃树、栗子、柿子、石榴和猕猴桃均不适合家养。有一种说法是,甜美的果实会夺走土地中本来该流向居住者的能量。柚子、柠檬等柑橘类的果实是酸的,也就无所谓了。

栗子的梦也可以用来占卜。

梦见润泽饱满的栗子,是好运到来或怀孕的吉兆。尤其外壳坚硬或带有根根分明硬刺的,更象征着现实生活中与家人、友人的关系牢不可破。梦到栗子长成树,有意外发生。栗子从树上落下,财运衰退。梦到捡栗子,意味着与亲近的人离别。梦见吃栗子,则吉凶参半:若是没有蒸或煮过的新鲜栗子,大概率是凶梦;吃到好吃的栗子,则有良机降临。

还有一些比较惨烈的预言 ——

爱知县,栗子的梦不吉利。秋田县,梦到捡栗子会死。群马、长野和广岛的部分地区,梦到捡栗子有人会死。岐阜,梦到捡栗子,会有地方举行葬礼。

后来又去新潟玩,从当地老大爷口中得知了捡栗子的一些小规矩,像是:不准爬到树上摇栗子,但可以用小树枝打下来;不准用大石块砸树干,但可以用脚踢;捡栗子不能着急,与看的角度有关 —— 哪怕跟在别人身后捡,试着爬到高一些的坡上往下看,或者从比较低的视角往上找,往往收获也不少(感觉像人生箴言呢)。

最有用的要数这一条:山老鼠会收集栗子,藏到树根、草丛或者岩石的缝隙里,一处能藏 15 ~ 25 颗。留心这些地方,找到了可就中大奖了!

在「和栗」占领市场高地以前,另一种栗子才是日本人心头的宠儿 ——「天津甘栗」,即糖炒栗子。用麦芽糖和黑砂炒制的手法可以追溯到元代,清朝《燕京岁时记》中也记录了当街热卖的盛况,中国的国民零食怎么就归到了天津头上了呢?

由专业工匠炒制的天津甘栗。©Hongkongnavi.com

明治四三年(1910 年),一个叫李金章的年轻人从山东来到东京,在浅草仲见世商店街开了日本第一家甘栗店「金升屋」。所谓甘栗,其实就是中国栗子,和板栗、毛栗子是一个东西,只是为了区别于日本本土的和栗而言。

世界上流通的栗子一般分为四大种,原产于日本的和栗、原产于欧洲的西洋栗子、原产于中国华北的中国栗子,还有原产于北美的美洲栗子(20 世纪初遭虫害受灾严重,如今在市面上已不多见)。

日本和栗个头比较大,果肉更黄,甜味少水分多,粘度更高,皮很难剥掉。相对而言,中国栗子个头小巧,但果肉紧实、味甜,再加上更好剥皮,糖炒栗子一下子引爆了热潮。明治时期的书中记载,有人专门从外地跑到浅草花 10 钱买甘栗。当时一瓶牛奶大概是 5 钱,一份炸鸡是 8 钱,为甘栗排队的人络绎不绝。到了大正末期(1920 年代),甘栗店风靡全日本,光是东京就开了一百余家。

这些甘栗基本从山东、大连和天津进口。天津本身就有「天子之港」的意思,是著名的港口城市和出口中心,大部分的栗子都从天津运来,因此得名。实际上,这些冠名「天津」的栗子多产于天津东北部的河北省燕山山脉,早丰、魁栗和短枝是比较有名的三个品种。

锦市场里贩售炒栗子的摊位。©Thecreativeadventurer.com

现在的日本,已经很少能看到糖炒栗子新鲜出炉的热闹光景了,包装好的天津甘栗更为多见,一年当中任何时候都能在超市或便利店买到。

不过,糖炒栗子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那浓烈的甜香其实并非来自栗子本身,而是炒制过程中糖浆的焦香。加入糖浆主要不是为了增味,而是润滑,包裹在果壳之上也更显得油亮诱人,但那甜味并不会沁入果肉当中。栗子肉的甜在于炒制时对温度的把控,70 ~ 80°C,是淀粉转化为糖的最佳状态。

栗子好吃,也不能多吃,现代营养师建议,一天不要超过 10 个。

不过李时珍《本草纲目》里面是这样写的:有人内寒,暴泻如注,令人煨栗「二三十枚」,食之而愈。令人惊讶,看得让人怪想以身试法的。

苏东坡和陆游也吃栗子来治病。

苏东坡是晚年腰腿痛,养成早晚食栗的习惯,还要在嘴里嚼出白浆,再分几次慢慢吞下,不知疗效如何。而陆游老年则是苦于齿根浮动之症,古时认为是肾虚,但或许是牙周炎?他专门夜宵吃栗子以调治:「齿根浮动叹老衰,山栗炝燔疗夜饥。」

还有三位诗人,对于栗子则不那么功利,单纯地喜欢吃。关于栗子的口感,他们是这样评价的。庾信云「秋林栗更肥」,方回云「壁黄新栗嫩」,杜甫云「山家蒸栗暖」。肥也,嫩也,暖也,把栗子的美味之处点得那么准,看来都是会吃之人。

夏目漱石的好友,明治时代的文学宗匠正冈子规或许也是栗子的爱好者。《仰卧漫录》是他写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 年)至次年病逝期间的病中日记,明治三十四年九月九日这天的菜单是这样的:

早饭 栗子红豆饭三碗(新历重阳)咸煮海鲜

加餐 红茶一杯半(牛奶没送来)点心面包三个

午饭 栗子粥四碗 金枪鱼生鱼片 葱味增汤 越瓜泡菜 梨一个 又吃了一个 冰水一杯

晚饭 红豆粥三碗 泥鳅火锅 中午剩的金枪鱼 海带 煮栗子

……

装栗子的袋子里发现了一枚象棋的棋子儿。

九月九日是新历重阳节,被视为菊花的节气,在日本民间则兴吃栗子。之后数天,子规又陆续吃下了「零食炒栗子八九个」,「煮栗子七八个」(母亲帮他剥的皮)。很可惜,子规没能赶上数年后风靡东京的中国甘栗,皮好剥得很呢,味道亦甜美,想必他一定喜欢。

栗子涩皮煮。用小苏打、以及反复的小火熬煮,可以去除涩味,且让栗子附有更丰富的口感和口味。©Mi-journey

我亲身作证,日本栗子的皮真是难剥。日语中,栗子外面的硬壳叫做「鬼皮」,里面一层叫做「涩皮」,一不小心混着果肉吃到,苦不堪言。

从超市买回一网兜应季的新鲜栗子,在经历大煮、大烤、大炒至栗子在锅中爆炸等媲美太上老君炼丹的一番尝试后,我终于决定放弃,学习一下电影《小森林》中女主的吃法:不必去皮的「涩皮煮」。毕竟糖水栗子「甘露煮」需要去皮,太过费劲,难怪在日本的栗子产业当中竟然有专门剥皮的职人。

搜索更多有关“栖岩寺栗子 栗子东渡既在高堂庙宇”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