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娱乐>正文

梁羽生笔下张丹枫结局 作为梁羽生笔下的两位大神

人气:186 ℃/2024-04-30 08:04:59

张丹枫和金世遗是梁羽生笔下最负盛名的两大神级人物,但若要比较两人的成就谁更高,由于两人不在同一个时代,也未曾直接交过手,羽菱君个人认为只能从各自的武学修为和成就去探讨一番。羽菱君个人向来认为,广义的武学修为不仅是指武功实力,而是分为内功修为、外功修为和武理修为三个方面的造诣和成就,对于张丹枫和金世遗,这三方面的修为其实各有所长,因而并不能单纯的说成就谁高谁低。

金世遗

一、张丹枫与金世遗各自的武学成就

张丹枫是梁羽生笔下最完美的名士侠客,被梁羽生视为他创作的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代表着他的创作理想,也诠释着他对侠客的定义。起初梁羽生创作张丹枫,本来是为了另起“萍踪”系列,但由于他把张丹枫写得太过完美了,后来都忍不住将他笔下的第一门派天山派去往张丹枫的身上靠。《散花女侠》里霍天都受其指点,还只能算是他的记名弟子,到了《联剑风云录》中,则开始将“天山剑法”定为张丹枫开创,最后在《广陵剑》中,则直接将霍天都定义为张丹枫的大弟子,天山派也是张丹枫所开创,只是到霍天都能独撑门庭,他才到云南石林隐居,晚年创下“无名剑法”,临终前还交代关门弟子陈石星到天山把剑法交给霍天都,以壮大天山门庭。于是到后来,张丹枫就成了天山派的创派始祖,而“萍踪系列”也被纳入了广义的“天山系列”。通过这点设置,梁羽生无疑是再次拔高了张丹枫的武学成就,让他身后威名历三百余年而不衰。

当然,张丹枫的武学成就不容置疑。他一生所战五十余次,无一败绩,武功一次出场是比一次厉害。在《萍踪侠影录》中,张丹枫师从谢天华,得之传授“万流朝海元元剑法”,出道剑术便已有成;彼时他虽还不是一流高手,但与云蕾的双剑合璧,武林中试问也没几个一流高手敢小觑(这是类似于金庸笔下武学名家林朝英的创新,杨过小龙女双剑合璧的情景重现)。到了《散花女侠》中,张丹枫步入中年,独创双剑合璧单人版,可双手使双剑,一个人即可施展双剑合璧的武功绝学(就像小龙女学了周伯通的“左右互搏术”而单人双剑合璧),已是武林一流高手,并多次大发神威,震慑众魔头远离中原。

到了《联剑风云录》中,承传自陈玄机和彭莹玉《玄功要诀》的张丹枫,功法在他手里有所改进发展,那时他的玄门正宗内功已经练到“敌强则强,敌弱则弱,因势反击,收发随心”的最上乘境界,内力源源不绝,像是无穷无尽(就像张无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九阳神功”),并将剑法融会贯通,已经无须使用双剑,单剑已可以无敌於天下,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剑客,连将“修罗阴煞功”练至第九重最高境界、内功正邪合一的乔北溟都不是他的对手,使其远遁海外终生不敢再回中原。

张丹枫

最后一次出场的《广陵剑》中,张丹枫内功之纯三十年前,就已天下无匹,形象就如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时出场的一代宗师张三丰;石林一战,在自知天不假年临近寿数时,出手秒了厉抗天和六阳真君、鸠盤婆等人,尽歼魔头。而他晚年所创的“无名剑法”比任何“有名”的剑法,境界都要更高一层,从“无名剑法”善于临危应变、不拘一格和顺敌势而应招等特点,还有后世孟华用剑法中的“破暗器式”来破暗器来看,“无名剑法”则是类似于金庸笔下独孤求败所创下的剑法天花板“独孤九剑”。

可以看出,在张丹枫身上,梁羽生几乎是融合了金庸笔下绝顶高手的所有特长,无论是内功外功还是武理造诣,其修为和成就都是顶级的。而且不仅武功,他的雄才高远、胸襟广阔、洒脱稳重,还有那情痴不悔等人格魅力也都近乎完美,同时还开启并传下了日后影响武林的一大门派,金庸笔下能与之相比的就只有张三丰,明显的侠客标杆,难怪威名能历三百余年而不衰,就武功成就而言,梁书中后世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就只有金世遗。

跟张丹枫一样,金世遗的武学进展也是分为在几部小说中出场的几个阶段。首先在《冰川天女传》中,师从毒龙尊者的金世遗,以一个假扮麻风病人的乞丐出场,行为乖张、性格偏激、愤世嫉俗,专找已成名的二流高手麻烦,江湖人称“毒手疯丐”,虽不如名门正派的唐经天和冰川天女,但也是年青一代中的佼佼者。梁羽生笔下的邪派武功,都是前期进境很快,但后期都会有走火入魔之危;而玄门正宗的武功则相反,前期进境缓慢,但潜心修炼愈到后来进境愈快。因此,金世遗一开始也躲不开走火入魔之危,所幸他后来得天山派唐晓澜传与玄门正宗内功心法,不但消去走火入魔,还以此机缘开始修练正邪合一内功。到了《云海玉弓缘》中,他与厉胜男在火山岛获得乔北溟的武功秘籍,秘籍上半部讲的都是武学精义,金世遗精研三年,一理通而百理融,此后其他的功夫他是只要一见便会。

在厉胜男死后,金世遗将厉胜男临终前留下的乔北溟所有秘籍在她坟前烧毁,为的就是发愿要循著正派武功之门路,融会各家,创立一门正大光明精深广博的武功。由此在《冰河洗剑录》中,他结合唐晓澜所传下的天山派正宗内功心法,开始融会正邪各派,练成了“正邪合一”的内功,达至“诸邪不侵”的境界,霸悍之处,为任何一派内功所不及,并炼就至高无上的“金刚不坏神功”,即便是中毒,所中之毒,也会轻易地便给他用本身的真火炼化。相比于当年大战张丹枫时乔北溟的正邪合一内功,也已是初级与顶级的区别。功成之后,他施展神功,抓裂岩石空手竟能打通了一丈多深的石壁,要知道当年能用手指在石壁上刻字的白发魔女,已让人惊恐不已,而金世遗则是抓岩石如抓豆腐,可见他的内功雄悍,有多恐怖。

如斯功力,让他在金鹰宫武林大会上,瞬间就毁去宝象法师数十年苦练而成的第九重“龙象功”;而后于邙山一战,弹指间便挖了七名大内高手的眼珠,谈笑间反杀童姥姥和佟元奇,还废了文廷璧的武功,令清宫侍卫不敢再行走江湖。此后携古之华远遁海外,再出场已是《侠骨丹心》书末。在这之前,中土武林天下第一的称号,已被他的两个徒弟江海天和金逐流先后接力多年,但他却只用最普通的“四平拳”就轻松压制江海天和金逐流联手。此前更还挫败了重出江湖的扶桑七子,要知道这扶桑七子每个人的实力,都已不在金逐流之下。可以说,金世遗就是彼时武林的一个神话,纵观整个“天山系列”,也再没人能在武功实力上高过他。

二、张丹枫与金世遗各自武学修为的比较

通过以上张丹枫与金世遗武学一道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比较一下两人在武学修为上的成就。首先从内外功的修为上,很明显,金逐流的成就已是超过了张丹枫。假如说在同一年龄段张丹枫“收发随心,无穷无尽”的内功修为,是进入了最上乘的境界,而练就“金刚不坏神功”的金世遗则已达到绝顶之境。还有从内功防御的级别来讲,两人也不是一个档次,当年的张丹枫中了乔北溟一掌,就减少了几十年的阳寿,若是换成金世遗,只怕乔北溟当时就会被自己的掌力反弹毙命。而外功就更不必多说,梁羽生和金庸笔下的设定都是推崇“内功至上”,只要内功有成,再普通的招式也能发挥出超强的威力,金世遗的内功恐怖如斯,他的战斗力不是张丹枫所能企及。毕竟张丹枫晚年还专注于借剑法去运御释放内劲,而金世遗则是徒手空拳即能压制天下第一剑客级别的人物。

不过,张丹枫虽然在内外功的修为上成就不及金世遗,但就武理修为而言,练就“金刚不坏神功”并自成一家的金世遗,成就未必能超越张丹枫。在金世遗身上不能忽略的一点,是他的武学成就其实都是在前人绝学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而来,是以张丹枫传下的天山派正宗内功为基石,以乔北溟的武功秘籍为梁柱,更加上其他正邪各派的武功为屋瓦而建立起来的,还有“金刚不坏神功”少林也有。虽然说他能贯通融会的武理修为也非常人能比,但毕竟只是将前人的绝学炼至最精,属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武理修为成就的最高表现,就是能自创最上乘武功绝学,就这点而言,金世遗只能算是练武之人,而张丹枫却是创武之人。

张丹枫

张丹枫的内功虽来自《玄功要诀》,但在他手里,这门功法是得到了改进,传给后世修炼能事半功倍,效益更胜从前。就如金庸笔下的萧峰,或许他的“降龙掌”出掌的威力还不及后世的郭靖,但这门功法却是在他手里完成了精简改进,威力是更胜从前,萧峰的武理修为并非郭靖能比。而金世遗虽也有自创“大周天剑法”,却还是模仿张丹枫“天山剑法”中的“大须弥剑式”,但张丹枫的“无名剑法”,直接能比拟金庸笔下独孤求败的“独孤九剑”。实际上,金世遗就是金庸笔下集各家之所长而自成一家的杨过,而张丹枫则是类似于创下《九阴真经》的黄裳和开创全真教一派武学的王重阳。

还有,假如把金世遗比作张无忌,那么张丹枫则是张三丰。练就“九阳神功”,内功阴阳互济的张无忌,在后来他的功力肯定会超越张三丰,有《九阳真经》武学精义指引,张无忌也能一理通百理,达到武学最高境界,但较自悟出“阴阳互济”武学最高境界,并自创出武当一派武学,学究天人的张三丰,在武理上的修为如何也是超越不了的。简单来说,张三丰能匹及创下《九阳真经》的斗酒僧,张无忌却仅是同练神功的觉远大师,金世遗与张丹枫武理修为的比较也类似于此。

张三丰与张无忌

所以说,比较张丹枫与金世遗的成就,不能简单地比较武功实力。就武功实力而言,金世遗的内功外功修为,确实都能胜过张丹枫,但就武理修为来说,创武级别的张丹枫却非练武的金世遗能比。金世遗的惊艳,其实是少走了前人摸索和积累经验的历程。还有,张丹枫开创了天山一派,影响后世武林格局几百年之久,金世遗的徒弟江海天后来虽也有开宗立派,但始终没能像天山派那样成为武林泰山北斗传承数百年,这项成绩也非金世遗能比。只能说,两人武学成就是各有所长,堪称并驾齐驱各擅胜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坚持原创,杜绝抄袭,我是羽菱君,专注武侠与鬼吹灯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搜索更多有关“梁羽生笔下张丹枫结局 作为梁羽生笔下的两位大神”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