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转氨酶升高诊疗指南,血清转氨酶升高的非感染因素

人气:184 ℃/2024-01-30 01:36:18

作者: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 汪明明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血清转氨酶升高可提示肝细胞损害、肝脏有炎症存在。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因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临床中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常见感染性因素有:各种病毒性肝炎(包括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嗜肝病毒感染,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非嗜肝病毒感染)、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肝脓肿以及胆道系统感染等。非感染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因素、代谢因素、肿瘤因素、酒精因素等。

临床上,感染性因素造成的转氨酶升高都会受到重视,但非感染性因素起病常常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本文将对血清转氨酶升高的非感染性因素作一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一、自身免疫因素

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甲亢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可合并肝损伤,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对肝脏自身来说,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及上述三种疾病相互重叠的重叠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变部位以肝细胞为主,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除了肝炎共有的临床表现外,其特征是血清转氨酶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显著升高(>20g/L),以及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抗LKM-1)或抗肝细胞胞质I型抗体(抗LC-1)等自身抗体阳性。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病变部位以小叶间胆管和小胆管为主,以中年以上女性多见。临床上可有皮肤瘙痒、上眼内眦部出现黄色瘤,肝功检查以肝内胆汁淤积为特征。表现为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超过间接胆红素,同时有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移酶显著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M显著升高,血清ANA和ASMA阳性。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病变部位以肝内大胆管为主,少数可累及到肝外胆管,以40岁左右中年男性居多,多数患者同时合并有溃疡性结肠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比,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发病率更低,但两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相似,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有助于鉴别二者。

二、药物因素

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分两个时相,第一时相主要是通过细胞色素P450(CYP450)将药物进行代谢转化,使非极性脂溶性化合物产生带氧的极性产物,增加水溶性。第二时相是在CYP450的作用下再与极性配体如葡萄糖醛酸、硫酸、******、乙酰基或硫基等结合,形成水溶性更强的化合物,最后经胆汁和尿中排出。CYP450是个大家族,存在基因多态性,因而个体之间的药物代谢存在差异。大多数药物都经由肝脏代谢,药物性肝炎在临床中常见。

药物性肝炎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已知的、可预测的,肝损伤的程度与药物的剂量有关;另一种是特异体质性的,是未知的、不可预测的,与药物的剂量无关。后者实际上是CYP450等代谢酶缺乏,可以理解为个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如大多数人使用头孢类药物不出现转氨酶升高,但少数人则会发生严重肝损伤。

常见的肝损伤药物包括:(1)西药:他丁类降脂药、抗结核药以及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2)中药:何首乌、雷公藤、川楝子、山豆根、土三七和苍耳子等。对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者,应注意询问其用药史。

三、代谢因素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旧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多因素引起的脂肪在肝内过度堆积的一种疾病,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高热量、高脂肪等不合理饮食是该病重要的促发因素。IR可增加肝脏对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摄取,促进葡萄糖向脂肪酸转化,导致脂肪在肝脏过度沉积,进而激活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最终导致肝细胞凋亡;同时游离脂肪酸反过来也可以促进肝脏IR的发生,引发脂质沉积的恶性循环。大多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无自觉症状,仅有转氨酶升高,血脂和肝脏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是铜蓝蛋白缺乏所致的铜代谢障碍,铜离子在体内大量沉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靶器官为肝脏和中枢神经,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肝损伤、肝功能衰竭,锥体外系损害,以儿童、青少年多见,预后差。血清铜蓝蛋白下降(<0.2 g/L)、24小时尿铜增加(成人>100 μg,儿童>40 μg)、裂隙灯检查角膜K-F环阳性可明确诊断。

血色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缺陷基因位于6P21.3,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高加索人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我国少见。其发病机制是机体对铁代谢失去调控能力,肠道中铁离子过度被吸收,大量沉积在肝脏、胰腺、心脏等组织器官中,导致相应的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特征性表现是皮肤色素沉着,并有肝肿大、迟发性卟啉病皮肤、关节炎、心功能不全等。美国肝病学会2011年血色病诊疗建议:对血清铁检测异常者,即使没有症状也要评估有无血色病;对所有肝病患者都要评估有无血色病。

其他代谢性疾病还有糖原累积症、鞘磷脂代谢障碍等,临床少见。

四、肿瘤因素

随着病情的进展,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血清转氨酶可逐渐升高,并伴有胆红素升高,一般药物难以控制,直至肝功能衰竭。

对持续转氨酶升高者应注意排查肝癌,定期检查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肝脏B超,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确切地说不属于肿瘤的范畴)属于良性病变,一般不会引起转氨酶升高,肿块较小且无明显不适者不用特殊处理。

五、酒精因素

酒的化学名为乙醇,主要通过肝脏脱氢酶的代谢作用依次转化为乙醛和乙酸。酒精对人体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转化为乙醛。乙醛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通过黄嘌呤氧化酶转变成超氧化物,导致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结构,引起肝细胞损伤,出现转氨酶升高。乙醛还可以与各种蛋白质结合形成络合物(乙醛复合体),作为一种新的抗原刺激物,再度导致肝细胞损伤。

个体间对酒精的耐受性不同,主要与基因遗传性有关。针对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表明,ALDH2基因可发生G1510A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第487位上的谷氨酸被赖氨酸所替换,GG为纯合野生型,AA为纯合突变型,GA为杂合突变型。基因突变导致ALDH2酶活性降低,乙醛易在体内聚集。GG型ALDH2活性最强,对酒精的耐受性最好,GA型次之,AA型最差。

对成年男性的血清转氨酶升高应认真询问病史,排除酒精性肝炎。

六、中毒因素

应注意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有机挥发物中毒和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中应注意野蘑菇中毒、四季豆中毒和新鲜黄花菜中毒。有机挥发物主要有苯和甲醛,在密闭的空间容易经呼吸道吸入造成肝损伤,日常生活中常见于房屋装修,如关门闭户,用油漆刷墙。

野蘑菇中毒具有季节性,主要发生于生长蘑菇的夏季。根据毒素结构和毒性可分为环肽类、奥来毒素、毒蕈碱类、裸盖菇素、异恶衍生物、鹿花菌素、鬼伞素等,毒性最强的为环肽类中的“鹅膏毒素”。野蘑菇中毒主要有精神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两大类临床表现,其中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和巩膜黄染,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急速升高。

四季豆中含皂素、植物血球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毒素,新鲜黄花菜含秋水仙碱,若烹饪不当均可出现中毒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肝损伤。

结语

血清转氨酶升高原因有多种,临床诊断要有多种考虑。在非感染因素中首先应排除自身免疫因素和药物因素,其次是代谢因素中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儿童应排除铜代谢障碍,成年男性应注意排除酒精性肝炎,油漆中的苯中毒临床常见,应保持高度警惕。夏秋季各种食物中毒高发,应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8):556-558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1):1752-1768

[3]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7):999-1001

[4]邓源,班春林,武晓琼.乙醇诱导肝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华北国防医药,2005;1794):242-244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病学组.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8):566-569

[6]张福奎.美国肝病学会2011年血色病诊疗指南要点,肝脏,2011,16(4):330-331

[7]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0;26( 3): 229-231

[8]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蘑菇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临床急诊杂志.2019.20(8):53-597

[9]宋金萍,王涛,陈雪梅,等.秋水仙碱肝损伤机制探讨.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7):1019-102

1.新冠疫情下,内镜检查实践指南——亚太消化内镜学会立场声明 | 指南共识

2.全球IBD干预小组:克罗恩病狭窄的内镜治疗(文末有彩蛋) | 指南共识

3.NEJM上消化道出血:与“传统”24h内内镜干预比较,12h内干预是吉是凶?| 专家视角

4.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2019版)——要点一览

搜索更多有关“转氨酶升高诊疗指南,血清转氨酶升高的非感染因素”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