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伤寒论六经详细讲解,伤寒学习系列二,方正学说

人气:151 ℃/2024-02-04 06:18:25

1.《伤寒论》研究的代表学说

大家知道我们伤寒论有很多流派,这些流派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是方证派,一个是三部六病说,一个是六经气化说,就是六经气化派,也就是所谓的气化派。

(1). 方证学说

方证派在伤寒学派里面传的最广,走方证派的人最多。方证派起源于日本,特点以方测证,以证定方。通过一个处方药物的组成,来推测证,然后又用证来确定方。方证派上手很快,因为它比较简单。所以日本人其实一定程度上是抛弃掉了《伤寒论》的理论,就告诉你具备哪些症状你就可以用哪个处方。第二是典型病例用那些处方确实是可以见到疗效,这是方证派的一个特点。

(2). 三部六病学说

三部六病派它以各种形式存在,它总的来说把病分成表、半表半里和里证。你看我们也用三部法来辨治外感疾病,但是我们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我们治疗方法是太阳在表,少阳在半表半里,少阳以后的,都属于里证,阳明是里实证,太阴少阴厥阴是里虚证。

三部六病派有许多不同于传统学说的观点,比如说:有的流派认为,太阳少阴都在表,太阳有麻黄汤、桂枝汤,少阴有麻黄附子甘草汤,都在表。少阳和厥阴都是半表半里,而太阴和阳明是里证。太阳是表的实证,少阴是表的虚证,少阳是半表半里的实证,厥阴是半表半里的虚证,阳明是里的实证,太阴是里的虚证。它就把表、半表半里、里,和虚、实结合起来。如皮肤,他们认为是表证,包含了虚实就是太阳和少阴病,里面的那个消化器官啊,包括食管、胃、肠子,他们认为是里证,包含了阳明和太阴,剩下的就是半表半里。他们把六经为病,表述成六个病,就是表、半表半里、里的虚实六个病。

但是实际上伤寒论在讲六经为病的时候,讲的很清楚,不是指的六个病,大家只需去领会它的条文,等我们讲完伤寒论就明白了。而且,如果这表证包含了太阳和少阴的话,那么请问:少阴寒化的真武汤,热化的黄连阿胶汤是表证吗?黄连阿胶汤治哪个表证,真武汤又治哪个表证?如果说厥阴是半表半里厥阴寒化的吴茱萸汤就有典型的消化的症状,你不是说那个肠子都是里,它怎么又归到半表半里了呢?如果你说阳明、、太阴是里,那阳明的白虎汤证不在肠道,白虎汤证哪有肠子的症状呢?它不是腑实证,那它又怎么会在里呢?

为什么三部六病会把少阴归在表证呢?因为从标本法来说讲太阳为寒水之经,太阳经的特点就是多寒多饮,它的功能就是主膀胱气化、蒸腾水液所以它病了就会多寒或者多饮。多寒,你比如说伤寒麻黄汤证;多饮,你比如说五苓散证。那么太阳为寒水之经,它是怎么维持正常的功能呢?因为它中间少阴火化。少阴的火化就是说少阴的阳气来蒸腾膀胱的水液;少阴的阳气来打通膀胱经的阳气。所以膀胱经的阳气和蒸腾气化的作用是来自少阴心、肾的阳气。肾与膀胱相表里,如果少阴经的火气太重,那么这个人容易热化而转为温病;如果少阴经的火气不足,那么他得了病也发不起烧,他老是不好,这就是太少两感证。为什么太阳病恶寒发热?因为它本就恶寒。它标是怎么回事?它是少阴的火化一出来它就发热。所以少阴经见到的表证是我们讲的太少两感证。

大家说只有太少两感,那阳明和太阴呢?阳明和太阴也有两感啊!白虎汤证必恶寒的要用人参,那是太阴的药,那也是两感。那太阴也有吗?就是桂枝汤加大黄,刚才说了“大实痛者加大黄”,桂枝加芍药汤再加大黄,那桂枝汤为什么属太阴呢?我们结合虚劳病篇讲,虚劳病篇就讲了两个病:一个是脾虚;一个是肾虚。脾虚用的就是桂枝汤变化乃至小建中汤。建中,建脾胃的中气;理中大家知道吧?建中、理中都是对举的。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它不是温脾的温什么?它都是在中焦,都是在脾胃。小建中汤是在脾胃,那大建中呢?三阴是递进关系,大建中就见到厥阴了,它先有中焦脾胃的症状见了厥阴就叫大建中证。小柴胡汤见了阳明就是大柴胡汤证了,所以大家要知道这里头的区别。而少阳和厥阴是一个什么关系?是一个转出和陷入的关系。转出少阳、内陷厥阴,这三条经都是对举的。

所以少阴病的表证那是太少两感证,是因为它阳气不足,然后导致了太少两感证。阳明经的加人参,太阴经的桂枝汤加大黄。少阳、厥阴是转入、转出的关系,这是对举的。以此来辨三阴三阳,它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如果你说少阴经是在表,你无法理解黄连阿胶汤,你也无法理解附子汤、真武汤等等,少阴经的很多症状你都无法理解。

大家知道这个三部六病法理论从哪里来的吗?这个理论来源于西医的三胚层。我跟大家讲了三胚层后,就明白它的问题在哪里。三胚层它是与两胚层相对应的,在生物学里头,扁体动物以上的全部动物都属三胚层动物,就是由内胚层、外胚层、中胚层构成,也就是讲体腔动物嘛,中间有根管子,就是从口到肛的这个管子,动物的进化是什么,它最初是原生生物,它没有体腔的,不分胚层的,然后到了两胚层的时候就腔肠动物,然后是要到三胚层动物,三胚层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的皮肤是属于外胚层,我们的眼睛、我们的神经、垂体和肾上腺是属于外胚层,中胚层就包含的多了,心血管、肌肉、结缔组织、生殖系统都是中胚层,内胚层包括什么,内胚层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我们的尿道。

大家可以看到了嘛,这个三部,表、半表半里、里,它根据三胚层来的,但是三胚层的理论大家看到有什么问题没有?它认为表是属于外胚层的太阳和少阴,神经呢?神经在这里归到哪里?表还好,这个中胚层半表半里,它说少阳、厥阴都是半表半里,那又有问题,心血管归哪里?肌肉是中胚层,肌肉归哪里?肌肉应该由脾来主,对吧?肾、生殖系统和肾上腺都是中胚层,那还是属于少阳厥阴吗?肾不属于少阴,肾属于什么?生殖系统不属于少阴完全属于厥阴?肾上腺皮质那典型的肾的本质,说得很清楚,是少阳厥阴吗?心血管是少阳厥阴吗?肌肉是少阳厥阴吗?它都是中胚层。这个有问题,肌肉是脾主肌肉,它是内胚层,它是中间那根管子都是内胚层,阳明和太阴,问题就来了,膀胱属于内胚层,它是阳明还是太阴,尿道是阳明还是太阴,阴道是是阳明还是太阴?这就有一定问题,能不能三胚层简单来概括我们的六经,三部它是有问题的,那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你知道从我们生物的进化来讲,三胚层仅是我们动物进化的第一步,我们进化的第一步是由什么?由原生生物到两胚层,由两胚层到三胚层,分出三个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来。就是我们什么,这个扁形动物。

可是大家知道吗?我们器官系统的形成,那是到了我们更高级的动物。我们更高级的动物,是在三胚层的基础上形成的器官与系统,来构成了我们讲的高级的耗散结构。大家看生物进化树就可以看到。所以用这个非常低等的动物的三胚层来囊括高等动物的这个生理特点,他有问题。因为一个高等动物的生理特点,他是由耗散结构来构成的。简单的三胚层是不足以完成他的这个高级耗散结构功能的。我们讲五个因素嘛,所以他必须进一步的进化。他已经进化了,形成了由五个因素构成的一个高级耗散结构,八大系统组建的五个因素构建的耗散系统。为什么我们要返回去用很低等的状态来描述我们这样很高等的生物呢,这可能是一个问题。

还一个问题大家想过没有,人跟哺乳动物还不一样。因为人是什么,人是直立行走,彻底改变了我们一个重要的经脉—冲脉。为什么呢?因为人直立行走首先就要克服重力的作用。我们过去是平行生长变为向上生长的,往天上生长了。其次我们下肢血液回心变得很困难了,因为它离心脏很远了。第三,我们的上部的血液供应也困难了,以前是平行的血液供应,他现在要往头上供应血液。第四,我们的器官不好固定了。那个爬行动物的器官都固定在脊柱上,我们的器官立起来,他要往下掉的,脏器容易下垂的。第五就是什么,我们消化系统退化了。为什么?因为在爬行动物来讲,重力的作用是不足以促进消化系统功能的。而我们现在就很简单了,从口到肛,他是立起来的一根管子,所以重力的作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食物往下运行。这导致我们消化系统的很多功能逐步退化了。所以人直立行走以后,生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深刻的认识人的生理系统的变化。

你要研究人,你就要研究这个生命是怎么构成的,是怎么进化的,怎么样由这个单细胞生物,到我们的两胚层的生物,再到我们三胚层生物,完成一个基本的进化,然后再到我们哺乳动物。我们人跟哺乳动物又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一个区别。先把人搞清楚,然后你再去研究他。

为何我们要使用六经辨证?因为六经辨证是辨六经为病,不是六病。六经为病和六病是有区别的,六病构建这个理论体系,把很多《伤寒论》的条文和内容做简化,来保持理论体系的完整和合理。但是六经为病是六经所发生的病,和六病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们中医的基础理论体系由两大块构成,一块是它的哲学思想,就是阴阳五行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一块是人体生理基础,人体的生理基础是什么?它是以脏腑为器,容器。这个容器里头脏和腑它还有不一样的地方。脏藏精气而不泻,腑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总之是以脏腑为器,以气血精津液为料,以经络为道,为传送带。这脏腑就好比是那口锅,气血精津液就是那个料,就是以脏腑为器以气血精津液为原料,通过经络的传送,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这个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就是气化。所以我们讲六经气化意义就在这。通过六经,通过我们的经络,可以很好地把脏腑和气血精津液完美的联合起来,来解释人体的生理。把十二经络归到六经三阴三阳之中,归到六经三阴三阳之中之后呢,以三阴为脏,多虚证,以三阳为腑,多实证。然后联络我们的气血精津液,实现我们的气化。

所以六经的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我们中医人体的生理基础。它把我们中医最重要的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与藏象津液经络为代表的生理基础很好的联系起来了。大家学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开篇讲阴阳五行,然后就是藏象,然后是气血精津液,然后是经络。只有六经,它能很好地把脏腑、气血精津液和经络联系在一起。所以它是非常高明,非常优秀的一个体系。通过把脏腑、气血精津液,把器和料通过六经这个通路联系在一起,来阐释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的过程—就是气化的过程,这就是六经气化。这就是我们的标本法的精神实质。所以说,六经不是六病,是六经病,是六经为病。是太阳之为病,也就是太阳病。而不是以太阳这个空壳为名字的一种病。

(3). 死在太阴?

由于“太阴和阳明是里,太阳少阴是表,少阳厥阴是半表半里”,于是有了“死在太阴”,因为里虚证就是太阴,所以说“死在太阴”。可是大家要知道,我们查《伤寒论》的太阴病篇,没有一个字说到死字,相反,《伤寒论》在讲死字的时候,主要集中在少阴篇和厥阴篇,太阴篇没有一个字说到死字。我给把太阴篇第一条到最后一条说给大家听,没有一条涉及到死字。第一条:“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这是太阴之为病脉证提纲。脉证提纲有一个补充在后面:“伤寒脉浮而缓者,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第二条讲太阴中风:“太阴中风,四肢烦痛,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这个六经他都讲中风。第三条是太阴病欲解时。第四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讲了太阴病的桂枝汤。第五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跟“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这两句都是补充太阴病脉证提纲的。另外一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就是说太阴病兼有腹满而痛,要通大便用芍药汤,加芍药或者大黄。最后他说如果“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也就是说他这个人如果胃气弱的话,你要用大黄、芍药通便,量要少。

太阴病第一条“太阴之为病.....”太阴病脉证提纲。这是太阴病的第一条,那么下面有两条补充,好多病下面都有补充:“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补充脉证提纲,总共就三条,这三条是对太阴病发病基本的概括。下面一条讲太阴中风,讲太阴病欲解时,六经病都是这么讲的。然后讲了一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因为太阴病脉浮无力、气虚的人脉浮,后面我们讲太阴病的时候会详细讲。就是太阴病脉浮的,你可以发汗用桂枝汤。然后又说了一条什么呢?如果说是他腹满时痛,里头有大便的,你可以用桂枝加芍药汤通便。如果说“大实痛者”,再加大黄。如果这个病人胃气弱的话,大黄和芍药量要少。太阴篇就是讲这些东西,讲了一个太阴病脉证提纲,两条补充,再就是太阴中风,太阴欲解时,这都是六经病的传统套路。最后说太阴病用什么处方?用桂枝汤。然后给你说了如果肚子疼有大便的,要通便用芍药;如果大便硬一些,加大黄;如果这个人胃气弱的时候,用芍药、大黄的量要少。太阴病篇总共就讲了这点东西。哪条跟死亡有关系?

死亡,从西医来来两个原因:心衰和休克。心跳没了血压没了大家知道这个人就会死了。你知道心跳没了,心衰那是少阴的多。休克是厥阴的多。休克的典型症状就是厥阴病的症状。你见过哪个病人是吃不下去饭饿死的?腹泻给拉死的?太阴病的腹泻还是拉的不是那么厉害。你看那个三阴,太阴病篇几次大便他就给拉死了?人家吃三两饭他吃一两饭,他就饿死了?而且还有“手足自温”、“脉浮缓”,“手足自温”他怎么会死呢?脉浮缓,休克的时候、心衰的时候,脉怎么会是浮缓的脉呢?他至少是一个脉细欲绝、脉微欲绝啊,厥阴病里面讲了。人家说了伤寒讲过“除中”啊!可是你别忘啦,除中在是厥阴病篇。除中的机理就是厥阴证的病人到了最后,人死之前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儿茶酚氨的分泌,做最后的抗争,这时候病情突然之间的缓解,然后想进食,老百姓叫回光反照。如果进一步他的病情缓解,他就活过来了。因为他这个皮质激素短暂分泌,疾病不能恢复他就死掉了。这就是中医讲的除中。是病情到了极度情况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一天你吃三两饭,我吃一两饭,有一天突然“除中”就死掉了。一个人一天拉三次大便突然“除中”就死掉了,这个是不可能的。我们见到的“除中”,那都是非常危重的病人,最后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这个西医可以说的很清楚。这个怎么会是太阴病呢?

(4). 伤寒内经无关?

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就是伤寒论与内经的关系。有的学者认为伤寒论并非来自内经。由于伤寒不来自内经,进一步提出伤寒论的六经是“假”的,是张仲景假六经,实六病。还有说六经为五经,无厥阴;或说以方测证,死在太阴;或说无六经,乃六病,五花八门。

我们认为伤寒论是源自内经的。理由如下:①原序说了伤寒论参考内经:“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乃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有人考证素问后数句为后加,姑且不说其考证结果,但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原文。②原序涉及到运气,经用内经标本运气学说解伤寒,可以完美说明其病机病症及理法方药。③举一例。内经讲咳嗽,说膀胱咳,症状咳而遗尿,此西医膀胱不稳定,因咳嗽腹压高了尿出,用伤寒太阳腑证膀胱蓄水五苓散疗效很好。如此可见,无关系乎?④割裂内经伤寒,实质上严重破坏中医理论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导致中医有内经伤寒两个独立源头,提出内经是针灸的理论基础,伤寒是内科基础。⑤伤寒论讲到膀胱蓄血证有“太阳随经,瘀热在里”,若六经为六病,此文何解?⑥再举一例: 大家注意听我们以后六经化生的课,可以看到运用六经化生可以完美的解读内经上古天真论。

搜索更多有关“伤寒论六经详细讲解,伤寒学习系列二,方正学说”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