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谈谈你在工作上如何弘扬抗疫精神?让我感悟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人气:338 ℃/2024-01-03 20:47:43

一场突发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的社会秩序,让远程办公、居家办公,从遥不可及成为必然之举。

正月初七以来,我就开始了居家办公,每天用电脑、手机,通过微信、邮件等移动、社交软件来实现远程办公。

重要工作都是与疫情有关,但原来的日常工作也不能拉下。原以为,会忙得不可开交,但很意外的发现,我的工作效率极高,并没有因为工作量的提高,而增加工作时间。

由此看来,居家办公的效率远比集中办公更高。粗略地计算一下,原来在单位需要一天的工作,我在家只需要半天时间,就能非常快捷、准确、无误完成,几乎达到完美。

仔细分析一下,其实原因很简单,集中办公经常要做一些琐碎的日常工作,会经常性的打断重要工作,降低工作效率,而居家办公能达到近乎百分之百的专注。

通过这段的工作的深切体会,接下来分享一下集中办公和居家办公的一些感悟。

壹 · 集中办公

我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办公室里,经常感觉很用心写出的文案,回过头来再看,却又能发现一些诸如错字、白字、标点等低级错误。不写稿时,大多就是在忙忙碌碌地应付各种报送材料、组织会务、相互沟通等日常事务。

有时真的需要静下心来,去思考某项工作时,往往需要在下班以后,独自一人特别安静的时间段才可以进入深度思考。

曾经有过两次,对某项工作正在苦苦思索时,突然灵光一闪,一些天空行空的独特想法,闪过脑海,赶紧想记录下这闪光一瞬,突然一个电话惊起,等接完电话,却发现那个想法怎么也找不到了,只留模模糊糊的一点印迹,却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

到后来,干脆自己主动把重要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工作,留到下班以后再做。白天,只做一些简单的日常工作。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把这些对认知要求不高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称为“浮浅工作”,认为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我们的日常工作几乎都是被这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浮浅工作”所占据,根本没有时间去做深入思考性工作。

贰 · 居家办公

最近这段时间,我居家办公,开始时觉得肯定效率会很低。于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想专心做事,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发现:自己能特别迅速地找到状态,对一些创新性、深度性工作,经常能迸发出一些独特想法,让自己感觉耳目一新。

我知道,这就是一种心流状态。“心流”,是由积极心理学家米哈伊·奇克森特米哈伊提出的,认为这是人们获得幸福的一种可能途径。指的是当人们沉浸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心流,亦可称之为福乐、沉浸、神驰、化境。

我们都读过武侠小说,说白了,“心流”状态就如同主人公在机缘巧合之下,突然打通任督二脉,功力突发猛进时的状态。会感觉自己完完全全沉浸于内力在体内飞速运行,而忘记了肉身的存在,感觉如行云流水、水银泻地般自然,所有的能力被发挥到极致,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在武侠世界里,如果被打断这种状态,极易让练功者走火入魔。在现实中,心流状态被打断,很可能一些灵感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段时间,有两个比较难搞的文案,自己就是在冥思苦想中,突然进入了“心流”状态,一些奇思妙想就此闪现,而安静的环境,让我能够非常从容地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这两个文案,让老板大为赞赏,告诉我客户极为满意。

叁 · 协同过度

在工作中,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常常会开会研究讨论,希望通过集体讨论,碰撞出解决问题的灵感,这就是我们非常会用到的协同作战。

但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往往在集中讨论过程中,总是少数几个人能提出一些新鲜观点或有创意的点子,很明显能看出,这几个人对此问题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有所准备的。而其他的大多数人只是人云亦云,毫无新意。

事实上,能够提出创意的人,大多更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思考问题,特别是在进行一些诸如创意设计、程序开发、产品研发之类的,需要深度动脑的工作时,他们更愿意不受打扰地独自进行深入思考。

比尔·盖茨在管理微软的时候,创立了著名的“思考周”,也就是每年有一两次的时间,他会把自己关在太平洋西北岸一处临水别墅中,离远尘嚣,闭门谢客,只有阅读、睡觉和吃饭,专注于思考对微软公司未来发展最关键的课题。在1995年,比尔·盖茨写出了享誉全球,对微软和世界互联网产生重大影响的《互联网浪潮》,就是他在思考周内深入思考的结果。

管理学家认为:个人工作需要的安静环境与团队合作需要的讨论氛围,产生了冲突,特别是一些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哪怕几分钟的打扰,都会大大降低思考的质量,这种矛盾称为“协同过度”。

两种方式并非不可调和,完全可以在一个单位内,做到个人深度思考与团队联合作战的良性结合。我们完全可以让有能力的人先进行游侠式的单打独斗,或者以他为核心建立小团队,充分给他创造条件,让他集中精力进行深度思考。

当整体想法成熟以后,再开展团队联合作战,这个团队所做的,是围绕这个成型的想法,再作进一步的完善补充。

肆 · 深度工作

前不久,读了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一书,作者讲述了如何排除干扰,提高深度思考能力。其英文原版2016年在美国出版,一发行就占据了亚马逊美国网站的职场励志书榜首。

书中的一些观点让人深思,如,决定工作价值的,并不是那些琐碎的浮浅工作,而是无干扰的深度工作成果;不要等灵感或者状态来的时候才开始工作,而是将工作变成每日固定的习惯和准则;无法专注时,减少工作时间反而是一种方法。

书中还列举了几种深度工作方法,这里不再过多介绍,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感悟,总结一套深度工作方式。

01.营造能让自己专注工作的环境。

这要因人而宜,主要目的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办公环境。可以是下班后的办公室,可以是家中安静的书房,这个办公环境最大的要求就是不受外界影响,有利于专注思考。

第一是清理办公桌面。混乱的桌面,是影响你不能安心工作的重要原因。桌面上可能摆着的各种资料、图书、工具等,都可能影响你的注意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统统拿走,只保留必需的工具,放在你看不到,但随手能拿到的地方,以后最好就固定放在那里。

第二是净化电脑桌面。一些社交软件,如QQ、微信、邮箱等,每来消息,就会让人不由自主打开看看,既分心又浪费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只留必需的工具软件,比如我的文档、我的电脑、浏览器、文档处理等,其他的一律清除。

第三是放下你的手机。研究表明,刷手机的时间假定每天用一个小时,那么你的思维停留在手机上的时间,就必然需要两个小时左右。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手机铃声以外的声音全部关掉,倒扣着放在桌子上,或者干脆直接放到抽屉里。

02.打造能滤取有用信息的强大屏蔽力。

现实的工作中,我们大量的时间都去哪了?并不是工作,而是用于浏览来自于电脑、手机上的各类信息。实际上,真正的有用信息其实是少的可怜,大多数都是对你没有任何意义的垃圾信息。

如果对这些信息不加甄别全盘接收,可能会把我们的大脑“吃撑”,不堪重负;其中的有害垃圾信息,还可能把我们的大脑“吃坏”。

这就是需要我们打造出强大的屏蔽能力,根据自己的工作和成长需求,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只要有用的,留下来,其他的一律视而不见,根本不予关注。

03.找到更容易让你进入心流状态的工作模式。

书中介绍介绍了4种深度工作模式,分别是:

①节奏模式,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形成节奏。

②双峰模式,将时间分为两个部分,即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

③禁欲模式,封闭在别人联系不到自己的地方。

④记者模式,一有空闲立刻转入深度工作的模式。

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要看个人的喜好和习惯,怎样更好地进入心流状态,更有利于你的深度工作和思考,就用哪种方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用的。比如对作者来说,大多时候自己并不能自主决定工作时间和任务,适合采用双峰模式。

根据帕金森定律,人的专注时间通常是在30分钟效率逐渐提高,到30分钟左右达到峰值,之后迅速降低,直到下一个30分钟的高效时间。

根据这个定律,建议使用番茄工作法:一次只选择一个重要任务(人是单任务系统,多任务会明显降低明显),将番茄时间设为25-30分钟,为深度工作时间,中途不做任何无关的事,到时间后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番茄工作法能有利于进入心流状态,更好地深度工作。

总结:要营造能够深度工作的环境,屏蔽无用信息,减少浮浅工作,选择最佳方式,更好地进入心流状态,获得最佳的深度工作方式。

搜索更多有关“谈谈你在工作上如何弘扬抗疫精神?让我感悟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