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谁说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人气:474 ℃/2024-04-26 17:52:00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所倡行的一个说法,朱丹溪在《格致余论》序言中提出“人之一身,阴不足而阳有余”。他的这个观点源于《素问》,他在书中提引《太阴阳明论》“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和《方盛衰论》“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等文,作为立论依据,加以阐发。

首先他用取类比象说法从自然界中得到验证,其谓:“天地为万物父母。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举之。日,实也,亦属阳,而运于月之外。月,缺也,属阴,禀日之光以为明者也。”天阳地阴,天大地小,日阳月阴,日常圆,月恒缺。朱氏用日月的盈亏,天地的广狭这一自然现象来说明阳有余而阴不足的道理

人体本身也是如此,他所说的“阴阳”具体是指气血而言。他指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在人体的机能活动中,阳动是起主导作用的,即所谓“阳常有余”。而阴精难成易亏,即所谓“阴常不足”。诚如朱氏所谓:“人之生也,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可与阳气为配,以能成人。”可见阴气之难于成。《内经》曰:“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又日:“男于六十四岁而精绝,女于四十九岁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何况人之情欲无涯。”说明精血阴气常显不足,并告诫后人要注意保养阴精。

疾病的发生,也往往表现出阳有余阴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情欲过度所致相火妄动。如丹溪所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君火、相火皆属阳,易为物欲所感而妄动,这种被物欲激发的相火翕然而起,必致阴精耗伤而诸病丛生。另外,阴亏不足更易导致阳亢,他说:“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百不如意,怒火易炽。”阳亢则进一步煎熬阴精,如此恶性循环,阴精愈显不足。

朱氏认为阴精的难于生长,相火的易于妄动,是人体发生病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保持阴精的充足,首先就得使相火不要妄动。若要避免“阴不足”,首先防止“阳有余”。朱氏告诉人们节饮食,戒色欲,不使相火妄动,才能避免耗伤阴精。可见丹溪所说的“阳常有余”重在指出情欲妄动容易导致相火炽盛,并非指人身的真阳而言。正如他所说:“阴易乏,阳易亢;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证明朱氏提出“阳有余”,主要是在倡导抑制相火,保护阴精。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搜索更多有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谁说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