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古代蓑衣用什么制作的?古代渔民常用的蓑衣是怎么制成的

人气:126 ℃/2024-02-17 06:39:07

近日,湖南张家界的一对老年夫妇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69岁的朱良宗和65岁的杜浓莲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着蓑衣制造的工作,将这门即将失传的手艺传承了下来,这种匠人精神不由得不让我们钦佩。

在当今的社会中,随着雨衣,雨伞等现代化雨具的普及,蓑衣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过在古代,蓑衣却称得上是最重要的雨具,为许多劳动者提供了有效的庇护。

在如今,蓑衣的制造工艺已经逐渐式微,虽然还有朱良宗夫妇这样的坚守者,但是我们依然为它的传承感到担忧,那么在当代社会,蓑衣能够开发出更多的价值,我们又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呢?

上图——制作蓑衣的朱良宗夫妇

一、中国古代的雨具种类

蓑衣能够为大家所熟知,是和中国的文学作品分不开的。尤其是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句更是将蓑衣和它的好搭档斗笠的作用写了出来,那便是在雨雪天气中为人们提供保护,防止因为淋湿其他衣物而着凉。

上图——美术作品《江雪》

蓑衣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它的名字叫做袯襫,是人们用来避雨的最重要物品。不过在《诗经》中,它就已经被人们称作蓑衣了"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之所以人们会称呼其为蓑衣,是因为当时中国先民一般在中原地区活动,因此他们很难获得朱良宗夫妇使用的棕树叶来制作蓑衣,那时最常用的材料为蓑草,这种植物叶子较滑,有比较出色的防水性能。

与此同时它的叶子也是中空的,这让用其编织而成的衣物有比较好的透气性,而且重量也比较轻,穿着起来比较方便。最重要的是,蓑草在当时十分常见,因此蓑衣的价格也比较便宜,是普通百姓都能够负担地起的。在宋朝的《尔雅翼》中,有如下记载:

袯襫以莎草为之,今人作笠,亦多编笋皮及箬叶为之;其台为衣,编之若甲,毵毵而垂,故雨顺注而下。

与蓑衣相搭配的雨具便是我们熟知的斗笠了,这两种事物在诗歌中也总是相伴出现的。古代的斗笠是用竹篾、箭竹叶等材料编织而成的圆形帽子,一般分为尖顶和圆顶两种。和蓑衣不同,斗笠除了在雨天可以佩戴之外,还可有用于日常防晒,因此其也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道具。

随着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我国古代的雨具也变得多种多样。在南北朝时,就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雨衣,这种衣物是通过在丝绢类衣物上涂抹油脂来达到防水的效果,因此也被称为"油衣"或者"油帔"。不过这种衣服要比蓑衣脆弱地多,并不适合穿着进行劳动,因此仅仅在士大夫阶级中流行,普通百姓还是延续了穿着蓑衣的传统。

上图——传统的油纸伞

除了蓑衣和油衣之外,最重要的雨具便是大家所熟知的油纸伞了,伞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直到汉代是才有了比较成熟的制作技艺,工匠们会将桐油或其他油脂涂抹在由坚韧树皮制造的纸伞面上,这便是油纸伞的由来。而之后的一千余年中,油纸伞一直是中国最常见的雨具,不过使用雨伞会让人难以从事劳动,因此蓑衣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是渔民和农民劳作时重要保障。

二、传统蓑衣的制作过程

那么传统蓑衣的制作过程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就以朱良宗夫妇的制作过程为例来向大家讲解。首先需要明确的时,朱良宗夫妇制作的蓑衣所用的原材料并不是蓑草,而是在南方地区比较常见的棕榈叶,这种蓑衣在古代的时候也被称为棕衣或者葵衣。

上图——棕榈树

在制作的过程中,第一步便是收集棕榈树叶,人工采集这种树叶需要攀爬到高高的棕榈树上,是一个十分考验体力的过程。在收获树叶之后,他们需要将棕叶制作成为能够用于编织的棕线。这需要用一个铁爪,在棕叶上反复用力拉扯,扯下来的絮状物便是棕绒。之后需要将棕绒揉搓成线,再将较细的棕线捻成棕绳,这样它们才能有足够的强度来进行编织。

上图——朱良宗在制作棕绒

在完成准备工作之后,就是蓑衣的正式制作步骤了。由于棕线的柔韧性不比其他材料,而且蓑衣的面料也都是树叶,其不能被折叠,否则就会影响成品的造型。因此在手工制作蓑衣的时候,制作者必须要一直保持蹲姿,让蓑衣处于相对舒展的状态,在年轻的时候,他们每天蹲着的时间甚至要比睡觉的时间还要长,这也让手工匠人们的关节往往负担极重,也落下了不少疾病。

在制作蓑衣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领子的制作,在完成衣领的编织之后,就可以将棕叶连接在衣领上了,这便是现在简化版蓑衣的制作方法了。在制作领口的时候,手工匠人们往往会选用一个圆碗来模拟人的脖子,再将棕线围绕着这个碗编织成领口。在完成这一步之后,他们还会用手不停地拍打领口,让领子变得松软,让蓑衣变得更容易穿着。

上图——编织中的蓑衣

之后他们只需要将挑选好的棕叶编织在领口上就可以完成了蓑衣的制作了,现在的蓑衣在制作完之后,像极了一个张开翅膀的蝴蝶,这种蓑衣并没有袖子,但是已经可以保证身体的大部分不被雨水打湿了。

在制作蓑衣的过程中,手工匠人们需要付出十分艰苦的努力,这也是现在手工制作蓑衣的匠人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

三、蓑衣应该何去何从

在如今的社会里,现代的雨伞和新型的雨衣无论在便携性还是防水性能上都比传统蓑衣要优秀,虽然蓑衣还有一定的保暖功能,但是这并不能让它在雨具的竞争中胜出。而且随着农业机械化演进,农民和渔民们也不需要在雨天冒雨劳动了,这让蓑衣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少。

这导致国内依然坚持手工制作蓑衣的手工从业者也变得越来越少,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像朱良宗夫妇这样的老人,如何传承这门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手艺成为了需要重视的问题。

上图——现代的雨衣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强调蓑衣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让它在传统功能之外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使蓑衣从一种实用的日用品,变成文化收藏品,来为这些手工匠人提供市场,在福建省南安市的蓑衣制作匠人陈奕培就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

和朱良宗夫妇一样,陈奕培也是一辈子都在从事蓑衣制作,他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由于现代化的雨具还比较稀缺,他的产品还有不小的市场,那个时候一件蓑衣甚至能够换到一百斤大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于蓑衣的需求越来越低,他也逐渐变得没有生意可做。

上图——陈奕培和他的小蓑衣

不过近年来,他发现有许多东南亚地区的侨胞希望向他求购蓑衣来慰藉自己的乡愁,但是那种常规的蓑衣不但携带起来不方便,在家中也难以摆放。于是他将蓑衣等比例缩小,制作了一种只有八寸左右的小型蓑衣。这种蓑衣一经问世,便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他现在每天都保持高强度工作,依然供不应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可以对蓑衣的形制进行改良,让其成为适合收藏的工艺品,这样可以为蓑衣打开全新的市场,而且随着传统文化的热潮兴起,它的市场一定不会令人失望的。与此同时,朱良宗等人掌握的蓑衣制作技术也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我们需要让其传承下去,也希望这些手工业者能够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以便让这些古老的手艺找到发展的土壤。

上图——蓑衣和斗笠

四、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工业制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它们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让许多传统的手工制品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古人在雨天不可或缺的工具蓑衣便是其中之一。

蓑衣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雨具,在千余年的发展中孕育了十分成熟的制作工艺。不过随着需求的下降,现在从事蓑衣制作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多以老人为主。因为从事这一行当需要付出极为艰辛的劳动,因此并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古老的技术。

为了让这门技术得到传承,我们需要为蓑衣找到新的市场,现在福建地区生产的小尺寸蓑衣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模板,相信我们只需要加以简单的宣传,这种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工艺品一定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如果我们能够更加注重匠人精神的传承,给予手工业者足够的尊重的话,我相信一定不会缺少学习这些技术的年轻人,我们的历史遗产也能得到很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诗经》

【2】《尔雅翼》

搜索更多有关“古代蓑衣用什么制作的?古代渔民常用的蓑衣是怎么制成的”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