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黃啟深,說膾:黃啟深,說膾

人气:152 ℃/2024-02-10 13:57:31

國人吃生肉的記載很早。古人管細切的肉絲叫膾,《禮記》說「肉腥細者為膾」,東方朔說「生肉為膾」,膾就是生肉。成語「膾炙人口」,「膾炙」是烤熟的肉,孟子和公孫丑因為曾子便有過「膾炙與羊棗孰美」的討論。

現代人喜歡吃魚生,以為魚生是日本人的發明,其實中國人吃生魚的歷史要早得多。據西周晚期青銅器兮甲盤記載,尹吉甫討伐玁狁告捷,獲得車馬賞賜。《詩經.小雅.六月》記到這件事,詩中有「飲御諸友,炰鼈膾鯉」兩句話,說尹吉甫宴請諸友,席間吃的就有細切成絲的生鯉魚片。

古書談到吃生魚,時常談到鯉魚和鱸魚。東漢姜詩至為孝順,常和妻子廣漢做鯉魚片給母親吃。張翰受齊王司馬冏賞識,得辟為東曹掾。到了洛陽,突然秋風四起,張翰想起家鄉吳地的菰菜羹和鱸魚膾,索性不去赴任,駕車回家。思鱸東歸,隱居不仕,這後來成了一個有名的典故。鯽魚甜美,今日煮法多樣,可蒸可燒,亦可做湯。古人早就知道鯽魚之鮮,《異物記》說「鯽魚作膾,味珍無輩」,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好吃到沒朋友」。到了宋代,鯽魚膾已是常見之物,鄭清之有詩說「玉柱江瑤酒半酣,銀絲鯽魚膾新斫」,江瑤柱加鯽魚,海珍河珍,鮮上加鮮,是知味者﹗有趣的是,鯽魚片也用於治病。如果生惡瘡,以鯽魚膾和鹽搗爛,塗抹患處,據說有效。吃鯽魚膾也有禁忌,不能和豬肝混起來吃,否則瘡口會發膿。

魚生,日本人稱作刺身,過去又寫作指身、指味、差味、刺躬、打身。成書於八世紀的《萬葉集》有一首詩︰「醤酢に 蒜搗き合へて 鯛願ふ 我にな 見えそ 水葱の羮。」談到以搗碎的蒜拌著鯛魚吃,是較早關於吃魚生的記載。成書於鐮倉時代的食譜《廚事類記》記載︰「承暦四年十月,皇子御着袴,御膳供鳥臛汁,汁實盛鯛,太以違例也,須供鯛鱠云云。」這裡生魚寫作「鱠」,與「膾」分別開來,專指生魚片,鯛鱠就是生鯛魚片。

日本人吃魚生,到江戶時代才流行起來,處理生魚的方法,也就愈來愈細致。據《本朝食鑒》所記,制作刺身,選魚要鮮活,魚片要薄切,洗淨後,可以薑、山葵、蒜等十多種材料,和醋而食,甚為講究。中國人吃生魚的方法,宋代以前沒有什麼文字記載,但吃生魚的故事倒有不少。三國名士陳登陳元龍,為人豪氣,卻不怎麼禮待客人,朋友來訪,自己高臥大床。元龍酷愛吃魚生,至於成疾。服了華佗開的湯藥後,竟然吐出三升多的寄生蟲。後來病發,不及就診,年僅三十九歲就去世了。魚生本來不宜多吃,古代廚子處理生魚,恐怕亦不甚講究,元龍高臥,成了永臥。

有長輩吃不得魚生,只要聞到魚生味就想吐,這或多或少是心理作用。至於吃生肉,對我而言,則需要血氣之勇。雞肉和馬肉刺身是九州的名物。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吃到馬肉刺身是在宮崎,那次點的刺身拼盤,有魚有肉,魚都吃了,馬肉咬了半塊,大覺腥氣攻心,不吐不快。據《宋書》記載,有一個叫張牧的人被瘋犬咬傷,大夫說吃生蛤蟆肉可以治療,牧不肯,其兄張暢先吃他看,他才敢吃,後來傷口也實在好了。宋代醫書把蟾蜍肉呼作「土檳榔」,聽說可治惡瘡,教人「作膾食之,頻食數頓」。至今偶爾還會聽到生吃青蛙的新聞,可謂上承古風。馬肉和蟾蜍肉之間,若要二擇其一,吾從馬。

搜索更多有关“黃啟深,說膾:黃啟深,說膾”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