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老一辈人对粮食的看法,千万别拿大饼不当干粮

人气:225 ℃/2023-09-24 05:15:43

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在战时,粮食有多么重要。

古代战时的干粮多以馒头、面饼为主,其特点就是经过晒干之后,能够保存时间长一些,便于携带。

在长江以北以小麦为主食的地区,干粮还包括了烙饼、烧饼、窝头、煎饼、油条、馕,甚至是面包都算干粮。而关于饼的叫法,有些地区还会称之为“馍”。

1、陕西白吉馍、锅盔

陕西咸阳原来有个镇叫白吉镇,当地的饼非常有特色的,取名白吉馍。铁圈虎背菊花心,皮薄松脆,内心松软,可以单独出吃,不过最经典的吃法还是配上腊汁肉,于是就有了肉夹馍的吃法。

©今日头条-厨房小宁

在陕西还有一种馍,叫锅盔,它可以追溯到武王伐纣时期,也被当地人叫做“文王锅盔”。

到了秦代时期,锅盔更是被发扬光大,秦军行军时每个士兵配发两个,一个就有五六斤重,直径约五六十厘米,厚度约15厘米,从锅盔的中间钻个孔,用牛皮绳穿起来,前胸后背各搭一个,于是锅盔就成了单兵作战的盔甲

ps:现为改良版锅盔

2、山东锅饼、煎饼

在山东,部分地区也管饼叫馍,有一种外号“杠子头”硬面馍叫锅饼。

在民国初年出版的《济南快览》一书中曾有记载:

"以面作寸许厚中径尺余之圆饼,烙而熟之,外焦黄内细白,谓之锅饼。"

在山东农村过去最常见的主食之一,由于几乎没有任何水分,非常大而且沉,外壳厚实坚硬而有烤面的香味,又同时具备耐储存的优点,一次性多做几个携带出远门,饿的时候掰一块超级顶饱~

©今日头条-天天见闻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来自山东农村的女娃们长大之后,学习的第一项技能就是烙煎饼。在那个年代,如果母亲不会烙煎饼,会让全家人挨饿,还会让全村人笑话。

©今日头条-图说城事儿

现在,部分农村地区依然保留着煎饼卷大葱的吃法,在冬天农闲时候,留守的农妇还会组成煎饼生产队,用自家红薯面、玉米面制作而成的山东大煎饼卖到集市或是通过电商销售,也能给家里带来不少收益。

3、东北锅出溜、筋饼

东北锅出溜的老式做法是用圆形铁锅,水面一贴锅帮就会溜下来,因此得名“锅出溜”。

东北筋饼在东北农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主要的制作原料有大米、小米、黄豆、玉米等,以前只有在地主家才能吃得上,穷苦的农村人家根本吃不上。

在东北还有一种美食和南方的春卷在吃法上相抵,都是用来卷菜和肉。但是和春卷和春饼相比,来自东北的筋饼柔软更薄,比如取一张筋饼放在报纸上,依然清晰看出报纸上的字,看见筋饼有多薄~

4、甘肃清真饼(馍)

在甘肃,也有把饼叫做馍的说法,这种清真饼在当地尤为盛名,味道清甜,口感香酥。

©今日头条-西北绿源

在甘肃民勤地区,农村人下地摘西瓜,都会带上自家做的馍,等到中午了,如果来不及回家做饭,吃西瓜泡馍就能饱腹一天。

©今日头条-吃喝玩乐在兰州

5、内蒙古油旋焙子

几千年前,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于是他把“胡食”带入中国,其中记载的就有胡饼,后来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衍生出不同的食品,如新疆的烤馕、西安的馍馍、内蒙的白焙子。

PS:图为油旋焙子

在内蒙古,大饼都叫“焙子”,理由就是在篝火上烘烤而成,这种焙子与烧麦、羊杂碎是当地人早点必吃的。

后来白焙子衍生了油旋焙子、炉饼,形状也有了多样化,圆的、方的、三角、牛舌等等。

6、新疆芝麻小油馕

在新疆,大饼通俗叫法是馕,是维吾尔族岁时节令、婚丧嫁娶时待客必备的。最大的“艾曼克”馕直径40-50厘米,重达4斤,小的“托喀西”馕,大小和寻常茶杯口差不多。

其实新疆的馕有很多,销量最高,卖的最快的当属这种芝麻小油馕,简单的面粉,加上少许食盐和油,让芝麻裹满整个馕,送入新疆人家自制的大火炉内,这样烤出来的馕要比普通大饼存放时间更长,放几个月都不会坏。

7、四川军囤锅盔

在四川,军屯锅盔历史悠久,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命姜维率大军在四川彭州军乐镇休养囤兵,军屯由此得名,而当时军中干粮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锅盔。

外形盘旋状的锅盔在经历了先煎后烤的程序后,再也不会辜负每一个饥肠辘辘的路人。

现在军乐镇还将每年的正月十六作为“军屯锅盔”的开灶日,在这天,每家锅盔店都会精心打出第一个锅盔,用来拜祭姜维。

8、福建光饼

说到福建光饼,不得不提到明朝这支曾让无数日本倭寇闻风丧胆的军队-戚家军

明朝时期,军粮多以汤泡饭为主,而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却将大饼挂在脖子上,日本倭寇战败后,为纪念戚继光,此饼被世人称作“光饼”。

闽南江浙一带自古多阴雨天气,部队无法生活做饭,于是就想出了把烘烤类大饼做军粮的主意。

将饼串起来挂在脖子上,还能当盾牌,饿的时候直接啃一块,这样有了后勤保障的戚家军拼起命来不要命,以至于打到最后,日本倭寇看到光饼就有巨大的心理阴影。

后来,光饼这种军粮走向民间,甚至在福州尤溪县还有了专属的“光饼节”。

9、江苏酒酿饼

相传酒酿饼原名“救娘饼”,元朝时期,张士诚误伤了人,带上父母逃命,几天没进食,老母亲饿晕了,路途遇见一位老伯,用家中仅有的几个酒糟做成了饼给他母亲吃,救了她一命。

后来张士诚称王,为了纪念这位恩人,下令全城寒食节吃救娘饼,也许是苏州人对张士诚还有感情,在张士诚被朱元璋活捉自尽之后,悄悄将“救娘饼”改名为酒酿饼,于是寒食节吃酒酿饼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对于中国人吃饼,香是廉价且复杂的口感。从北到南,饼也从大变小,顺应了南方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也顺应了北方干旱气候易储藏的自然因素。

正所谓生活有真意,饼中有乾坤。

除了老板画的大饼不香,哪张饼不香?

画饼充饥的典故如何而来?

为何懒汉脖子上挂着的都是大饼 ?

总之,有关饼的故事太多了,千万别把大饼不当干粮,其实我们的粮食还够吃。

搜索更多有关“老一辈人对粮食的看法,千万别拿大饼不当干粮”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