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中草药材>清热药>正文

石膏

人气:287 ℃/2024-05-07

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细石、软石膏、白虎、生石膏

性味:味辛、甘,寒。

归经:入肺、胃经。

煎法:先煎

适用体质:

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可清热泻火、清肺胃热、疏散风热、除烦止渴;用于汗出、心烦、口渴、急喘促、喘咳、风热时气头痛等症。

石膏主治

现代药理研究,石膏有解热作用,能提高肌肉和外周神经兴奋性,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还有缩短血凝时间、利尿、增加胆汁排泄作用等。

生用:可解肌清热,除烦止渴。煅用:可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用于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胃火头痛、牙痛,口舌生疮等症。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谵语发狂,中暑自汗,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热毒壅盛,发斑发疹。

石膏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主要含含水硫酸钙,常夹有有机物、硫化物等,并含少量铝、硅、镁、铁及微量锶、钡等元素。

石膏禁忌

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石膏日常用法

日常用量:15~50g,生石膏煎服。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石膏选方

1.牙痛

生石膏45g,细辛4.5g。每日1剂,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一半漱口,另一半分2次服下。共治疗38例患者,其中风火牙痛14例,胃火牙痛24例。结果服用1剂痊愈者10例,2剂16例,3剂8例,4剂4例。一般漱口后5分钟即可见效。

2.干裂脱屑型唇炎和唇疱疹

熟石膏47g(研细、过80目筛),蜂蜜50g,冰片3g。配制成糊,每日1g涂于患处2~3次。共治疗干裂脱屑型唇炎200例、唇疱疹100例。当日疼痛明显减轻或脱屑减少,结痂无分泌物者182例,次日84例,第三日34例。

3.鼻渊头痛

石膏30g,细辛3g。便秘者,加大黄6g;浊涕带血者,加小蓟10g;头痛甚者,加白芷12g;涕多黄绿色者,加车前子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用3~6剂。共治疗32例患者,以头痛、黄浊涕或血涕消失,持续2个月以上不发视为治愈。治愈28例,好转4例。

4.小儿高热

(1)生石膏100g(热邪重者用200g),武火速煎,待药温频服,热退为止。兼便秘者,加大黄(先煎生石膏,另以沸开水将大黄渍之,对服);兼手足掣动者,加钩藤;兼烦躁者,加知母或栀子;兼咳者,加杏仁。应用生石膏指征为髙热(体温在39℃以上)、汗出、口渴,尤以高热和汗出的程度为主要指标,无汗者不用。共治疗40例患儿,体温达39℃~40℃24例,40℃以上16例;经西药治疗3日以上而热不退3例,3日以内17例;直接使用大剂石膏20例;生石膏用量超过150g者9例,150g以下者31例;单用石膏24例。24小时内退热5例,24~48小时27例,48小时后8例。热退饮食复初37例;欠佳3例,经稀粥及益胃药调养后很快恢复。

(2)石膏20g,面粉适量。用温水调匀,捏成5个如“2”分硬币的小饼,临睡前敷于患儿涌泉(双)、内关(双)、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次日晨起取下。李艳共治疗70例患儿,均经1~3次治疗,体温恢复正常。

5.大骨节病

天然石膏研粉或压片,12岁以下儿童每日3g,12岁以上每日4~5g,分2次服用,连服3个月。共治疗2663例患者,治愈1143例,基本治愈576例,好转686例,无效或疗效差258例。无效或疗效差者大多未能坚持服药。副作用主要为口干及反跳痛,少数可见食欲减退或腹泻。

6.颈、腋部破溃型淋巴结结核

黄连、黄柏、煅石膏等中药研细,过100目筛,混匀高压灭菌后备用。先局部清创,再在创口以依沙吖啶(利凡诺)条******2~3日,创面趋向干燥后,将药末用陈醋调糊敷于创口内,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直至伤口愈合。共治2440例患者计3438个瘘管,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2年。除6例8个瘘管未闭合外,其余均治愈或窦道闭合,半年内未再破溃,瘘管闭合平均21.6日。随访3年者822例,3~5年426例,5~10年432例,复发158例,复发时间在1年内的有96例,其余在1年以后。

7.乳腺炎

石膏(研成细粉)10份,桐油3份。调成糊,用温水洗净皮肤,擦干涂药,略大于炎症范围,纱布覆盖固定。每日2次,停用其他治疗,用至病愈。共治疗240例患者,以肿块及发热、疼痛等临证症状消失,血常规指标正常视为痊愈。痊愈218例,好转19例,疗效差3例。

8.痈肿

生石膏、冰片按9.5:0.5的比例研成极细末备用。用时,视痈肿大小,于石膏冰片末中加入食醋及适量冷开水,调匀成膏,然后直接敷于痈肿上,外用纱布固定。若药末干燥,可用冷开水湿润,每日换药1次,待痈肿消失后停药。周汉清共治疗40例患者,治愈38例,无效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

9.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产生的流涎

生石膏30~60g,炒麦芽60~120g。水煎服,30~60剂为1个疗程。共治疗110例患者,其中重度60例,中度30例,轻度20例。经治疗后,流涎消失者91例(重度49例,中度29例,轻度13例);流涎减少者12例(重度9例,中度1例,轻度2例);无效7例(重度2例,轻度5例)。

10.阑尾脓肿

生石膏2份,生桐油1份。混合成糊,用油纸或塑料薄膜盛药糊适量,外敷于右下腹阑尾脓肿体表投影区,外盖棉垫,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3次。共治疗2000例患者,敷药后能使疼痛、肌紧张及右下肢活动障碍于3~4日内好转,能使8cm×8cm以下的阑尾脓肿于4~14日消失。若配合抗生素治疗,则疗效尤佳。

11.肌内注射部位发炎(未破溃)

生石膏15~30g鸡蛋1枚。生石膏研成细末,将鸡蛋清打至碗内,然后加入生石膏末,搅成胶糊即成。用时,将蛋清胶糊均匀地摊在纱布上,贴在患处并固定,每隔24小时更换1次。共治疗3例患者,经用药2~3次后全部获愈。

12.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

治以柴芩石膏汤:柴胡10~15g,黄芩、杏仁、生甘草各10g,生石膏15~30g,金银花30g,连翘12g,板蓝根15~20g,玄参12g,芦根15g,白芷3~6g。每日2剂,水煎分4次温服。具有清热解毒、宣肺育阴的功效。

13.太阳温病

卢伟花治以葛根汤加石膏:取葛根30g,麻黄、生姜各9g,桂枝、甘草、白芍各6g,大枣4枚,石膏4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14.流行性感冒

(1)生石膏,1岁以上每日200g,1岁以下每日100g,经捣烂后放入搪瓷器皿或新药锅内,加水500ml,煎至50ml左右,共煎4次,每次煎煮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药液可加糖。杨作诗共治疗婴幼儿流行性感冒131例,1日内退热39例,2日内退热80例,3日内退热9例,无效3例(未服完药)。

(2)生石膏、板蓝根各30g。每日1剂,水煎服。共治疗流感高热患者15例,获效满意。

15.流行性腮腺炎

石膏500g,研成极细末,加适量桐油拌成糊,涂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2次。张宏等共治疗105例患者,治愈54例,好转7例,无效44例。

16.酒渣鼻

生石膏、生石灰各等份,研为细末后过筛,再用乳钵研匀,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先将患处用清水洗净,取药末适量,加烧酒调成泥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一般连用3次即可。局部有皮损者则禁用。张桂宝共治疗12例患者,所治患者全部获愈。

17.小儿肺门淋巴结结核

生石膏10份,粉甘草3份,朱砂1份。共研为极细末,装入瓶内备用。用时,3~6岁,每次2g;7~9岁,每次3g;10~13岁,每次4g,13岁以上每次4.5g,均每日服3次。徐祖德共治疗20例患儿,疗效显著,平均治愈日数为45日。

18.输液外渗而致的局部炎症

石膏、大黄末各适量,以仙人掌捣烂或蜂蜜调和后,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102例患者,痊愈94例,有效7例,无效1例。

19.感染创面

煅石膏粉适量,经高压消毒灭菌后,用无菌瓶储存。感染创面上分泌物和窦道以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及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生理盐水清洗,切除坏死组织。通过彻底清创,取依沙吖啶(利凡诺)纱布覆盖创面,将煅石膏粉撒匀,或取鸡蛋清与煅石膏粉和匀外敷创面。窦道则取煅石膏粉纱条******,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煅石膏具有清热燥湿,生肌收敛的功用,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而起到消炎作用,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生肌),达到创面愈合的目的。

20.鼻窦炎

石膏15~30g,水煎服。治疗鼻窦炎,重用石膏除能减少患者的脓涕外,对通畅鼻窍的作用尤为显著。不仅对阳明热盛之鼻炎有效,而且对变应性鼻炎热象不著而鼻塞严重者,疗效也较为佳。

21.高位出血性胃炎

生石膏(先煎)45g,当归6g,生地黄、白及各20g,牡丹皮、生甘草各10g,升麻3g,仙鹤草15g。胃脘灼痛者,加川黄连、焦栀子;脘痞嗳气者,加郁金、绿萼梅;嘈杂反酸者,加煅瓦楞子、炙海螵蛸;呕吐频繁者,加淡竹叶、制半夏。每日1剂,水煎分2~4次服,15日为1个疗程。并停用其他药物。王爱民共治疗110例患者,治愈94例,显效10例,好转、无效各3例。

22.肛门病术后创口顽固不愈

化腐散(含煅石膏20g,白降丹、红粉、银珠、丁香各5g,冰片0.2g,乳香15g,共研细末)少许,撒于创面上,再以凡士林(或生肌玉红膏)纱条外敷,或将药末撒于生肌玉红膏纱条上,纳肛,尾部外敷创面。每日1次,连用2~14日。创面呈粉红色肉芽时,停用本药,改正常换药。共治疗80例患者,均获痊愈。

23.治发热、外透斑夺、口渴

石膏30克,知母12克,甘草、玄参各10克,******60克,大米9克。水煎,去渣,每日3次。

石膏药用部位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

石膏选购保存

搜索更多有关“石膏”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