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冠县出土墓志铭:黄国屏夫人合葬墓志铭

人气:355 ℃/2023-12-20 21:32:28

卢明按:

本墓志铭由樊箫灿提供图片,卢明辨识注释。实物现存于嘉祥县大柏树黄垓村内,该村明清时期一直属郓城县,革命战争时期划归南旺县,后南旺县撤销,该村又划给嘉祥县。我常想,研究郓城历史文化,不仅在关注古今同属郓城的区域,而且要关注历史上不属于郓城后来划给郓城的区域,以及历史上属于郓城后来划出的区域。大柏树黄垓是历史上郓城东部重要村镇,既出过名人,也出过名园。在这个村,位列孔子七十二弟子的“三冉”,一直是郓城人引以为自豪的地方。还有,以黄守志、黄国璨父子为代表的黄氏家族,曾是非常显赫并且很有建树的。黄守志是郓城有名的好义之人,曾捐款修县城文庙晨的启圣祠,修广济河上的文圣桥。作为清代郓城“书画三士”的著名书法家黄道煚也属于这个村子、这个家族。由此可知,研究黄垓黄氏,对于研究郓城明清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黄氏一家,有的参加过郓城县明崇祯版《郓城县志》的编纂,收入这版县志的黄家人物,便有黄守志、黄国化妻张氏、黄国屏、黄国翰、黄之芳、黄之芬、黄之蔚、黄之芳妻周氏、黄之兰、黄之苞、黄之葱等人,并收黄国翰、黄之芠、黄之芳等人的诗作。看到这些人,你很想搞清他们的关系,但仅凭县志记载是难以搞清的。那么好,有这篇墓志铭,他们的关系便搞得清清楚楚了。

二、读文便知,黄氏这一支本姓丁,黄守志的父亲丁世龙承了舅舅黄雨先生的嗣,便改姓黄,此后子孙一直姓黄。黄守志有六个儿子:、黄国翰、黄国昌、黄国屏、黄国光、黄国璨。诸子多非凡,其中,国璨做了陕州知州,国翰是当地有名的文化人,国屏名列序班,乐善施名扬乡里。“国”字辈下面的“之”字辈,也多有出息,之芬、之芳皆参与县志编修,并有善诗文书法,黄国屏的儿子黄之蔚还做了无锡的知县。

三、黄氏为明清时期的名门望族,族中人也多与名门望族联姻。国化娶了高士张泌的女儿;黄国屏的夫人是济宁卫世袭右所百户张公的女儿。黄国屏的长女嫁给了明代户部尚书佀钟家族佀瑄;黄国屏的儿子黄之蔚娶了彰德知府梁宜生家族梁时益的女儿。黄国屏的四女儿嫁给了梁宜生家族梁云祥的儿子梁显谟。黄国屏的二女儿嫁给了清初进士汤维新的儿子汤煌。黄家与明代工部侍郎李尧民家庭联系更多:黄国屏的孙子黄继娶了贡生李裕雋之女,黄国屏的曾孙黄润娶了贡生李长植之女,黄国屏的曾孙女嫁给李长茂之子李洪霄。

四、黄家的坦园,是记入郓城古志记载的明代三个著名园林中的一个(另两个是侍郎樊敬、兵部尚书樊继祖建的雪霁草堂,工部侍郎李尧民建的涉园)。对该园,郓城古代文献也多有反映。《郓城县志》载:“坦园,在金线嶺之阳。茅亭、曲沼、竹树茂密,诸生黄国翰与其犹子之芬之芳讲习其中,文人墨士多以此地为依归”。 刘荣嗣的《坦园记略》作了这样的记述:坦园外东西三十里皆种柳。逶迤欹伏,垂条如线,名线岭。园内老柏十余株,皆数百年物。夭矫拏攫如龙形,间以小黄松亩馀。丛竹阴森,相映带宪。甫惟馨仲纫,自相师友,咏啸其中。又好客,或琴或奕或临贴摹画,无虚日。诸名士赠诗盈室,秦京标其‘古欢草堂’。云:“千顷渟泓,黄度量一林苍翠。”阮家风则实录也。

五、本墓志铭还有一个看点,就是清代翰林魏希征撰写的。魏希征落款中有“眷晚”字样,说明他与墓主黄国屏有亲戚。魏希征,字子相康熙丙午解元,丙辰进士,殿试二甲第一。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充东宫日讲官、顺天大主考、会试同考官。居官清慎,为文章宗工。康熙五十四年崇祀乡贤。魏希征的文章,尽管可以看到几篇,但是不多。本墓志铭,为我们研究魏希征,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为本墓志铭篆额的,是孔子第六十六世孙孔兴洪,圣裔身份,儿子又做过福建按察使。魏和孔的参与,更体现了本墓志铭的价值。

六、本墓志铭有几个特别之处。一是几乎所有文字都略去捺画,这肯定是有意为之,里头一定有讲究。有学者认为这与所写夫人有关,究竟是怎么个解,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二是既然是合葬墓,墓志铭标题不写男主人名,而只写“黄母张氏合葬墓”,有待进一步研究。三是墓志铭涉及的几个人的封号,加上了“应赠”二字,不知为何。想来,该赠未赠,还写“应赠”吧,用应赠标示本该享受的东西。那么,该赠未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文中说:“后遇十八年覃恩,镇抚公应赠奉直大夫,两孺人应赠宜人”。哪个十八年呢?顺治?康熙?这需要进一步研究。

皇清应赠太孺人黄母张氏合葬墓志铭

赐进士第钦授内翰林院庶吉士眷晚生魏希征撰

福建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至圣裔甥孙壻孔兴洪篆

赐进士出身直隶河间府故城县知县侄维祺书

余钦假归里凡十载于兹矣,亥春丁罚,以贫寒不可举大事迄今,乙丑秋方敦殡,具诸兄蝟集,如坐身丛棘中,俄而,郁严公持其先大人碣石先生墓记暨先太孺人状问言于余。呜呼,栾以棘人心血枯绝久矣,安所得不朽之文为泉壤光哉。然忝井庐分宜,不得辞,谨按状而书之。

碣石先生讳国屏,字泰瞻。先世以丁公著姓,明初徙居冉子里。曾祖讳松,祖溪山公讳世龙,乃黄公讳端之外甥。端生五男:讳雨、雷、震、云、霓,俱无嗣。雨以甥为嗣,始姓黄氏,生镇抚仰山公讳守志,生六男:长兴莪公讳国化;次文康先生线岭公讳国翰;三邑庠诸宸公讳国昌;四即碣石先生;五邑庠九霞公讳国光;六陕州剌史公蕴公讳国璨,初任山西陵川县知县。镇抚公以陵川赠文林郎,母王氏,生母王氏,俱赠太孺人。后遇十八年覃恩,镇抚公应赠奉直大夫,两孺人应赠宜人。

碣石先生性孝友宽生,生平无疾言遽色,即遇横逆,亦处之怡然,弱冠肄业成均,师友莫不重其德器。会明季变乱,闲居里舍数年中。两太宜人相继卒。未竣,应赠奉直大夫又卒。先后居丧,哀毁骨立,遂无意进取,其筹画家政,深得作法,检之意,尤具勤稼穑, 阅五十载而生产日丰,慨然曰:家有盈余,宁徒自润耶!丁氏、黄氏两族数百人婚丧,无资三次者,悉取始焉。交游中有急难,称贷者必如其愿,不偿则焚其券,从无索逋声。顺治十七八两年间,梁山营守备姚平章因兵饷稽迟,年借粮数百石,领饷偿还后平章解任,欠银一百八十两,贫不能尝,愿将生女为碣石先生婢,先生正色拒绝不受,平章 感泣而去。曾买孀妇张氏田一顷二十亩,悯其孤穷无依,听其终身耕种,仍代纳官粮,邻里为之庆幸,至今呼为庆地云。常课农田间,遥见树童盗伐树木,谓从者曰:彼见我必惊惧坠落,倘至伤损奈何,遂从他道归。甲午畿内大饥,逃荒山东者数千人,先生为粥以食之。

邑宰王公高其义,欲揭当事,先生辞之曰;非邀名也。会佀席玖以巨野盗情被诬□至不测,席玖持地宅文约来偿,价值千金,先生

力辞,但自出家赀拯救,虽翁壻情分应然,而救困扶厄,君子以为难。至于里中设义学两处,置田一百二十亩为资,设义田五百亩,以护本族,轻财好施,诸美难述,此固先生德性夙成,而所资于张孺人壸政之助良多也。

孺人为济宁卫世袭右所百户张公女,于归后德沉重,性甘淡薄,无簪缨世胄气。事翁姑以孝闻,凡昆季妯娌诸姑姊辈,皆处以礼让,小有不平事,亦自忍不较,其天性厚如此。至于持家清严,乐贞朴,勤纺织,躬綦缟衣裳数澣不敝不更,绮丽之物一切罢去。乐施予,周贫赈乏,罔有德色,其天性俭朴又如此。

生丈夫子郁严公少负才名,恢恢然称社稷器,乙酉内院考中拔贡,授江南常州府无锡县知县,赴任时,碣石先生同诫之曰:无锡冲疲大县尔,做一清廉好官,便是父母之荣。是时,碣石先生行年已耆,赴乡饮大宾筵,杖履尚无恙。孺人克勤克俭如壮时,一堂肃穆,家道井然,是以郁严公居官清正美政,班□延及子若孙,绳之蛰□名噪艺林,推所由来,皆碣石先生与张孺人之庭训所贻也。

碣石先生初配王氏,早卒。张孺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卒于今康熙十八年九月初九日,寿七十有九。

有子一人,即郁严公讳之蔚,由拔贡授江南无锡县知县,娶光禄寺署丞梁时益女。

女五人:长适太学生佀之爵男庠生瑄;次适戊辰科进士山西平阳府平陆县知县汤维新男庠生煌,三适嘉祥癸未科进士内翰林弘文院侍读张丕吉男岁贡生嶔;四适光禄寺典薄梁云祥男郡增生显谟;五适邑庠生李时英男庠生□。

孙四人:长继,郡学生,娶岁贡生李裕雋女;次紘,太学生候选州同知,娶汶上岁贡生路衍淳女,卒又娶濮州庠生周浚女;三缉,娶寿张壬子科举人侯选知县张弘畴女;四编,聘汶上岁贡生路衍□女。

孙女三人:长适至圣裔世袭太常寺博士孔衍钰男一品恩荫候选五品京职兴滋;次女、三女幼未许聘,俱不□出。

曾孙四人:长溶,邑增生,娶邑庠生刁彩女;次润,邑增生,娶岁贡生李长植女;三瀛,聘郡学生赵瑢女。俱继出。四渤,幼,未聘,紘出。

曾孙女五人,长、次未许聘,三许聘邑学生刘允毅男秉衡,四未许聘,俱继出。五许聘岁贡生李长茂男宏霄,紘出。

五世孙一人:廷椿,幼,未聘,润出。

五世女孙一:□,溶出,未许聘。

外孙十六人,外孙女十人。

今当合葬新阡,生平懿行应镌石以铭不朽,然丰德厚施美不胜书,浅陃之言仅

□□□□,□尔□曰:

大原膴膴,气聚星缠。霞飞盘沟,水云□□岭之烟,笃生异人美且鬈,倜傥不羁驱前贤,家学陶甄秀联驂,立以堂构宵之旋,名□相修歌俔天,壸教森肃妇德全,拓琼圃兮耘芝田,壁成方兮珪成圆,生大夫子为穎川,一传再传延及曾玄。江河若叔度之波然,□天昌后乐石载镌,黄垆紫诰松鹤翩翩。辉生□□下泽媚川,神其妥兮视事蠲,億万斯年是为不朽之大阡。

孝男之蔚,孙继、紘、缉、编,曾孙溶、润、瀛、渤,玄孙廷椿立

注释:

魏希征:字子相康熙丙午解元,丙辰进士,殿试二甲第一。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充东宫日讲官、顺天大主考、会试同考官。居官清慎,为文章宗工。康熙五十四年,崇祀乡贤。

孔兴洪:孔子第六十六世孙,福建按察使孔毓珣之父。

井庐:泛指乡里。

搜索更多有关“冠县出土墓志铭:黄国屏夫人合葬墓志铭”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