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休闲小零食 慈禧太后的小零食

人气:448 ℃/2024-03-09 07:39:01

乾隆和慈禧被很多人称为清宫最著名的两大“吃货”,特别是2000年以后,很多商家都打着这二位的旗号推销自己的美食,各种沾边不沾边的,都愿意拿这二位编故事,又因为乾隆爱下江南,慈禧有一次西逃的经历,于是就有人总结了“山西小吃归慈禧,江南美食归乾隆”这样的段子。

乾隆与慈禧确实都喜欢美食,各有偏好,虽说那些段子是网络上的调侃,但慈禧偏爱点心,乾隆偏爱江南大菜,倒是比较符合这二位的真实兴趣。就拿慈禧太后来说,如我们现在众多女性一样,对于小零食的热爱是无与伦比的。老太后除去内务府给她配备的御膳房之外,又自己组建了一个专门给自己做好吃的的西膳房,而西膳房一共就5个部门,其中有两个就是专门负责她所爱的零食。

一日两餐是满人的传统饮食习惯,尤其是宫廷,一直严守着这个祖制,一天吃两顿,难免会饿,正餐以外的零食就是非常重要的了,慈禧就为自己的西膳房专门设置了点心局和饽饽局,一个负责面点、小食,一个负责各类糕点。有的人看到这大概会有些疑惑,这两样不都是一种东西嘛,尤其南方的朋友,正餐以外的一切都可以称之为点心。其实它们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点心局做的东西当天做当天吃,饽饽局做的东西要放置凉透才能吃,点心局做的东西诸如芸豆卷、豌豆黄、小窝头、肉末烧饼,饽饽局做的东西诸如萨其马、江米条、奶油棋子、小炸食,按今天北方的标准来看,点心局负责的是小吃,饽饽局负责的是糕点。

无论是点心局还是饽饽局,奶味儿的吃食是慈禧小零食里的一大宗,什么奶油镯子、奶油棋子、奶饽饽、奶酪、酪干等等,都是老太后点心匣子里的常客,这也很符合她满人的口味特点。过去老北京点心有三大派,满式、汉式和清真,他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就在于用油,满式偏奶油,汉式好大油,清真用香油。不过可惜的是,清朝灭亡之后,很多奶制品渐渐失传了,几十个品种,如今剩下的不到10个,现在北京这些奶味零食比较集中的,大概只有三元梅园和奶酪魏,奶酪、奶卷、奶饽饽、酪干什么的,能有个5、6种。除去上面这两家,奶饽饽、奶卷什么的,在北京市面上就不好找了,若单说奶酪,我倒是更喜欢并不主打奶制品的一碗居和富华斋饽饽铺,奶味都相对比较醇厚,奶酪的凝固状态也更稠。而这两年刚开的富华斋饽饽铺,还有一样多年不见的孙尼额分白糕,“孙尼额分”在满语里其实就是奶糕的意思,在乾隆的膳食档案里常见,是用奶油和面烘制出来的,也算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满式点心随着八旗的衰败,慢慢消亡了,不过面点小吃类的东西留存的很多,芸豆卷、豌豆黄、豆面糕、小窝头,我们今天在很多主打宫廷菜的馆子里都可以找到,在众多小吃店里也常见,只不过细腻程度离慈禧的要求有着不小的差距。我那会儿听中国面点大师冯怀申老师说,当年做芸豆卷的标准,大小如大拇指甲盖,薄厚如两枚一元钱的钢镚,工艺精巧,不过这标准要是放到现在用于经营,商家可就亏大了。

清宫四大抓炒

不过话说老太后有两样特别喜欢的面点,现在听来很是寻常,但我们今天却再也无法找到这样的经典。西膳房有三位名厨,谢二、王玉山、张永祥,王玉山和张永祥都是做大菜的高厨,“抓炒王”的四大抓炒,张永祥的“镶银芽”、“镶扁豆”,对于喜爱美食的人来说,都不会陌生,但都不在点心之列,在此并不赘言。

谢二最拿手的一个是炸糕,一个是烧麦,据说当年他就是因为炸糕在北京享有大名,才被选入宫听命效力的。从记载来看,谢二的炸糕和我们现在常见的炸糕比较相似,以油和面,包馅儿后炸酥。不过馅料跟今天的桂花豆沙馅不同,西膳房的炸糕馅儿是白糖、芝麻、山楂和少许奶油,大概是这点奶油,完全征服了老佛爷的胃。而烧麦的魔力就更大了,从食材来看,就是猪肉口蘑馅儿,但据说有一次太后去东陵祭祀,谢二因故没有随行,由御厨刘大顶替,同样也是猪肉口蘑馅的烧麦,竟然就让老太后吃出不是谢二做的,刘大还因此被打了四十大板,并连夜急调谢二前来侍驾。可见,都是御厨,都是猪肉口蘑,可差距就那么大,中国厨艺的美就来自于这种对技艺,或者说对艺术的强调。所以,谢二早已作古,炸糕和烧麦虽然常见,但老太后的美味我们是无福享用了。

当然,慈禧的小零食种类非常多,豌豆糕、西瓜酪、苏子茶食、翻毛月饼、杏仁豆腐,不可枚举,有些已经失传,有些我们今天依旧能够吃到,不过从记载道现实,从数量到质量,单就小零食一类而言,老太后也绝对算得上是吃货中的魁首,即便是传说中“山西小吃归慈禧”那样的豪迈,都远远不及的。

搜索更多有关“休闲小零食 慈禧太后的小零食”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