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白芥子

人气:425 ℃/2024-04-30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辣菜子、白罂粟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经。

煎法:

适用体质: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可理气化痰,通络止痛,温中散寒,止咳平喘;用于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等症。

白芥子主治

白芥子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白芥子含白芥子甙、芥子碱、芥子酶、脂肪、蛋白质及粘液质。白芥子甙经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及葡萄糖。酸性硫酸芥子碱经碱性水解可生成芥子酸和胆碱

白芥子禁忌

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

不宜过多食用。

白芥子日常用法

日常用量:2~5克,煎服,外用适量,研磨调敷。

1、止咳平喘

白芥子6克,紫苏、莱菔子各8克。将上述药材捣碎,用纱布包好,水煎去渣,取汁,经常饮用。

2、降气化痰、温中止咳

白芥子、紫苏、莱菔子各50克,白芥子、紫苏、莱菔子洗净后用干净的白纱布包好,压碎,水煎取汁;冰糖加水适量化成糖汁,把药汁和糖汁合并,用大火隔水蒸2小时,装瓶备用。每日两次,每次半茶匙,饭后服用。

3、关节疼痛

白芥子50克,白芥子研成细末,用少量开水湿润,再加醋调成糊状,敷贴于痛处。3小时后取下,每隔3天贴1次。

白芥子选方

1.膝部肿痛(鹤膝风)

白芥子(或黑色芥菜子)60g,研为细末,用黄酒或烧酒调成糊,包敷患处,干了就换,以局部发疱为度。共治疗2例患者,均获痊愈。

2.面神经麻痹

白芥子适量,用开水洗净,春细后加开水调成糊,涂搽于患侧面部(口角向左歪涂右侧,向右歪涂左侧),用注射针头刺破患侧颊黏膜,涂以少量白芥子汁。共治疗15例患者,均在3~11日全部获愈。在涂药6~8小时后涂药面部变紫褐色,严重时起水疱。此时,应将药除去,如水疱破裂可按一般外伤处理。停药半个月左右,皮肤即恢复正常。保护患侧角膜,可涂以眼膏、带眼罩;患侧面部应保暖。

3.支气管哮喘

(1)白芥子、生延胡索各12g,北细辛、生甘遂各9g,生麻黄6g。共研为极细末,用姜汁调和成药饼,分贴于各穴。时间是初伏、中伏、末伏各1次,每次成年人2小时,小儿1小时。初伏取大椎及双侧肺俞、心俞、脾俞穴,中、末伏均取大抒、身柱、灵台、至阳穴。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做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血清补体13含量测定。许慧娟共治疗50例患者,其中支气管哮喘26例,痊愈10例(随访3年哮喘未再发作);显效(症状、体征明量好转,发作次数减少,免疫功能测定提高)14例;无效(病情改善不明显)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24例,痊愈15例,显效6例,无效3例。

(2)白芥子、轻粉、白芷各90g。共研细末,以蜂蜜调匀,做成饼如指头大小,备用。用时,先取鲜生姜擦背至热后,将饼烘热贴于定喘、肺俞、风门穴上。痰多者,加天突穴,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贴30~60分钟。贴药后出现热痛难忍、水疱、瘙痒者为正常现象,外涂甲紫溶液即可。3次为1个疗程,每年三伏天使用。王茂峰等共治疗217例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痊愈13例,有效172例,无效32例。

4.肺结核空洞

白芥子适量,研为极细末,加食醋适量拌成糊,置于直径3~4cm的膏药上,依次轮流贴于下列对称之穴位上:结核(位于大椎旁1.5寸处),风门、肺俞、心俞、肾俞穴。每隔4~5日贴1次,每次贴1穴两侧。当局部有烧灼感时取下膏药,继之局部可出现小水疱,一般不宜贴得太久。共治疗40例患者(44个空洞),其中显效15个,好转13个,无变化14个,恶化2个。痰检38例,阴转4例。

5.产后尿潴留

白芥子5g,泡于30°C温水中,搅拌成糊,贴敷于少腹膀胱胀满部位,热敷10~15分钟,并配服益气活血利尿中药。共治疗22例产妇,经治产妇全部获愈。

6.关节疼痛

白芥子适量,晒干,研为细末,以沸水调成糊,药温在40°C左右时均匀地摊在病变关节周围,超出病变部位2~4cm,药膏厚度约lcm,l小时后剔除药膏,温水洗净皮肤,每3日换药1次,病程长者1周1次。卢周才共治疗100例患者,痊愈(疼痛消失,恢复到发病前劳动力)68例,好转(疼痛缓解,但未完全恢复劳动力)28例,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4例。药膏外敷超过1小时,部分患者局部皮肤发红,自觉有灼热感,个别患者2日后局部有痒感,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7.淋巴结结核未破溃

白芥子20g,百部、乌梅各15g,狼毒10g。上药共研细末,制成外敷消瘰散,以米醋适量调匀,敷于患处。先后共敷3次,第一次敷7日,第二次敷5日,第三次敷3日,每次间隔3日。如局部起水疱,则不必处置,令其自行吸收;皮肤过敏者,不可使用;孕妇忌用;不可内服。郭丽英共治疗42例患者,均取得良效。

8.乳腺纤维囊病

白芥子60~120g,研成细末(1次量)装入消毒纱布袋内。先用温水外洗乳房患处,再用生姜汁涂患处皮肤,然后将纱布袋敷盖患处,绷带固定,3日换药1次。同时,内服中药汤剂,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白芥子15g(后下)。上法均在月经来潮前3~5日开始用药,待经止后停药,作为1个疗程。杨丁友用治患者,一般3~4个疗程即可获愈。

9.小儿咳喘

生白芥子、生莱菔子、生紫苏子各15~30g(2岁以下15g,3岁以上30g)。上药共为细末,与面粉30g加温水调和,贴敷于背部肺俞穴,每次15~30分钟,至皮肤发红为止,每日1次,3~5日为1个疗程。王琴等共治疗120例患儿,均治愈。

10.小儿支气管肺炎

白芥子6g,捣成细末,再用面粉12g掺水调成糊,涂于10cmX20cm纱布上,加温使其散发出芥子辣气味,即敷于患儿背部两肩胛骨第1~7胸椎,待皮肤发红即可取下(一般不超过10分钟),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6个月以下小儿及有心功能不全(心衰)、皮肤感染者,宜慎用或禁用。在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从治疗的第三日后开始使用该法。刘俊华共治疗112例患者,经治患者全部获愈;英若兰等又用同样方法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患儿70例,能缩短疗程,提髙治愈率。

11.肺心病

白芥子、细辛各等份,共研细末。将少许药末(约绿豆大小)置于清膏药中,第一日贴定喘穴,待2日后揭去,再换贴风门穴;依次再贴肺俞、膏肓、心俞等穴(双侧),10日贴完5对俞穴为1个疗程。并配合内服中药。席振权等共观察治疗肺心病患者106例,总有效率达91.5%。

12.外周性面瘫

白芥子粉适量,用温水调成糊贴敷患处。张锁泽共治疗86例患者。发病当日治疗24例,均在3日内获愈;全部患者均在7日内获愈。

13.痛经

(1)白芥子、斑蝥各20g,研极细末,以50%二******亚砜调成软膏。取麦粒大小一团,置于2cmX2cm的胶布中心,贴于中极或关元穴处(交替使用)。每逢经前5日贴第一次,月经始潮或隐觉腹痛开始贴第二次,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施亚萍共治疗82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0.25%。

(2)李贯彻单取白芥子粉末3g,贴于神阙穴处,以用治痛经30余例,均获痊愈。

14.癣症

白芥子300g,炒至深黄色,再取冰片10g,共研细末。先用70%酒精500ml浸泡2日,后加陈醋500ml浸泡3日,制成药液,装灭菌容器。手足癣糜烂型用30%药液;手足癖水疱型用50%药液;手足癣鳞屑角化型、体癣用70%药液。以上各型均浸泡或湿敷患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头癣者去掉患处毛发,用90%药液湿敷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3次。宋宪源共治疗各种癖症患者316例,3日内治愈123例,4~7日治愈166例,无效27例(占8.5%)。治疥疮,先用肥皂水洗澡,拭干后,自头部以下,用40%药液遍搽全身5次;有丘疹水疱部位,如手指间,用70%药液浸泡20分钟。每日1次,连续2日,隔2日再搽浸1次。宋宪源共治疗1.85例患者,其中6例因皮肤过敏改用他法,9例未坚持治疗,其余170例全部获愈。

15.慢性支气管炎

炙白芥子、延胡索各1g,甘遂、细辛各4g。共研细末,用鲜生姜60g绞汁调药成膏。贴敷于肺俞、心俞、膈俞穴,每次4~6小时,于初伏开始,每隔10日1次,连贴3次。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共观察1074例患者,其中喘息型支气管炎785例,显效率占46.6%,有效率占79.9%;支气管哮喘289例,显效率占47.8%,有效率占83.7%。疗效以连续贴3年最佳。

16.治风湿痛、脚气

白芥子、芸薹子、蓖麻子、木鳖子(去壳)、白胶香各50克,核桃仁15克。将以上6味捣烂,制成膏。每用10克,涂抹于患处。

17.治伤寒后肺中风冷,失音不语

白齐子30克,白酒适量。用酒煮白芥子,放入毛巾浸泡药汁,趁热敷于颈部。毛巾变凉后再浸泡,重复数次。

白芥子药用部位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植物形态详"白芥"条。

白芥子选购保存

搜索更多有关“白芥子”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