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宠物>正文

绿毛龟家庭养殖方法 及其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

人气:318 ℃/2023-09-29 04:09:24

前言

绿毛龟并非一种特定的龟种,而是指身上生长了一层绿色毛状物的淡水龟。这种绿色毛状物实际上是一种水中藻类,被称为龟背基枝藻。由于这些龟的活动较为缓慢,它们的四肢很难够到背部进行抓挠。

长时间在水中生活后,这些藻类开始在龟的背部生长,形成了绿毛的外观。能够出现绿毛的龟种有很多,但必须是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龟类。其中黄喉拟水龟是最常见的一种,此外还有鹰嘴龟、金钱龟、眼斑水龟等。

绿毛龟因其独特的外观备受人们喜爱,因此在观赏爱好者中享有很高的价值,它们在市场上的售价也非常昂贵。

一、绿毛龟绿毛的选择与获取

绿毛龟龟身上生长的绿毛实际上是两种淡水藻类:基枝藻和龟背基枝藻。这两种藻类都呈柔软细长的形态,呈现出碧绿的色彩,通常在清澈的山涧溪流以及石块上自然生长,犹如绿色的头发。

龟背基枝藻的藻丝颜色更深绿,细且长,牢固地附着在龟的背部,不容易脱落;相比之下,基枝藻的藻丝较粗硬,颜色较浅,生长不太牢固,比较脆弱,有时可能会脱落。因此在人工培育绿毛龟时通常会选择使用龟背基枝藻。

获取龟背基枝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购买来自养龟场的藻类;二是亲自采集。龟背基枝藻通常生长在山涧溪流和瀑布周围的岩石上,也可在干净的湖泊、水库的石阶和木桩上找到。

采集时,可以将藻体与附着的石块一同取下,或者将藻体粘附在石面上,从根部轻轻刮下,然后放入桶中携带回家。自行采集龟背基枝藻时需要注意防止其他细丝状藻类混入。

一般的细丝状藻类虽然看起来也像绿毛,但其颜色可能呈现黄绿或绿色中夹杂黑色,用手触摸光滑,经仔细观察会发现藻丝较细且分叉较多,容易折断。

相比之下,龟背基枝藻的颜色更为深绿,触摸时表面较粗糙,仔细观察藻丝状似人的头发,没有太多分叉,或者在根部略有分叉,丝状较粗且有韧性,不容易折断。

亲自采集的龟背基枝藻需要放入清水中多次漂洗,清除污泥、水草、沙粒等杂质,并用镊子小心地去除混入的杂藻,然后方可使用。

二、绿毛龟龟种的选择

1.品种的选择

无论是哪种淡水龟类,都有可能被培育成为绿毛龟。然而由于不同种类的龟在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存在差异,培育成为绿毛龟的难易程度会有很大差异。

通常来说,以下淡水龟种类可以被培育成绿毛龟:黄喉拟水龟、鹰嘴龟、眼斑龟(四眼龟)、四眼斑龟(六眼龟)以及金钱龟。因此形成了多个不同品种的绿毛龟。

金寿绿毛龟又被称为本毛绿毛龟,是由黄喉拟水龟培育而成的。这种龟适应性强,容易饲养,寿命长,体色为黄色,因此被人们戏称为金寿绿毛龟。在自然形成的绿毛龟中,绝大多数属于这个品种。

金寿绿毛龟体形较为扁平圆润,头部呈黄褐色或黄色,头颈和四肢也呈黄色或浅黄色,再加上背部的绿毛,形态十分美丽。大部分金寿绿毛龟的腹部有黑色斑块,通常被称为“花板”,也有少数腹部全白的,被称为“象牙板”,而象牙板要比花板更为珍贵。

麟麟龙尾绿毛龟又叫鹰嘴龙尾绿毛龟或鹰嘴绿毛龟,是由鹰嘴龟培育而成的。这种龟体形较为扁平,嘴部带有钩状,类似鹰嘴,双眼圆睁有神,尾巴较长。它的头顶、四肢、龟背以及尾巴都有绿毛覆盖,外观非常特别。此外它还会发出“呜呜”的叫声,是绿毛龟中较为珍稀的品种之一。

金钱绿毛龟又叫夹板绿毛龟或闭壳绿毛龟,主要是由金钱龟(三线闭壳龟)培育而成。这种龟体形较为厚实,头部较尖,头顶呈金黄色,四肢和尾巴呈橘红色,腹甲(底板)呈漆黑,再加上长长的绿毛,色彩鲜艳豪华,十分引人注目。

孔雀斑绿毛龟又称四眼绿毛龟或六眼绿毛龟,是由眼斑龟或四眼斑龟培育而成。这类龟体形较为扁圆,四肢细小、尖锐且灵活,颈部有不规则的条纹和斑块,呈现出类似孔雀羽毛上的斑点,非常美丽。有些孔雀斑绿毛龟的眼膜呈红色。这是一种极为珍贵的绿毛龟品种。

在这四种绿毛龟品种中,金寿绿毛龟最为常见,也是最正宗的。黄喉拟水龟的价格相对较低,但经过培育成为绿毛龟后,它的价值会大幅提升,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鹰嘴龟、眼斑龟和四眼斑龟的数量较少,因此价格较高,培育难度也较大,所以培育成为绿毛龟的经济效益不如黄喉拟水龟。金钱龟作为一种本身就很昂贵的龟种,经过培育成为绿毛龟后的升值空间有限。所以作为经营项目,最好选择培育金寿绿毛龟。

2.基龟的选择

作为培育绿毛龟的基础,需要选用适合的淡水龟种作为基龟。黄喉拟水龟虽然是首选,然而在选择基龟时,还需要挑选体型庞大且身体健壮的个体。通常要求个体重量在100克以上,身体完整,龟甲没有明显的损伤。

通过轻拉龟脚,如果回缩力较大、不容易被拉出,再放入水中时能够快速下沉,这些都是符合选择标准的表现。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个体应避免选择。

基龟最好从养龟场购买。但刚刚购进的龟不能直接进行繁育,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养,以适应新的环境。驯养时间通常为两个月,每天喂食肉类、蚯蚓、小型昆虫等。

初始阶段可以进行群养,一段时间后,从中选择食欲旺盛且竞争力强的个体,将其转移到单独的塑料水桶中进行单养。如果黄喉拟水龟是自己从幼龟时期饲养至今,就无需特别进行驯养。只需将其暂时放入塑料水桶中适应一段时间,随后即可开始培育绿毛龟。

三、场址和容器的选择

1.场地的选择

最适合培育绿毛龟的场地是宽敞的家庭庭院。场地的地面最好铺设方砖,同时建立合适的排水系统,以确保多余的水能够顺利排出。在场地上搭建遮阴棚是很有必要的,若条件允许,可以考虑种植一些攀爬植物如葡萄和丝瓜。

此外城市环境中的阳台、窗台等地也可以作为绿毛龟的培育场所。一般而言,养殖约100只绿毛龟需要约10平方米的场地。

2.容器的选择

培育容器不需要太大,但内壁必须光滑且能够盛水。常用的容器包括塑料水桶、木桶、陶缸以及玻璃缸等,其中以塑料水桶和木桶最为理想。塑料水桶易于获取,价格也相对较低,内部光滑,适合龟类居住,而且如果桶壁是半透明的,还有助于培育出高质量的绿毛龟,如“天地缨”。

最佳选择是高度为22厘米,上口径25厘米,下口径20厘米的深色塑料桶。这种桶结构坚固耐用,可堆叠放置,节省空间,管理方便。木桶透气性良好,有助于藻类快速繁殖,并能够更好地附着在龟背上。然而木桶价格较高,且较不易获取。

四、绿毛龟的接种

1.接种季节的选择

在一年之中,5月和9月是最适合进行龟背基枝藻繁殖的时期,因为在这两个月份产生的孢子数量最多。然而在秋季进行接种时,由于水温很快下降,即使进行了接种,龟背基枝藻也难以顺利生长。

因此更理想的时间是在每年的4月和5月进行接种。如果在夏季进行接种,由于水温较高,龟类活动频繁,孢子不容易附着生长,并且容易受到杂菌的感染,因此成功的机会较小。

2.接种前的准备

在接种前的两天,停止喂食基龟,以排除体内的粪便。接种前一天,将基龟浸泡在当归水中一整天(当归水的配制方法为:每升水中加入2克当归,浸泡24小时后滤除药渣)。

接种当天,彻底清洁基龟的表面,如有油污,可用牙刷蘸洗涤剂进行清洗。然后将基龟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每升水中加入8克硫酸铜),浸泡30分钟,以杀灭杂藻。适度磨砂龟背,以促进基枝藻附着。

在接种前两天,将保存的龟背基枝藻按所需量(通常每只龟需要3~4克)放入清水中,并将容器放在阳光下,保持水温在20~25摄氏度。

接种所需的塑料桶数量应与待接种的龟的数量相等或稍多。在接种前,最好将桶浸泡在浓盐水中(每升水中加入100克盐),浸泡1~2小时。

接种所需的水一般应选择干净的池水。如果使用含有漂******的自来水,应事先装入容器中晒几天太阳后再用于养绿毛龟。如果急需使用,也可以在自来水中加入适量硫代硫酸钠,每升水中加入2~4颗米粒大小的硫代硫酸钠。

3.接种方法

靠接接种法是将一长方形的玻璃缸(水族箱)用两块纱网隔成大小相等的三格,缸中注水深度为15~20厘米。将一只纯正的绿毛龟放入中间格,两边格中分别放入准备好的基龟。这样半年后,基龟身上也会长出绿毛,形成绿毛龟。

孢子水接种法是在5月,将保存的龟背基枝藻放在清水桶中,将桶移至阳光充足、温差较大的地方,培养2~3天,形成孢子水。然后将孢子水倒入接种桶中,放入准备好的基龟,1个月后,基龟背上会长出绿绒毛,表示接种成功。

绿水接种法是将新鲜的龟背基枝藻放入清水中,形成绿水。然后将准备好的基龟放入盛有绿水的桶中,在18~28摄氏度的水温下,1个月后,基龟身上会长出绿绒毛。

直接接种法是将准备好的基龟拿在左手中,右手拿着龟背基枝藻,在龟背上摩擦两遍,然后将龟放入接种桶中饲养,数月后,龟背上会长出短短的绿毛,表示接种成功。

快速接种法是将前述接种方法综合使用,使龟背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孢子,从而加速绿毛生长。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快速且效果好,但操作较复杂。

结论

通过合适的准备工作和接种方法,成功培育绿毛龟成为可能。选择适宜的龟种和接种时机是成功的关键,而基龟处理、藻种处理、接种容器准备和用水处理等步骤则确保了繁殖的顺利进行。

不同的接种方法为培育者提供了灵活的选择,根据需求和资源的情况进行调整。未来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有望进一步提高绿毛龟的培育成功率,拓展其观赏和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 绿毛龟的人工养殖技术(上)[J]. 邓奇志.农村百事通,2017(11)

[2] 养龟专家培育绿毛龟的技术[J]. 王桂香.农村养殖技术,2007(07)

[3] 孔雀斑绿毛龟的生产养殖[J]. 尹伦甫.渔业致富指南,2006(03)

[4] 如何养好绿毛龟[J]. .科学养鱼,2004(11)

[5] 绿毛龟的人工培育技术[J]. 卞伟.农村养殖技术,2002(22)

搜索更多有关“绿毛龟家庭养殖方法 及其科学的人工养殖技术”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