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宠物>正文

水下神秘生物鳡鱼 奇特的鰋鮡鱼类,眼小身体扁平

人气:434 ℃/2024-03-26 16:34:30

序言:

很多鱼类都是以大家族划分,比如和鲤鱼接近的鱼被归类为鲤形目,鲤鱼科,然后再细分。动物都是以“界-门-纲-目-科-属-种”7级划分的。如人就属于灵长目,人科,人亚科,人属,智人种。“”表示一个大分类单元。

今天要讲的是一种非常奇特的鱼类,属于鲇形目。起源于500万年前的上新世,是和大家熟悉的黄颡鱼同祖同宗,它们进化出怪异的造型,眼睛很小,口朝下,身体扁平,头前面有个外轮廓骨框架,非常像拿破仑戴的帽子,长得有点像外星生物。它的出现和青藏高原形成有关。它们就是和鲶鱼接近的(yan)(zhao)鱼类。鰋鮡鱼类紧紧围绕着青藏高原为中心,以长江为界,呈半圆状向南亚次大陆、长江流域辐射展开。最远分布到印度尼西亚。

鮡科鱼类的外框骨造型像拿破仑戴的帽子

本文主要内容

  • 鰋鮡鱼类是什么鱼?
  • 我国鮡科鱼类分布及特点
  • 为什么是青藏高原隆起对鮡科鱼类的进化产生了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重点)
  • 鮡科鱼类中特殊种类介绍
鰋(yan)鮡(zhao)鱼类是什么鱼?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先祖就对这种鱼有了命名,《尔雅·释鱼》中有一段描述:“魾,大鳠;小者鮡。”

这就是鮡科鱼类最早的命名,意思是说长得大的叫魾,长得小的叫鮡。它们的外形像平常所见的鲶鱼,属于“鲇形目”这个大家族,下面又分为好多小家族,叫“”,科下面又有“”。如我们熟知的黄刺骨鱼属于鲿科,家族排序为:鲇形目--鲿(chang)科--黄颡鱼属--黄颡鱼种。

鲶鱼属于鲶科,种属划分为:鲇形目--鲶科--鲶属--鲶鱼种。种下面还有细分,如土鲶鱼、埃及鲶鱼、泰国鲶鱼、越南鲶鱼等。

今天要介绍的鰋鮡鱼类属于鲇形目下的鮡科。因为口下位,又名吸口鲇科。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东部,缅甸、老挝亚热带地区。为小型高原淡水鱼,它喜欢生活在江河、溪流底层,腹部有吸盘。

鮡(zhao)

我国鮡科鱼类分布及特点

全世界鮡科鱼类有16属112种,除了印尼外,几乎所有东南亚的鮡科鱼类生活的河流都起源于青藏高原。我国是鮡科鱼类分布最多的国家,有12属64种。其中,纹胸鮡属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属。西藏、云南是鮡科鱼类种属最多最齐全的两个地区。

我国北方很少有这种鱼,鮡科鱼类最远分布到台湾地区和海南岛。青海、甘肃南部有零星散布;长江流域以南、台湾地区、海南岛只有纹胸鮡属分布;四川、广西地区以石爬鮡属为主;云南和西藏东部种类最多,一直延续到东南亚。

我国鮡科鱼类分布

我国鮡科鱼类属种详细名称及分布区域:

魾属:魾、巨魾(怒江、澜沧江、元江)

黑鮡属:黑鮡、长丝黑鮡(怒江)

纹胸鮡属:墨脱纹胸鮡、间棘纹胸鮡、细斑纹胸鮡、龙江纹胸鮡、大斑纹胸鮡、丽纹胸鮡、中华纹胸鮡、海南纹胸鮡、红河纹胸鮡、白线纹胸鮡、三线纹胸鮡、老挝纹胸鮡、深色纹胸鮡、长尾纹胸鮡、扎那纹胸鮡、德钦纹胸鮡、亮背纹胸鮡、四斑纹胸鮡、穴形纹胸鮡、珠江纹胸鮡、福建纹胸鮡、斜斑纹胸鮡(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褶鮡属:黄斑褶鮡、似黄斑褶鮡、间褶鮡、平吻褶鮡、无斑褶鮡、细尾褶鮡。(元江、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雅鲁藏布江)

平唇鮡属:平唇鮡(西藏墨脱)

原鮡属:黑斑原鮡(雅鲁藏布江)

石爬鮡属:青石爬鮡、黄石爬鮡、长须石爬鮡、长石爬鮡(岷江、金沙江、红河。云南、青海、西藏)

鮡属:中华鮡、前臀鮡、壮体鮡、四川鮡、天全鮡、长鳍鮡、短体鮡、长背鮡、兰坪鮡、细尾鮡、大孔鮡、长尾鮡、贡山鮡、短鳍鮡、长脂鮡(雅鲁藏布江、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金沙江、云南、贵州、广西、甘肃、四川)

凿齿鮡属:凿齿鮡(雅鲁藏布江、伊洛瓦底江)

异齿鰋属:穗缘异齿鰋、显斑异齿鰋、大鳍异齿鰋、细尾异齿鰋、无斑异齿鰋、景东异齿鰋。(伊洛瓦底江、澜沧江)

拟鰋属:短体拟鰋、长鳍拟鰋、拟鰋。(大盈江,属于伊洛瓦底江、怒江)

鰋属:藏鰋(雅鲁藏布江、伊洛瓦底江)

下面是部分鮡科鱼类按照属种分类图像对照

鮡科鱼类分为三个类群,分别是:魾群,包括魾和巨魾;鮡群,种类非常多;鰋群,只有3个属,分布范围非常窄。以下图例是鮡科鱼类部分属种说明。

1、魾群

分为魾和巨魾,主要生活在怒江、澜沧江、元江的中下游,嘴部宽阔,牙齿尖锐,埋伏在宽阔河底,幼体可以当成宠物鱼养。

魾(pi)

2、鮡群

鮡群包括很多属,包括纹胸鮡属、石爬鮡属、原鮡属、平唇鮡属、凿齿鮡属、黑鮡属、褶鮡属、鮡属。鮡属和纹胸鮡的种类最多,鮡属中很多种类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的中上游,如兰坪县的兰坪鮡。

纹胸鮡属

大斑纹胸鮡:分布于澜沧江水系,呈淡黄色,背鳍和脂鳍下方,尾鳍基部各有一横黄斑。胸部吸附器呈桃形下凹,竖条状吸纹。

大斑纹胸鮡

墨脱纹胸鮡:栖息于雅鲁藏布江水系,西藏南部墨脱县、印度、尼泊尔都有分布。

墨脱纹胸鮡

石爬鮡属

青石爬鮡:只分布于四川青衣江。口盖骨的前端有绒毛状的齿,齿较粗。具有吸盘状的鳍。以水生昆虫及幼虫为食,也吃蚯蚓和藻类。

青石爬鮡

黄石爬鮡:分布于金沙江、岷江水系。背部和体侧为橄榄色。脂鳍后部上缘黄色,其余各鳍灰黑色。

黄石爬鮡

原鮡属

黑斑原鮡:是非常原始的鮡科鱼类,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头部没有外围骨框架,身体斑纹在鮡科鱼类中最特别,麻色,和江底的石头环境融为一体。

黑斑原鮡

凿齿鮡属

凿齿鮡:为此属中的唯一种类,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伊洛瓦底江水系(我国境内叫独龙江)。体形和鲿科中的拟鲿非常像,侧面看呈条形。

凿齿鮡

褶鮡属

黄斑褶鮡:这种鮡非常特别,身体以深灰为底色,背部有不规则黄色斑块分布,腹部有类似鞋底的横纹,非常像海洋中的印头鱼。只分布于澜沧江水系,繁殖进化非常特别,没有在水中而是爬到树上繁殖。

黄斑褶鮡

3、鰋(yan)

鰋的命名和鮡一样历史悠久,鰋的分布非常广泛,多分布在云南南部和缅甸,种类多达几十种,我国境内就三属,分别为异齿鰋、鰋属、拟鰋属。但最新发现了一个新种,被命名为高黎贡鰋。鰋的外观肉肉的感觉,有点像有质感的玉石,比较润泽。

鰋(yan)

拟鰋属

短体拟鰋

短体拟鰋

异齿鰋属

大鳍异齿鰋

大鳍异齿鰋

为什么是青藏高原隆起对鮡科鱼类的进化产生了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鰋鮡鱼类的出现和进化与青藏高原息息相关,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气候变化、水系形成、海拔落差、水温、水流速度等对鮡科鱼类的进化关系最大。由此,也产生了各区间不同的鮡科鱼类种类的多样化。并对鮡科鱼类物种的繁殖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藏高原形成造成了独特的水系,全面影响了鮡科鱼类的进化

鮡科鱼类的出现和青藏高原的隆起有直接关系。在青藏高原在隆起的过程中,出现了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地区不同的水系。这些水系以青藏高原为圆点呈现川字不交叉汇流,水系上、中、下游的分布区域很固定,基本没有往上游洄游的种类。

青藏高原形成的独特水系

我们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南亚次大陆属于低海拔区域,在中间位置有个横断山脉,整个地形非常像一个漏斗,所有的河流几乎在向瓶颈这个位置靠拢--也就是横断山脉。横断山脉是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岭组成。当印度洋暖湿季风碰到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后形成降雪和降雨,就形成了“”字形互不交汇的河流。

有以下河流:

雅鲁藏布江--流出中国进入印度,该名叫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恒河汇流后流入印度洋。

独龙江--流出中国后进入缅甸,名称叫伊洛瓦底江。

怒江--流出中国后进入缅甸,该名叫萨尔温江。成为缅甸和泰国的分界河。

澜沧江--流出中国后进入东南亚,改名叫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是东南亚水上交通大动脉。

元江--这个元江不是流到洞庭湖的沅江。流出中国后进入越南,改名叫红河,然后流入北部湾。这个红河和国内的珠江上游红水河不是一个概念。

水系形成后,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河流就会有水体温度、流速、周围环境等各种区别。这些区别又影响到了鮡科鱼类的方方面面。以下是青藏高原对鮡科鱼类进化的具体影响。

1、水体流速对鮡科鱼类在形体、腹部吸盘形成产生了影响

以上很多河流不交汇,并且即使是同一条河流,因为海拔高度落差巨大,水流非常急,水体冲击势能非常大,鱼类想要在这样急的河流生存,腹部就进化出了吸盘,吸盘有两种,一种是适应高原环境条形乱石的横形纹,还有一种是适应流速减慢中游环境鹅卵石的竖形纹。同时,背鳍高耸,类似风帆,达到稳定和分水的作用。头部半圆形外框骨构造有利于化解水流的冲击力。

为了应对急流,鮡科鱼类普遍进化为身体扁平,腹鳍具有翼展功能,能展开紧贴石头减少流水中的阻力,便于吸附。鳃孔从头部的腹面向两侧扩展,便于在激流中吸取氧气。在急流中视力基本上起不到很大作用,视觉严重退化,所以它们都是小眼睛,且上位。触觉和嗅觉变得非常灵敏,便于觅食。

大部分鮡头部有半圆形外框骨。巨魾有独特的中囱结构,黑斑原鮡没有外围框骨,属于进化中比较原始的种类。

水流对鮡科鱼类腹部吸盘纹的进化影响

2、高海拔气温、河流水温对鮡科鱼类分布产生了影响

在海拔气温方面,受青藏高原气候的影响,分布于我国的鮡科鱼类出现了两种自然分支:一种是低海拔的魾属和纹胸鮡属;另一种是中高海拔的褶鮡属和鰋鮡群。另有一个叫石爬鮡属的特殊种群只分布在中海拔的四川地区,少量存在于广西。

在河流水温方面,青藏高原形成后,河流有三种走向:

东西走向:长江中下游、珠江。

南北、东西混合走向:雅鲁藏布江、金沙江。

南北走向: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

海水鱼和淡水鱼被圈在不同的水体环境,是因为水体盐度的缘故。而河流淡水影响鱼类种群分布的是水温。这些河流的上游位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区,冷水环境,食物来源少,种类多样性就少。而分布在温带或者热带的鮡科鱼种就多,这种情况,从纹胸鮡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乃至台湾地区和海南省就可以得到证明

东西走向的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虽然同纬度,但因为海拔高度不一样,水体明显有冷热之分,金沙江上游是冷水,虎跳峡以后是温带水体,鮡科鱼类在宜宾以后江段种类很单一。

南北走向的河流差别在于不同纬度接受太阳热能不一样,河流上游是冷水,下游是温带乃至热带水温。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不同江段的水温变化非常大,因此,鮡科鱼类种群就更丰富。

3、河流食物来源对于鮡科鱼类口形和牙齿形状产生影响

鮡科鱼类在不同水体环境中因为食物来源方式不同,进化出了不同的口形和牙齿形状。具体齿形有:尖锥形毛绒形凿形铲形混合形5种。

河流食物来源的不同对鮡科鱼类牙齿形状的进化影响

巨魾的牙齿是尖锥形,它生活在河流的中下游,食物丰富,便于咬住猎物。

凿齿鮡的牙齿是凿形,凿齿鮡生活在雅鲁藏布江和伊洛瓦底江流域,这两个地方降水量大,山体植被从高海拔到低海拔都有,有丰富的昆虫掉落到江里,凿形牙齿便于它咬破毛翅类昆虫的硬壳。

拟鰋的牙齿是铲形,生活在滇西的大盈江等河流,水中石头上遍布苔藓和小微生物,铲形牙齿便于它铲刮石头上的青苔。

石爬鮡的牙齿是毛绒形,像把牙刷,很多鮡都是毛绒形牙齿,这种牙齿能保证它进食时防止食物滑脱。

藏鰋的牙齿是混合形,藏鰋生活在雅鲁藏布江和伊洛瓦底江,这种牙齿同时具有铲和挖掘的功能。

4、水体流速对鮡科鱼类繁殖方式产生了影响

河流的流速除了对鮡科鱼类的外形产生作用外,在繁殖方面影响也非常大。有些鮡需要水流的冲击和日照才能产卵。有的为了应对水流的冲击而需要缓流才能产卵。有的需要河流中有大石头做挡流,卵产在背水流的石头底部,并且产的卵有粘性,防止被水流冲走。

鮡科鱼类每次产卵在50枚到700枚之间,这也是适应急流的结果,产多了容易被水冲走,为了保持存活率,大多数鮡科鱼类有护卵行为。

有两种鮡的繁殖方式非常特别。鱼类有卵胎生、口孵、泡巢3种繁殖方式,一般的淡水鱼类都是体外受精,而石爬鮡雄性具有生殖乳突,雌性具有单个卵巢,是体内受精方式,在硬骨鱼中非常罕见。

还有就是云南腾冲县槟榔江(属伊洛瓦底江水系)的黄斑褶鮡在树上繁殖,当地人称为“上树鱼”。繁殖季节会从水中爬到树上产卵,因为这一特性而遭受捕猎,种群数量减少非常迅速。

鮡科鱼类中特殊种类介绍

虽然鮡科鱼类大部分属于小型底栖鱼类,但也有一些是比较另类的,一种是个体非常大的巨魾(魾属),一种是生活在高海拔比较原始的黑斑原鮡(原鮡属)。

巨魾--鮡科鱼类中的巨无霸

是鲇形目中都排得上号的怪物。分布于中国的澜沧江和下游的湄公河。印度的恒河也有分布,体型巨大,云南人称为面瓜鱼。体表纹理类似大理石,和其他鮡科鱼类一样具有骨质胡须,这是和其他大型鲶鱼最大的区别。是河流中顶级掠食者,《河中巨怪》节目有专门介绍。

巨魾

生活在海拔高度最高的鮡科鱼类

也就是生活在雅鲁藏布江的鮡科鱼类,它们是分布在西藏雅鲁藏布江、印度、尼泊尔的墨脱纹胸鮡。分布于雅鲁藏布江的原鮡,有黑斑原鮡、网纹原鮡和连鳍原鮡3种。生活海拔高度达到5400米。


寄语:

鮡科鱼类在当地原本属于小型食用鱼,当今流行做观赏鱼饲养,是种不错的观赏原生鱼,时至今日,种群数量在下降。

图钓客 原创

END

搜索更多有关“水下神秘生物鳡鱼 奇特的鰋鮡鱼类,眼小身体扁平”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