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最简单有效的治脾胃的方法,看如何治疗脾胃病

人气:344 ℃/2024-02-14 03:03:04

用药之妙,全在一个“平”字,无过,无不及。作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从生理及病理角度分享自己的脾胃病用药心得。

用药治病,一般来说,有是病而用是药,但用药不及,则不能纠其偏,若用药太过,则反伤其正,亦可致偏。而用药之妙,全在一个平字。笔者根据多年来脾胃病的用药经验,归纳如下。

一、燥湿健脾,勿伤脾阴胃津

脾者,太阴也,本气为湿,得胃阳资助,以行其运化之功。所以脾体阴而用阳,以燥湿相济为特点。脾气太过则病湿,脾气不及又反为燥。燥脾之湿,莫过于苍术,藿香、佩兰化湿亦强。然皆芳香燥烈,易耗伤脾阴胃津。若脾湿过重,非此类不可者,笔者常佐以白薇,俾使燥湿而不伤其阴津,此药之刚柔相济之理也。若脾湿不重,常以茵陈、茯苓、苡仁、扁豆、芦根等平淡之品,以利湿健脾。

总之,用药在于取其病湿,不可伤其本气。伤本气,则脾气不及而反为燥,燥则损伤脾阴胃津,必然导致另一类病理状态,亦能损其脾胃。此医者用药之过也。

二、益胃滋阴,勿碍脾之健运

胃者,阳明也。本气燥,得脾阴之滋,行降纳之用。唐容川说:“胃以燥纳谷,全借脾之湿以濡之。”所以,胃体阳而用阴,以喜润恶燥为特点。胃气太过则病燥,胃气不及又反为湿。

益胃增液,急则以五汁饮以浇之,解其燃眉之危。一般可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之类。而白薇为清胃凉血之至品。但皆为滋润之品,恐伤胃之本气,助湿碍脾,笔者常以白术、扁豆、苡米、粳米之类以佐之,务使燥润相济,脾胃相和,以平为期。

三、清热燥湿,须防伤中碍食

脾气本湿,胃气本燥。脾气升而以濡胃,胃气降而以健脾。气升,则脾不存湿,气降,则胃不生热。若升而不升,脾必存湿,降而不降,胃必生热;湿热中阻,纳运失调,刚柔失济,冲和之气致偏。燥其湿,则碍清热,清其热,则碍燥湿。唯苦寒之品,既能清热,又能燥湿,但苦寒易伤中碍食。

余每遇此证,若湿热壅滞胃肠而偏于下者,如痢疾、肠炎之类病证,每虽重用黄芩、黄连、白头翁之类,但常配以当归、杭芍、木香、槟榔之类,以和营血,兼行其气,俾湿热分消而不伤正碍食,且中病即止,以防苦寒伤中。

若湿热壅滞脾胃而偏于上者,常以健胃药中加入茵陈、青蒿、白薇、苡仁、芦根、茯苓之属,少佐黄芩,扶正以祛邪。论其健脾,白术为健脾之正品,唐容川说:“白术有油,以补脾之膏油,而油又不粘水,故能利水,气香温,亦主利水,又能升发,使脾之气上升。”确系经验之说。健胃白蔻最佳,且能化湿醒脾。如配合得当,既能清化湿热,又能健脾和胃。

四、滋阴增液,应当脾胃有别

脾体阴而用阳,胃体阳而用阴,因此,脾胃都有阴虚的一面。但脾阴与胃阴不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在治疗上也应当不同。

在胃主要表现为津液不足或亏损,或因热病所劫,或因暴吐暴泻津液损伤,或因脾阴不能上滋所致。急则五汁饮,一般可用沙参麦门冬汤之类化裁,以救其津。否则“胃火益旺,脾阴愈伤。”(《明医杂著》)

笔者每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之类滋阴增液时,常佐以白术、扁豆、粳米之属,以健脾,俾化源生生不息。在脾,除阴液不足的一面外,常表现为营血不足,因脾统血舍营,为营血之本。

王旭高说:“归脾汤补脾之阴,补中益气汤补脾之气”,实为经验之谈。可见补脾阴尤应注意营血,如生地、当归、杭芍之类。余每于滋营养血药中少佐砂仁、炮姜,以制阴药之腻胃,俾阴药得以蒸腾敷布,此阴生阳长之义,其收效更佳。

五、益气温阳,勿助邪火伤阴

脾升胃降,中气冲和,纳运自健,邪火顿熄,阴霾自散,何病之有?若脾胃损伤,影响升降之枢,则邪火食气,阴寒犯中,终致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久则中阳虚绥而不振。气虚、气陷者补中益气;脾胃虚寒者,香砂养胃;中阳虚馁者,理中、附子理中汤丸,均为对症之方。

但须中病即止,以防过剂而助邪火伤阴。因此类药多为温热辛散之品,过服、久服,易耗伤脾胃之阴,阴虚则邪火中生;“气不足便是寒,气有余便是火”,正属于此。

观仲景理中汤中用人参、甘草,以缓其辛散之性,且有护阴之妙。张锡纯升陷汤中,佐知母以制黄芪之温燥,可免助火伤阴之虑,真乃妙趣盎然,实为用药须明刚柔相济之先河,故为之由衷一鸣。

六、行气活血,谨防耗气伤正

脾升,肝肾之气亦升;胃降,心肺之气亦降。若脾胃损伤,升降之枢逆乱,最易出现气滞血瘀。当此之时,在认证确切的情况下,理应行气、活血、化瘀。但行气之药,易耗伤正气;化瘀活血之品,亦能伤及营血,所以,选药宜平和之品,以防伤正,或扶正以祛邪,方为稳妥。因脾阴竭,仙丹莫救,胃气一败,百药难施。

笔者每临气滞之证,喜用佛手、香橼、砂仁、甘松、陈皮、苏梗、枳壳之属,理气行滞,且有健脾开胃,调中疏肝之妙;肝气以疏,百气皆调。若气滞兼有血瘀者,佐以丹参、元胡、香附、没药之属。若血瘀较重,诊断指征明显者,每以丹参饮合失笑散,但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宜少用青皮、乌药、桃仁、红花等破气、破血之品,谨防挫伤中气。

七、吐血便血,当将脾胃分治

气为血之帅,气升血亦升,气降血亦降;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血随气脱。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浮沉升降之枢纽;胃为腑为阳,阳络伤则胃失和降,血随胃气上逆而出窍;脾为脏为阴,阴络伤则脾气不升,血随脾气下陷而出下窍。

所以,消化道出血当从脾胃分治。吐衄当降气,可用张锡纯之补络补管汤;便血宜升举,以张锡纯之升陷汤。无论降气从其胃治,或升举从其脾治,凡消化道出血均宜加白芨、三七,或用童便为引更妙。亦可用伏龙肝澄清液煎药,更有敦土厚脾胃之妙意。

八、升清降浊,非升柴之能及

升麻升脾气,柴胡升肝气,众所周知,对脾气下陷者,确有升提之力,而论升清降浊,非升柴之能及。唯荷叶、泽泻而有独到之功。

因荷生于污泥浊水之中而不粘污,禀春生之阳蒸蒸日上,其叶不论水之深浅总是浮露于水面,其升清之力较强;清气升,则浊阴降,故为升清降浊之佳品。泽泻亦生沼泽之中,入脾、胃、肾、膀胱诸经,能渗湿降浊;湿渗浊降,土乃得令,而清气上行,故亦为降浊升清之良药。

临床欲增升清之力,荷叶配桔梗,以行舟楫之令;欲增降浊之力,泽泻配半夏、藿香、茯苓之属,降浊渗湿。

总之,脾胃病变无非阴阳、气血、升降、燥润、纳运失调之变化。就其治法,或抑其所胜,补其不足;或调其升降,和其气血;或清化湿热,滋阴润燥;或温中助阳,消导通降,都应中病即止,以平为期,务使脾胃协调,中气轮转,生生不息,乃为却病延年之根本。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请关注公众号 药之谷

搜索更多有关“最简单有效的治脾胃的方法,看如何治疗脾胃病”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